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傑克·比頓

鎖定
傑克·比頓(?—1982),阿拉伯人,真名叫“雷法特·阿里·斯拉曼·埃·卡莫爾”。他曾為埃及安插在以色列的間諜,潛伏在以色列境內長達17年,為埃及情報部門服務近30年。直到1982年去世,從未被以色列當局發覺。
別    名
雷法特·阿里·斯拉曼·埃·卡莫爾
逝世日期
1982年
本    名
傑克·比頓
國    籍
埃及
民    族
阿拉伯

傑克·比頓年時表

1952年7月,雷法特持着偽造證件企圖出國,被負責安全的英國邊防人員查獲,隨後加入埃及情報部門,並改名“傑克·比頓”。
1954年7月,傑克·比頓打入亞歷山大的猶太社區。7月,傑克·比頓協助埃及警方破獲了以色列情報機構企圖嫁禍埃及的“拉馮事件”。
1956年6月,傑克·比頓進入以色列。10月,傳回了以色列將向埃及發動進攻的情報和以軍的具體作戰計劃。
1965年初,協助敍利亞政府清除了以色列間諜埃利亞·科恩。
1973年,傑克·比頓向埃及政府傳回了以色列軍隊在西奈半島的佈防圖以及“巴列夫防線”的詳細構造圖。
1982年,傑克·比頓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家醫院逝世。

傑克·比頓人物生平

傑克·比頓早年出國闖蕩

傑克·比頓,生於埃及杜米亞特,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出身望族。少年時的雷法特精力充沛、聰明過人,會講幾國語言,並先後在3部電影中扮演過角色。此後,他幹過遠洋貨船上的船員,還曾闖蕩過英國、法國,並受僱於利物浦的一家旅遊公司。後來他辭職去了美國,卻因為簽證問題受到美國移民部門的驅逐,在取道加拿大返回歐洲時,又不幸將護照丟失。所以,他一到法蘭克福機場,就被德國警方扣壓,並被遣返埃及。
回到埃及後,他很快就獲得了釋放,但由於沒有合法證件,只能靠打些零工維持生計。1952年7月,埃及革命爆發,國內局勢一度動盪,雷法特懷揣着從黑市上買來的偽造證件,企圖出國闖蕩,結果,在途經利比亞時,被負責安全的英國邊防人員查獲,並因持有假冒瑞士護照和英國護照再次被遣返。 [1] 

傑克·比頓加入情報機構

雷法特遭到了拘捕,而且移交他的那名英國軍官還懷疑他是猶太人,是以色列的情報人員。在埃及,這些指控一旦成立,足以讓他被判重刑。於是,他開始運用自己的表演才能,在接受埃及警方審訊時,不但編造出一連串離奇的故事,極力否認自己的違法行為和猶太人身份,還百般隱瞞自己的歷史,搞得那些審訊人員無可奈何。最後,警方為了弄清他的真實身份,只得向成立不久的埃及情報署求助。
埃及情報署迅速選派了一位名叫哈桑·豪斯尼的高級情報官,哈桑·豪斯尼精明能幹,很快讓雷法特吐露了實情。隨着審訊不斷取得進展,哈桑·豪斯尼越來越被雷法特出色的語言表述、靈活的應變和沉穩而真切的表現能力所打動,哈桑·豪斯尼認為雷法特可以被打造成一名出色的諜報人員。
埃及情報署同意了哈桑·豪斯尼的提議:把雷法特發展成一名間諜,然而,這一決定卻遭到了雷法特的斷然拒絕。哈桑·豪斯尼立即亮出底牌:要麼坐穿牢底;要麼參加情報機構,另起新名,重新生活。
雷法特考慮良久,終於接受了後一個選擇。埃及情報署很快為他弄來新的合法身份證,辦理了新的個人檔案,並給了他一個全新的名字——傑克·比頓。檔案中他的簡歷是:1919年8月23日出生,父親是法國籍猶太人,母親是意大利人,屬於猶太人的阿什肯納茲部族。
傑克·比頓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在情報部門的安排下,他接受了基礎性強化學習,內容包羅萬象:埃及革命的目的、埃及的經濟狀況、經濟學、如何經營跨國公司、税務知識、金融管理等,他系統研究了猶太宗教、語言、日常習俗、禮儀等。此外,還接受了軍事與情報專業培訓,包括武器使用、自衞以及情報業務技能,如拍照、發報、密語使用等。
這期間,埃及情報部門專門把他送到意大利、法國和中東其他國家,幫助他熟悉各種情況,並讓他與檔案中父母在國外的親戚建立了正常聯繫並保持通信,從而讓一切恰如其分的真實。
1954年,被埃及情報總局精心打造的傑克·比頓,羽翼漸豐。 [1] 

傑克·比頓從事諜報工作

埃及情報總局向他下達了第一項任務:設法打入亞歷山大猶太人社區,融入到猶太人之中,及時收集和報告猶太聚居區內的情報信息。
對於傑克·比頓來説,完成這項任務,沒有太多的困難。一是因為他小時就曾在亞歷山大生活過;二是他剛剛系統學習過猶太宗教文化方面的知識;三是前些年生活的磨難給了他更多的處事經驗。
傑克·比頓回到亞歷山大後,就職於一家保險公司。藉助於這個掩護身份,他很快就與猶太社區的居民建立了融洽的關係,並結交了一大批猶太朋友。為了進一步取得當地猶太人的信任,他還加入了一個代號為“131組織”的以色列間諜機構。這個機構由一羣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組成,不受“摩薩德”領導,直接聽命於以色列軍事情報署,專門在埃及開展情報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他結識了馬謝爾·奈努、馬克斯·貝納特、埃利亞·科恩等骨幹成員。
對於這一切,埃及情報總局非常滿意,他們深感,傑克·比頓已經在情報這塊土地上移植存活並紮根成長。
1954年7月,埃及幾大城市相繼發生恐怖爆炸事件,目標直指居住在埃及境內的英國、美國人以及他們在那裏的財產設施。這就是由以色列軍事情報署一手策劃、 企圖嫁禍埃及、離間埃及與英美關係的“蘇珊娜行動”。埃及警方迅猛出擊,頃刻間破獲了此案,不但打掉了“131組織”,還抓捕了以色列安插在埃及的十多名情報人員,挖出了以色列精心建立的2個間諜網。隨後,埃及又對犯罪成員進行了公審,並將整個事件的真相公之於世,使以色列的國際聲望受到沉重打擊。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以色列當時政府的垮台,和最大的政黨——工黨內部的分裂,與策動行動毫無干係的國防部長拉馮也被迫辭職,因此,這一事件又被稱為“拉馮事件”。
在“拉馮事件”這一案件的偵破工作中,傑克·比頓發揮了巨大作用,此舉也是他諜海之役首戰告捷。 [1] 

傑克·比頓以色列從事諜報

1956年6月,傑克·比頓乘船離開亞歷山大,來到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而後,轉往以色列,加入到迴歸以色列定居的海外猶太移民大軍之列。
在特拉維夫,傑克·比頓用3000美元資金註冊了一家旅遊公司,地址設在了市區的布蘭納大街2號,取名“城市旅遊公司”。傑克·比頓再次憑藉個人出色的綜合素質,很快在以色列站穩了腳跟。隨着公司業務範圍不斷拓展,傑克·比頓也得以結識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同時,他開始結交到以色列一些軍政高層人物。據埃及情報總局的解密材料透露:傑克·比頓甚至與後來成為以色列國防部長的摩西·達揚和後來出任以色列總理的本·古裏安,都相繼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
在1956年10月29日“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前,即傑克·比頓定居以色列僅僅4個月之後,他就傳回了以色列將向埃及發動進攻的情報和以軍的具體作戰計劃。只是,由於埃及情報總局武斷地認為,傑克·比頓剛到以色列展開工作,作為一名新手,根本不可能搞到如此準確的機密情報,因此,就沒有對這一重要情報予以應有的重視。
1965年元月初,傑克·比頓全家回到德國休假,丈夫在法蘭克福火車站等車時,無意中看到,當天的報紙上登載有一幅敍利亞總統視察戈蘭高地的新聞圖片。照片中,陪同總統視察的還有幾位政府高級官員,其中一位名叫“卡米爾·哈比特”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仔細辨認那個人的照片,發現他竟是10年前與自己一起在亞歷山大 “131組織”中共事的埃利亞·科恩。傑克·比頓清楚地記得,這個人逃脱了當年埃及警方的追捕,從此銷聲匿跡了。結合在阿以歷次交戰中,以色列方面總是佔盡先機,屢屢得勝,傑克·比頓懷疑此人是以色列安插在敍利亞的間諜。
傑克·比頓迅速將這一情況報告給德國的聯絡人。很快,聯絡人通知他,埃及方面要求他務必回國彙報情況。第二天,他告訴沃特勞德夫人要去巴黎為公司辦事,並讓夫人親自開車把他送到機場。其實,他卻搭乘飛機輾轉回到了埃及,會同埃及情報總局,查出了埃利亞·科恩的底細。
埃利亞·科恩在1954年“蘇珊娜行動”出逃後,很快就加入了以色列“摩薩德”組織,並在“摩薩德”的巧妙安排下,先是以敍利亞商人的名義移居南美的阿根廷,結識了當時正好也在那裏的許多敍利亞人,其中就有後來執掌敍利亞國家大權的現任總統本人。然後,他於1962年初返回敍利亞,在政界平步青雲,成為敍利亞總統的親密助手。作為以色列打入敍利亞的超級間諜,他利用自己身居政府決策層的獨特優勢,不斷向以色列提供着大量絕密情報。
不久,敍利亞方面以蘇聯幫助截獲並破譯了埃利亞·科恩發往以色列的密電為名,迅速逮捕了埃利亞·科恩,並於1965年5月18日,將他公開絞死在大馬士革的共和國廣場,從而清除了以色列安插在敍利亞的超級卧底。
傑克·比頓在以色列生活期間,曾向埃及提供過許多重要情報。比如,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對埃及發動進攻的準確日期;以色列在沙漠地區進行核試驗的詳細情況及相關核設施的部署情況等。不過,讓傑克·比頓名留史冊的,是他向埃及送回了一份最為重要的情報:以色列軍隊在西奈半島的佈防圖以及“巴列夫防線”的詳細構造圖。這份情報,對於埃軍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奪取戰場主動權、迅速突破蘇伊士運河天塹、一舉擊潰以軍的抵抗,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傑克·比頓深入虎穴,長達17年之久,始終把自己的身份隱藏得天衣無縫。
1982年初,傑克·比頓病逝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家醫院。 [1] 

傑克·比頓外界評價

1985年元月,在傑克·比頓去世3週年後,他的私人律師根據傑克·比頓的遺囑,把保存已久的傑克·比頓的其他重要日記,交還到傑克·比頓的妻子沃特勞德夫人手裏。這些日記全部用阿拉伯語寫成,真實記錄了傑克·比頓涉足諜海後的經歷和感受。沃特勞德夫人在徵得埃及情報總局的同意後,開始把這些日記逐一整理出來。1986年,埃及最大的英文報紙《開羅時報》以“傑克·比頓是誰?”為題,首次向世人披露了這位阿拉伯民族英雄:
“他(傑克·比頓)是天生的間諜,為埃及立下了赫赫功勳;他一生都生活在謊言中,卻對祖國和家人充滿真情。在他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刻,人們才發現,原來他就是傳説中的埃及諜王。”
傑克·比頓的兒子丹尼爾·比頓在接受採訪時的一段話:“我與母親(沃特勞德夫人)有同感,從沒有發現過父親有什麼超級英雄之舉,但他關愛家庭,感情細膩,不愧是一位恪守真情的男子漢。”
有的埃及人説:“傑克·比頓是一位做大事講原則、對家人用真情的英雄,我們一定把他的英名和故事代代相傳。”還有的説:“傑克·比頓將永遠活在埃及人心中,因為他是阿以衝突中最成功、最偉大的間諜!” [1] 

傑克·比頓相關作品

1987年2月4日,埃及著名作家薩勒·莫西,出版了他的以傑克·比頓為原型創作的長篇小説《我在以色列當間諜》;1988年,埃及以傑克·比頓為原型拍攝的15集電視連續劇在全國播出,並很快風靡其他阿拉伯國家,創造了中東阿拉伯國家電視收視率新高。各界民眾不但為他堅強的愛國品質和高超的諜報技能所折服,更為他忠於愛情、熱愛家庭的人格魅力所感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