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浩

(上海市關工委先進工作者)

鎖定
傅浩是位離休幹部,解放前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奉賢有名的南橋地下黨的一名成員,擔任過奉賢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直機關黨委書記。
中文名
傅浩
主要成就
創建了有奉賢特色的“夕陽紅”講師團

傅浩人物事件

嘔心瀝血建關協 千方百計組網絡
上級的號召就是命令。1991年,市委老幹部局領導號召還未建立“關協”(“關工委”)的各區、縣創建區、縣關協(關工委)。傅浩等老同志與縣委老幹部局的同志一起,在短短几年裏,走南闖北,先後赴上海長寧、河南洛陽、江蘇如東、江西九江……或考察取經,或參加經驗交流會。每次回奉之後,熱烈討論,積極研究,在老傅等同志的精心組織下,幾次召開老同志座談會,研究起草協會章程,數次向縣委分管領導彙報,終於於1994年11月17日建立了上海市郊第一個縣級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奉賢縣關協。
縣關協建立後,為了確保關協工作順利運轉、健康發展,在老傅同志的領導下,一項項工作制度建立起來了:協會辦公制度、值班登記制度、會長辦公會議制度(每週一次)、局、鎮關工委秘書長例會制度(每季一次)、工作調研製度、簡報出版制度(每月一次)、“雙先”表彰制度(每隔三年一次)、經驗交流制度(兩年一次)、材料歸檔制度等。這些制度,老傅同志身先士卒,他帶頭值班,帶頭寫材料,帶頭下鄉下基層調研。區關工委(區關協)很多文件都經老傅同志起草或精心修改,每年的工作思路都由他執筆。區關協成立十週年的工作總結由他親筆撰寫,洋洋萬餘字,內容全面,結構嚴謹,材料詳實,受到市委老幹部局領導的稱讚。
縣關協建立後,為了完善組織網絡,他與其他老同志一起,採取會議佈置、上門拜訪、電話聯繫等方式,使各鄉、鎮關工委一一建立起來。到1996年6月,奉賢縣二十多個鄉、鎮都建立了關工委,形成了縣有關協,鎮有關工委,行政村、街道、居委會、學校有關工領導小組的關心下一代組織網絡,為全縣(全區)搞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努力創建“夕陽紅” 傳統現代相交融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奉賢已建立了老幹部革命傳統宣講團,老傅同志離休後任副團長。至縣關協成立十週年時,老幹部宣講團成員有20人。10多年來,宣講團在老崔、老傅的領導下,這些老同志熱情到鄉鎮、農村、基層、學校宣講革命傳統,加上各鎮關工委老同志宣講組宣講,全區各級關工委組織共宣講1519場(次),參加聽講的青少年、建黨積極分子、青年黨員達46萬人(次)。後來,宣講團老同志隨着年齡增長,疾病增多,不少老同志宣講已力不從心。於是在老傅同志的提議和努力下,創建了有奉賢特色的“夕陽紅”講師團,他任團長。奉賢區“夕陽紅”講師團成員現有40多人,根據人員特長分成革命傳統講師組、法制講師組、德育宣講組等三個組。各鎮、局均建立分團,共有133人。為了使宣講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在傅浩同志的倡導下,運用了老同志與中小學生“老少結對”宣講、傳統現代交融宣講、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宣講等形式,使廣大青少年聽了以後很有啓發,取得了較好效果。2006年,根據老傅同志的安排,講師團成員王月英同志組織了50多位原奉賢山歌劇演員排演現代戲《江姐》,劇團演員克服夏暑炎熱的種種困難,到8個鎮巡迴演出12場,近萬名中小學生受到教育並撰寫觀後感,這一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功。
2006年,為了總結和宣揚奉賢“夕陽紅”講師團的經驗和精神,市文明辦派員來奉召開座談會進行調研,事後寫成《上海奉賢“夕陽紅”情繫十萬“小太陽”》一文,被中央文明辦刊載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設工作簡報》第61期頭版。經此報道後,“夕陽紅”講師團已成為奉賢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個特色,一面旗幟,受到廣大羣眾的好評。
老傅同志為了使“夕陽紅”長盛不衰,他想方設法地採取各種措施:一是每年組織“夕陽紅”成員召開1——2次懇談會,聽取大家的建議;二是每年設計1——2次大型宣講活動;三是每年進行總結,每年將活動內容寫進年度工作打算。
在老傅同志的組織安排下,“夕陽紅”講師團的活動每年都有新內容、新形式、新特點:2006年,用山歌劇的形式,組織50多名演員排演革命現代戲《江姐》向廣大中小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2007年,組織15名“夕陽紅”成員和50多名未成年人組成“老少牽手,見賢思齊”宣講團,奔赴15所中小學校,圍繞“講文明,迎特奧、樹理想”,開展演講活動;2008年組織20多名“夕陽紅”講師團成員和40多名未成年人組成“迎奧運”宣講團,奔赴20多所中小學校開展“迎奧運”宣講活動;2009年,組織20多位“夕陽紅”成員與50多位未成年人組成“迎國慶、迎世博”宣講團,奔赴26所中小學校,開展“迎國慶、迎世博”宣講活動。
春風化雨潤心田 陽光沐浴育新苗
傅浩同志經常説:“能在有生之年為黨、為人民、為社會多做些實事、好事,心裏感到無限的安慰和踏實。”在一次老少結對共話發展活動時,有位同學即席發問:“傅爺爺,你離休後不在家享清福,為什麼還不取報酬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他即席回答:“一個共產黨員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從工作崗位上離休了,但為黨為人民的事業而奮鬥的思想不能離休;關心下一代工作,是黨的崇高的事業。我受極左路線影響,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企業裏踏三輪車送,為黨為人民少做了工作。黨為我平反了,離休後要補償過去少做的工作。”老傅是這樣説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他像雨露一樣滋潤着弱勢羣體的心田,像陽光一樣温暖着貧困學生的身心。
他關懷貧困學生。前幾年,區關工委在總結了我縣莊行鎮關工委開展黨政機關“大手牽小手”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他主持召開了奉賢區結對幫困經驗交流會,使莊行鎮黨政機關幹部和貧困學生結對幫困的做法和經驗在全區開花結果。他自己也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一次,他了解到一位高中畢業生考取了大學,卻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準備放棄讀大學的情況後,就做這位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並連續四年支助這位貧困大學生,每年1000元。這位大學生順利畢業工作後,多次送來當年資助的錢款,但都被老傅婉言謝絕。
他關心弱勢羣體。上世紀九十年代,在上海市郊民工子弟學校讀書的民工子弟的讀書困境還沒引起社會各界的注視,還沒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在他和關協同志的關心、重視下, 2003年派員對在奉賢區境內的39所民工子弟學校進行了調研。經過調研,發現這些民工子弟學校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是師資力量薄弱;二是校舍簡陋,教學設備匱乏;三是管理混亂;四是安全隱患較多等等。根據調查結果,在老傅等同志的建議下,以關工委名義提出加強民工子弟學校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建議,以調研報告的形式上報市關工委、區委、區政府和區有關部門。中國關工委副主任閔振環同志一次來滬調研時,老傅同志也向他作了彙報。對此,受到閔副主任和市關工委、區委、區政府領導的肯定和讚揚。
他關注失足青少年。從1998年開始,在老傅同志的重視和安排下,奉賢區關工委每年在他的帶領下,組織20多位老同志和有關部門的同志赴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看望在該所裏的奉賢籍少年犯。老同志和失足青少年結成對子,面對面促膝談心,贈送學習用品,使這些失足青少年很是感動。近幾年來,在市少管所的奉賢籍青少年人數逐年減少。奉賢關工委的這個做法受到市少管所領導的肯定和好評,被評為“上海市愛心先進集體”。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傅雖然年紀大了,身體有病,但為了關心下一代這個崇高的事業,仍以堅韌的毅力和區關工委的其他同事一道,繼續在奉賢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戰線上努力着,實踐着,奮鬥着……

傅浩個人簡介

在浦江之南,在奉賢大地,在關心下一代工作戰線上,有個響亮的名字——傅浩。文化大革命前後,歷經了二十多年的磨難,但他對黨的信念忠心不變。離休後,為了關心下一代這個崇高的事業,他百折而不撓,與其他老同志及老幹部局的同志一起,廣泛發動組織奉賢廣大的“五老”同志,創建了上海市郊區第一個縣級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奉賢縣關心下一代協會,並努力組建遍及全縣鄉鎮、學校、農村、街道、居委的關心下一代組織網絡。在此基礎上,他努力組建有奉賢特色的“夕陽紅”講師團。他經常運用新舊對比、發展前景等宣講方式,向廣大中小學生、機關青年、入黨積極分子和社區黨員宣講革命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近他先後擔任縣(區)關協會長、區關工委主任、區“夕陽紅”講師團團長,為奉賢的關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在他的領導下,奉賢區關工委於2005年被評為全國和上海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他本人也被評為上海市榮辱觀教育先進個人,並曾代表上海市郊區出席了在南京召開的全國農村關心下一代經驗交流暨理論研討會,並在會上作交流發言。2006年,他患了胃癌,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之後,在醫院休養一個月後,掩着刀口到關工委來處理事務,仍孜孜不倦地忙碌在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線。組織上為照顧他的身體,經他三次請求退居二線,於2009年讓他擔任區關工委名譽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