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惜華

鎖定
傅惜華(1907年-1970年),又名寶泉,北京滿族,富察氏。戲曲研究家、俗文學研究專家和藏書家
傅惜華1924年畢業於蒙藏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專業。由於成績平平,畢業後即失業在家,靠做零工減輕家庭負擔。這期間他先後做過語文教員、雜誌編輯和家庭教師。
由於其兄傅芸子的影響,他走上了文學的研治道路,且專注於俗文學。這也許與當時特別彰顯小説、戲曲的社會功用有關。1926年所作的《跳加官考》和《戲曲匯考》,成為了他從事俗文學研究的奠基之作。
傅惜華在俗文學上,其最大的貢獻當然是首推其收藏保存了大量的俗文學文獻。其家本不富裕,但是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他卻視收藏珍貴俗文學文獻為己任。如其所説:“我收藏圖書是一種責任,不使珍籍流出國門,可為後來者提供不可多得的研究資料。”並且強調收藏不能“趁人之危,奪人所愛,奇貨可居”。正是由於這種責任感,加上夫人的理解和精打細算的資金支持,收藏了大量稀見秘籍,令其碧蕖館藏書聲名大著。 [1] 
中文名
傅惜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70年
畢業院校
北京蒙藏專門學校
職    業
戲曲研究家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北京傳統曲藝總錄》《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

傅惜華人物簡介

《古典戲曲聲樂論著叢編》 《古典戲曲聲樂論著叢編》
傅惜華(1907年-1970年),又名寶泉,北京滿族,富察氏。戲曲研究家、俗文學研究專家和藏書家。
1907年農曆五月初五,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姓富察的滿族家庭。他出生後不久,旋即爆發了辛亥革命。這場革命,推翻了滿洲貴族統治了250多年的大清王朝,以後又是各路軍閥連年混戰。
社會的動盪使傅氏家族的生活每況愈下,所以,傅惜華在北京蒙藏專門學校畢業之後,就沒有能繼續升學,而是走向了社會。但他從學生時代養成的博覽羣書和刻苦鑽研的習慣,為其以後從事藝術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傅惜華個人經歷

其書齋曰“碧蕖館”,因藏書精良而馳名,部分學者因工作需要往借圖書,傅惜華大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只是必須得留下借據,這是他多年以來立下的規矩。康生在文革前曾讓人代他去傅家“借”書,當得知碧蕖館借書須由本人寫下借據時,大為惱火。就這樣,傅惜華無意中將康生等權貴得罪了。
《明代雜劇劇目》 《明代雜劇劇目》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不久,傅惜華和家人不斷地遭到批鬥。一天,來了一羣造反派,把他和一家老小關在一間小屋裏不準出來,然後把他幾十年來苦心收藏的數萬冊圖書、一些珍貴的字畫以及其他物品裝了滿滿的二卡車拉揚長而去。書被抄走的當天,面對空空如也的碧蕖館,全家人的悲憤和抑鬱可想而知。
這天晚上,受到驚嚇打擊的傅夫人想用自殘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自殘的結果卻使她的身體和身心受到了更大的摧殘。在飽受心靈和病痛的折磨後,傅夫人於1969年1月10日無望地離開人世,終年還不足58歲。夫人的去世,使久病的傅惜華更是雪上加霜,病上加病。據傅珣先生説,當時所有的圖書均被拉走,連本字典也沒能留下。雖如此,他父親還是憑藉自己的記憶和多年的功底,繼續寫作。
傅惜華在事業上和生活上都得到過哥哥很大的幫助,他們感情很好,情同手足。但是舊中國的缺醫少藥,使得傅芸子先生英年早逝,傅惜華曾為哥哥的死感到非常的難過和遺憾。然而1970年12月23日,傅惜華因病被送到醫院,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便含冤而逝。傅氏兄弟都是帶着他們未盡的事業不甘地走了。

傅惜華學術成就

《北京傳統曲藝總錄》 《北京傳統曲藝總錄》
1931年,傅惜華在梅蘭芳、齊如山等人創辦的北平國劇學會任編輯部主任,代理事長,並參與主編了《國劇畫報》《戲劇叢刊》。他曾與傅芸子主編《華北日報·俗文學》週刊,1941年後,沒有上過大學的傅惜華在北京大學開始講授中國文學、戲曲。建國後,在中國戲曲研究院任研究員、圖書館館長等。
正當其忙於筆耕、忘我工作時,病魔殘酷向他襲來。中風使他半身癱瘓,右手不能拿筆寫字。他以堅強的毅力開始練習用左手寫字,先後記錄了萬餘張卡片。《北京傳統曲藝總錄》《清代雜劇全目》《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以及未能出版的《清代傳奇全目》等著作,就是他重病之後編著的。
著有《綴玉軒藏曲志》《中國小説史略補編》,編有《戲曲選》《中國古典戲曲總錄》《子弟書總目》《元代雜劇全錄》《北京傳統曲藝總錄》 《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上下)》(1981年,該書才得以出版)、《白蛇傳集》,參加編校《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子弟書總目》 《子弟書總目》
傅惜華的部分著作,在文革結束以後相繼出版和再版,但遺憾的是,他的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卻沒能結集出版;而他的力作《清代傳奇全目》一書完稿後雖已交到出版社準備出版,但因文化大革命的爆發而未能出版,手稿至今去向不明。
現在,當我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查閲資料時,常常會碰到一些在校的戲曲專業的研究生們,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詢問傅惜華《清代傳奇全目》的一些情況。是的,人們似乎都不約而同地在默默企盼着一個奇蹟的出現,就是那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清代傳奇全目》的手稿能夠失而復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