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巽

(三國時期人物)

鎖定
傅巽(xùn)(生卒年不詳),字公悌,北地郡泥陽縣(今甘肅寧縣米橋鄉)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是西漢義陽侯傅介子的後代。 [13] 
容貌魁偉,博學多聞。東漢末年,受到三公徵辟,起家尚書郎。後客居荊州,勸説劉琮歸順曹操,冊封關內侯,後任散騎常侍。曹魏建立後,累遷侍中、尚書。魏明帝太和年間(227-233年)去世。 [2]  著有文集二卷。
傅巽善於識人,曾評龐統為“不完全的英雄”,評裴潛為“品行清風亮節名揚四方”,評魏諷為“謀反為早晚之事”,皆一言命中。
全    名
傅巽
別    名
傅公悌
公悌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地泥陽(今陝西耀縣東南)
主要成就
勸劉琮降曹
主要作品
《槐樹賦》《蚊賦》《筆銘》
官    職
侍中、尚書
容    貌
瑰偉博達

傅巽人物生平

傅巽説劉降曹

傅巽容貌瑰偉,見識博達。他曾經被朝廷的三公辟召為官,拜尚書郎,後來客居荊州。 [2]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逝,其子劉琮繼位。當時曹操南征荊州的部隊已逐漸迫近,故此荊州君臣之間浮現主戰主降的分歧。時任東曹掾的傅巽與蒯越韓嵩等人勸劉琮投降,劉琮不同意,説:“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傅巽説:“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我們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以新建設的荊州去對抗中原,必定是危險之事;以劉備抵抗曹操,是不適當的。以上三項都不恰當,而您卻希望用來抵抗朝廷軍隊,這就是必亡之道。將軍您自覺與劉備相比如何?”劉琮答:“不如。”傅巽因而作結,説道:“若劉備不能抵抗曹操,那麼荊州就談不上能夠自存;倘若劉備能夠抵抗曹操,那麼劉備也不會再臣服於將軍之下了。希望將軍您不要再對投降之事存有疑慮。”劉琮被説服,因此當曹操移師至襄陽一帶時,劉琮就舉州請降。 [3]  [5] 
曹操得荊州後,以傅巽勸降劉琮有功,賜爵關內侯 [2] 

傅巽參與勸進

建安十八年(213年),傅巽與荀攸等人共勸曹操進位魏公。 [6] 
曹操時期,丁儀兄弟深受寵信,毛玠也遭到過丁儀陷害。魏國的尚書僕射何夔與丁儀不和,又和毛玠是朋友,傅巽勸他説:“你和丁儀已經很是不和,你的朋友毛玠等人都已被丁儀陷害,您也稍微低頭吧!”何夔不從,説:“丁儀不義只能禍及自身,焉能害人?且他懷奸佞之心,立於聖明之朝,又怎能長久呢!” [21] 
延康元年(220年),時任散騎常侍的傅巽與侍中辛毗、尚書令桓階等人共勸魏王曹丕即帝位。 [7] 
曹魏建立後,傅巽擔任侍中。 [2] 

傅巽暗護蘇則

曹丕受禪稱帝時,曹植和金城太守蘇則分別為漢朝舉喪痛哭,曹丕只聽聞曹植哭喪之事,但卻未聞蘇則的事。後來蘇則入朝擔任侍中,曹丕在洛陽從容問道:“吾應天而禪,而聞有哭者,何也?”蘇則以為是説自己,正打算正論以對時,傅巽便暗中掐着蘇則的大腿,對他説:“不是説您。”這才攔住了蘇則。 [10] 
另一説,當初蘇則以為漢獻帝已死,於是發喪,後來發現漢獻帝仍然安好,就為自己的粗心不慎而黙然。而曹植自認為失曹操之意,怨憤而哭。後來有一次曹丕出遊,突然追恨曹植,便對身邊的人説:“人心不同,我登大位之時,天下有哭者。”這時,隨從的羣臣都知道曹丕此言論只是針對曹植而發,但蘇則以為曹丕是暗斥自己,想要下馬謝罪。傅巽給了蘇則個眼色,蘇則才明白。 [11] 

傅巽卒於太和

黃初年間,傅巽轉任尚書。 [13]  (《魏書》則記載傅巽擔任尚書在曹丕即位前。 [21] 
衞臻曾舉薦傅巽出任冀州刺史,曹丕不從,説:“傅巽,是我心腹之臣。不妨讓他籌算於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可讓他遠離京城當官。” [12] 
魏明帝太和年間,傅巽逝世。 [2] 

傅巽個人作品

隋書》記載梁有尚書《傅巽集》二卷,錄一卷,已亡佚。 [19]  傅巽還曾為《二京賦》作注。 [20] 
全三國文》載傅巽所作《槐樹賦》、《蚊賦》、《七誨》、《奢儉論》、《筆銘》等。 [1] 

傅巽人物評價

曹丕:“巽,吾腹心臣也。” [4] 
傅子》:“瑰偉博達,有知人鑑。” [8]  (《後漢書》李賢注《傅子》作“瑰瑋博達,有知人監識”。 [9] 

傅巽家族成員

傅巽父親

傅睿東漢代郡太守。 [13] 

傅巽弟弟

傅巽侄子

傅嘏,曹魏尚書、陽鄉元侯,追贈太常。 [14] 

傅巽侄孫

傅祗西晉司徒、靈州縣公。 [14] 

傅巽軼事典故

傅巽素來以知人之鑑見稱,多次一言命中。昔日在荊州,曾經評定龐統為“半英雄”,又預言裴潛最終會以“品行清風亮節”而名揚四方。果如所料,龐統歸附劉備,待遇次於諸葛亮,而裴潛日後官居尚書令,並且有名望德行。在出仕魏國時,魏諷以才智聞名,傅巽卻説他早晚必會謀反,後來果如傅巽所言。 [2] 

傅巽相關爭議

延康元年(220年),魏國公卿共上奏勸魏王曹丕即帝位(即《魏公卿上尊號奏》),其中有“懷遠將軍關內侯臣巽”。 [15] 金石萃編》認為這裏的“臣巽”就是傅巽。 [16] 
但《獻帝傳》明確記載傅巽之前與辛毗等人共同勸進時擔任散騎常侍 [7]  且史書從未記載傅巽擔任過將軍,此“臣巽”與傅巽只有爵位相同(《傅子》記載傅巽“以説劉琮之功賜爵關內侯”),與傅巽是否為同一人有待考證。 [2] 

傅巽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傅巽形象與正史相似。是荊州牧劉表的幕官。建安十三年,曹操軍到襄陽,傅巽時任東曹掾,與蒯越王粲等遊説劉琮歸降曹操。 [17]  劉琮舉州投降後,曹操以傅巽説降有功,封為關內侯 [18] 
參考資料
  • 1.    全三國文 卷三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3-10-13]
  • 2.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傅子曰:巽字公悌,瑰偉博達,有知人鑑。闢公府,拜尚書郎,後客荊州,以説劉琮之功,賜爵關內侯。文帝時為侍中,太和中卒,巽在荊州,目龐統為半英雄,證裴潛終以清行顯;統遂附劉備,見待次於諸葛亮,潛位至尚書令,並有名德。及在魏朝,魏諷以才智聞,巽謂之必反,卒如其言。巽弟子嘏,別有傳。】
  • 3.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越、嵩及東曹掾傅巽等説琮歸太祖,琮曰:"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乎?"巽對曰:"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國家,其勢弗當也;以劉備而敵曹公,又弗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鋒,必亡之道也。將軍自料何與劉備?"琮曰:"吾不若也。"巽曰:"誠以劉備不足御曹公乎,則雖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誠以劉備足御曹公乎,則備不為將軍下也。願將軍勿疑。"太祖軍到襄陽,琮舉州降。
  • 4.    卷三百二十二 ◎兵部五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3]
  • 5.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説琮歸降。琮曰:“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巽曰:“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埶。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國,必危也;以劉備而敵曹公,不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師之鋒,必亡之道也。將軍自料何與劉備?”琮曰:“不若也。”巽曰:“誠以劉備不足御曹公,則雖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誠以劉備足御曹公,則備不為將軍下也。願將軍勿疑。”
  • 6.    裴松之《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十八年……【後漢尚書左丞潘勖之辭也。勖字元茂,陳留中牟人。魏書載公令曰:"夫受九錫,廣開土宇,周公其人也。漢之異姓八王者,與高祖俱起布衣,創定王業,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前後三讓。於是中軍師王陵樹亭侯荀攸、前軍師東武亭侯鍾繇、左軍師涼茂、右軍師毛玠、平虜將軍華鄉侯劉勳、建武將軍清苑亭侯劉若、伏波將軍高安侯夏侯惇、揚武將軍都亭侯王忠、奮威將軍樂鄉侯劉展、建忠將軍昌鄉亭侯鮮于輔、奮武將軍安國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鄉侯賈詡、軍師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鄉亭侯董蒙、關內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選、袁渙、王朗、張承、任藩、杜襲、中護軍國明亭侯曹洪、中領軍萬歲亭侯韓浩、行驍騎將軍安平亭侯曹仁、領護軍將軍王圖、長史萬潛、謝奐、袁霸等勸進曰……】
  • 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獻帝傳載禪代眾事曰:……於是侍中辛毗、劉曄、散騎常侍傅巽、衞臻、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羣、給事中博士騎都尉蘇林、董巴等奏曰:"伏見太史丞許芝上魏國受命之符;令書懇切,允執謙讓,雖舜、禹、湯、文,義無以過。然古先哲王所以受天命而不辭者,誠急遵皇天之意,副兆民之望,弗得已也。且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又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效之。'以為天文因人而變,至於河洛之書,著於洪範,則殷、周效而用之矣。斯言,誠帝王之明符,天道之大要也。是以由德應錄者代興於前,失道數盡者迭廢於後,傳譏萇弘欲支天之所壞,而説蔡墨'雷乘乾'之説,明神器之存亡,非人力所能建也。今漢室衰替,帝綱墮墜,天子之詔,歇滅無聞,皇天將舍舊而命新,百姓既去漢而為魏,昭然著明,是可知也。先王撥亂平世,將建洪基;至於殿下,以至德當歷數之運,即位以來,天應人事,粲然大備,神靈圖籍,兼仍往古,休徵嘉兆,跨越前代;是芝所取中黃、運期姓緯之讖,斯文乃著於前世,與漢並見。由是言之,天命久矣,非殿下所得而拒之也。神明之意,候望禋享,兆民顒顒,鹹注嘉願,惟殿下覽圖籍之明文,急天下之公義,輒宣令外內,佈告州郡,使知符命著明,而殿下謙虛之意。"令曰:"下四方以明孤款心,是也。至於覽餘辭,豈餘所謂哉?寧所堪哉?諸卿指論,未若孤自料之審也。夫虛談謬稱,鄙薄所弗當也。且聞比來東征,經郡縣,歷屯田,百姓面有飢色,衣或短褐不完,罪皆在孤;是以上慚眾瑞,下愧士民。由斯言之,德尚未堪偏王,何言帝者也!宜止息此議,無重吾不德,使逝之後,不愧後之君子。"】
  • 8.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3]
  • 9.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3]
  • 10.    《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徵拜侍中,與董昭同寮。昭嘗枕則膝卧,則推下之,曰:"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則及臨菑侯植聞魏氏代漢,皆發服悲哭,文帝聞植如此,而不聞則也。帝在洛陽,嘗從容言曰:"吾應天而禪,而聞有哭者,何也?"則謂為見問,鬚髯悉張,欲正論以對。侍中傅巽掐則曰:"不謂卿也。"於是乃止。
  • 1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魏略曰:舊儀,侍中親省起居,故俗謂之執虎子。始則同郡吉茂者,是時仕甫歷縣令,遷為冗散。茂見則,嘲之曰:"仕進不止執虎子。"則笑曰:"我誠不能效汝蹇蹇驅鹿車馳也。"初,則在金城,聞漢帝禪位,以為崩也,乃發喪;後聞其在,自以不審,意頗默然。臨菑侯植自傷失先帝意,亦怨激而哭。其後文帝出遊,追恨臨菑,顧謂左右曰:"人心不同,當我登大位之時,天下有哭者。"時從臣知帝此言,有為而發也,而則以為為己。欲下馬謝。侍中傅巽目之,乃悟。】
  • 12.    《太平御覽 卷三百二十二 兵部五十三》引《傅巽別傳》曰:衞臻領舉傅巽為驥州刺史。文帝曰:"巽,吾腹心臣也,不妨與其籌算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可授以遠任。"
  • 1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傅嘏字蘭石,北地泥陽人,傅介子之後也。伯父巽,黃初中為侍中、尚書。【傅子曰:嘏祖父睿,代郡太守。父允,黃門侍郎。】
  • 14.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3]
  • 15.    《隸釋》卷十九《魏公卿上尊號奏》:相國安樂鄉侯臣歆、太尉都亭侯臣詡、御史大夫安陵亭侯臣朗、使持節行都督督軍車騎將軍 臣仁、輔國將軍清苑鄉侯臣若、虎牙將軍南昌亭侯臣輔、輕車將軍都亭侯臣忠、冠軍將軍好時鄉侯臣秋、渡遼將軍都亭侯臣柔、衞將軍國明亭侯臣洪、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鎮西將軍東鄉侯臣真、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領揚州刺史徵東將軍安陽鄉侯臣休、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徵南將軍平陵亭侯臣尚、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臣霸、使持節左將軍中鄉侯臣郃、使持節右將軍建鄉侯臣晃、使持節前將軍都鄉侯臣遼、使持節後將軍華鄉侯臣靈、匈奴南單于臣泉、奉常臣貞、郎中令臣洽、衞尉安國亭侯臣昱、太僕臣夔、大理東武亭侯臣繇、大農臣霸、少府臣林、督軍御史將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中領軍中陽鄉侯臣楙、中護軍臣陟、屯騎校尉都亭侯臣祖、長水校尉關內侯臣淩、步兵校尉關內侯臣福、射聲校尉關內侯臣質、振威將軍鄉亭侯臣題、徵虜將軍都亭侯臣觸、振武將軍尉猛亭侯臣當、忠義將軍樂鄉亭侯臣生、建節將軍平樂亭侯臣圃、安眾將軍元就亭侯臣神、翼衞將軍都亭侯臣衢、討夷將軍成遷亭侯臣慎、懷遠將軍關內侯臣巽、綏邊將軍常樂亭侯臣俊、安夷將軍高梁亭侯臣、奮武將軍長安亭侯臣豐、武衞將軍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
  • 16.    盧弼《三國志集解卷2》:【王昶《金石萃編》雲:碑前段所列諸臣銜名,微有剝落,然證之《隸釋》,尚可全讀。其著於《魏志》者,臣歆即華歆,臣詡即賈詡,臣朗即王朗,臣仁即曹仁,■■據本傳當是“陳侯”二字。】臣洪即曹洪,臣真即曹真,臣休即曹休,臣尚即夏侯尚,臣霸即臧霸,臣郃即張郃,臣晃即徐晃,臣遼即張遼,臣洽即和洽,臣昱即程昱,臣夔即何夔,臣繇即鍾繇,臣林即常林,臣昭即董昭,臣褚即許褚,皆有傳。臣輔者,鮮于輔:臣柔者,閻柔,附《公孫瓚傳》。臣秋者,楊秋,見《郭淮傳》。大農臣霸者,袁霸,附《袁渙傳》。臣巽者,傅巽,臣若者,劉若,並見《武帝紀》注】
  • 17.    三國演義(第40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03]
  • 18.    三國演義(第41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03]
  • 19.    《隋書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魏散騎常侍《繆襲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散騎常侍《王象集》一卷;光祿大夫《韋誕集》三卷,錄一卷;散騎常侍《麋元集》五卷;遊擊將軍《卞蘭集》二卷,錄一卷;顯陽侯《李康集》二卷,錄一卷;陳郡太守《孫該集》二卷,錄一卷;尚書《傅巽集》二卷,錄一卷。亡。)
  • 20.    《隋書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雜賦注本》三卷(梁有郭璞注《子虛上林賦》一卷,薛綜注張衡《二京賦》二卷,晁矯注《二京賦》一卷,傅巽注《二京賦》二卷,張載及晉侍中劉逵、晉懷令衞權注左思《三都賦》三卷,綦毋邃注《三都賦》三卷,項氏注《幽通賦》,蕭廣濟注木玄虛《海賦》一卷,徐爰注《射雉賦》一卷,亡。)
  • 2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魏國既建,拜尚書僕射。【魏書曰:時丁儀兄弟方進寵,儀與夔不合。尚書傅巽謂夔曰:"儀不相好已甚,子友毛玠,玠等儀已害之矣。子宜少下之!"夔曰:"為不義適足害其身,焉能害人?且懷奸佞之心,立於明朝,其得久乎!"夔終不屈志,儀後果以兇偽敗。】文帝為太子,以涼茂為太傅,夔為少傅;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