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昭儀

鎖定
孝元傅昭儀(?—公元前2年),河內郡温縣(今河南省温縣)人。漢元帝劉奭的妃嬪,定陶恭王劉康生母,漢哀帝劉欣的祖母。 [1] 
傅氏初為上官太后的才人,漢元帝劉奭為太子時,得以進幸 [28]  。漢元帝即位後,立為婕妤,盛得寵幸, [29]  生有一男一女,女為平都公主,男為定陶恭王劉康。
元帝十分愛重傅婕妤,於是晉封昭儀,賜以印綬。 [30]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去世,傅氏隨子劉康歸定陶,稱定陶太后。陽朔二年(公元前22年),劉康去世,其子劉欣繼王位,由傅太后親自撫養。時漢成帝無子,遂立劉欣為太子。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去世,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尊祖母傅氏為恭皇太后。一年後,改稱帝太太后。後又改稱皇太太后,所居的宮殿稱永信宮 [31]  。元壽元年(公元前1年),傅氏去世,與漢元帝合葬渭陵,稱孝元傅皇后 [32]  。哀帝逝世後,王莽掌權,掘墳重葬,貶傅太后的尊號為定陶恭王母。
別    名
傅昭儀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河內温縣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公元前2年
本    名
傅氏
身    份
才人、昭儀、定陶太后、皇太太后
諡    號
孝元皇后
陵    墓
渭陵(王莽掌權後墳墓被掘)

傅昭儀人物生平

傅昭儀立為昭儀

傅氏的父親是河內温縣人,很早就去世了,其母改嫁魏郡人鄭翁,生子鄭惲。傅氏年少時,是上官太后的才人(宮廷女官),自從漢元帝劉奭被冊立為太子後,得以進幸。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漢元帝即位,立傅氏為婕妤,深得寵愛。 [2] 
傅氏為人很有才識,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下至宮人左右,都為她祝酒祭地,願她長壽。生有一男一女,女為平都公主,男為定陶恭王劉康。劉康有才藝,極受漢元帝喜愛。漢元帝既寵傅氏,也寵婕妤馮媛。馮媛生子中山孝王劉興,漢元帝想提高二人的身份,認為二人都有子為王,漢元帝尚在,不得稱王太后,乃改稱為昭儀,賞以印綬,位在婕妤之上。昭儀為昭其儀,是尊重之意。到漢成帝、漢哀帝時,趙昭儀董昭儀都無子,仍沿用此稱號。 [3] 

傅昭儀孫繼大統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去世,傅昭儀隨其子定陶恭王劉康回到封國定陶,稱為定陶太后(傅太后)。
陽朔二年(公元前22年),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其子劉欣繼承為定陶王的爵位,劉欣母為丁姬。傅太后親自撫養,到劉欣長大後,漢成帝無子嗣,當時中山孝王劉興健在。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劉興與劉欣同時入朝。傅太后多以珍寶賄賂趙昭儀及漢成帝的舅舅驃騎將軍王根,私下請求立劉欣為太子。趙昭儀與王根見漢成帝無太子,都想事先結好於劉欣,為今後的富貴作長久打算,就在漢成帝面前互相稱讚劉欣。漢成帝也很器重劉欣,第二年遂立劉欣為太子。 [4] 
一個多月後,漢成帝立楚孝王劉囂之孫劉景為定陶王,奉定陶恭王劉康之後。太子劉欣想對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姬進行拜謝,少傅閻崇認為《春秋》不以父命廢祖父之命,為人後嗣之禮不得顧私親,不應當拜謝。太傅趙玄認為應當拜謝,於是劉欣就拜謝了。漢成帝過問太子劉欣拜謝的情況,尚書劾奏趙玄的建議失禮,降為少府,改任光祿勳師丹為太傅。詔傅太后與丁姬自居定陶國府,要有關官員討論皇太子與傅太后、丁姬能否相見,有關官員奏議不得相見。不久,漢成帝的母親皇太后王政君想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漢成帝説:“太子承繼正統,當供養于丹陛之下,不得再顧私親。”王政君説:“太子年幼,是傅太后抱養大的,現在到太子家,就報她乳養之恩,這不會有什麼妨礙。”於是令傅太后可以到太子家,丁姬因為從太子小時就沒撫養,就不得見太子。 [5] 

傅昭儀尊奉稱號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去世,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高昌侯董宏迎合漢哀帝的旨意,就援引秦朝夏姬故事,上書提議封丁姬為帝太后。左將軍師丹和大司馬王莽一起彈劾董宏説:“知皇太后尊之號,天下一統,而稱引亡秦以為比喻,詿誤聖朝,非所宜言,大不道。”漢哀帝剛剛即位,遇事謙遜,聽了師丹的話也就作罷,並免董宏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求漢哀帝必須給她一個尊號,於是哀帝稟告王政君,讓她下詔尊奉定陶恭王劉康為恭皇,哀帝因此説:“《春秋》之義是‘母以子貴’應尊奉傅太后為恭皇太后,丁姬為恭皇后,各設置左右詹事,封賞食邑按照皇太后、皇后的制度。追尊恭皇太后的父親為崇祖侯,恭皇后的父親為褒德侯。” [23-24] 
當時漢成帝的母親王政君住在長樂宮,而傅太后還住在定陶國邸,漢哀帝詢問丞相孔光及大司空何武:“定陶恭王太后宜當何居?”孔光素來聽説傅太后“為人剛暴,長於權謀”,擔心傅太后趁機干政,不想傅太后與漢哀帝親近,便提議改築王宮來安置傅太后,何武則主張居於北宮,漢哀帝批准後者。 [19]  王政君詔令傅太后、丁姬每十日去未央宮一次 [6]  ,但北宮有紫房複道未央宮,傅太后從複道朝夕都去皇帝居所,向哀帝請求提升自己的尊號,並提拔自己的親屬。 [22] 
當時,傅太后要求自己的尊號比擬王政君,但師丹、孔光以及傅太后的親戚傅喜都反對,相持數年之後,傅太后一派終於將師丹、孔光拉下馬,也罷免了傅喜,掃清了稱尊號的障礙。 [20-21]  建平二年(前5年)四月,漢哀帝正式下詔刪除劉康尊號“定陶恭皇”前的“定陶”二字,同時尊恭皇太后為“帝太太后”,恭皇后為“帝太后”。建平四年(前3年)六月,尊傅氏為“皇太太后”,傅太后所居宮殿稱作永信宮,丁太后所居宮殿稱作中安宮,設有少府、太僕,秩祿都是中二千石。 [7]  [25-26] 
傅太后地位尊貴後,便更加驕橫,和漢成帝的母親説話,甚至稱呼她為“嫗”(老太婆)。傅太后曾經與中山孝王劉興的母親馮太后(馮媛)一同侍奉漢元帝,追想往事,心中怨恨,就用詛咒的罪名誣陷馮媛,逼她自殺。 [10] 

傅昭儀庇廕家族

傅昭儀影視形象
傅昭儀影視形象(10張)
除了提升自己的尊號外,傅太后對哀帝還有一個訴求就是“貴寵其親屬”。 [22]  傅太后的父親有同母弟四人:傅子孟、傅中叔、傅子元、傅幼君。傅子孟的兒子傅喜官至大司馬,封為高武侯。傅中叔的兒子傅晏也做了大司馬,封為孔鄉侯。傅幼君的兒子傅商封為汝昌侯,奉傅太后的父親崇祖侯之後,將崇祖侯的封號改為汝昌哀侯。傅太后的同母異父弟鄭惲當時早已去世,就封鄭惲的兒子鄭業為陽信侯,追尊鄭惲為陽信節侯。鄭氏、傅氏家族中一共有六人封侯,兩人任大司馬,六人做到九卿、俸祿二千石,還有十幾個人做了侍中一類的官職。 [8] 
當時,傅太后從弟之子傅遷在哀帝左右,“尤傾邪”,哀帝命令罷免他的官職,傅太后大怒,哀帝懾於傅太后之威,不得已收回成命,任命傅遷為侍中。 [27]  另一方面,同為外戚的傅喜則堅持正道,多次進諫,被傅太后疏遠,又曾阻撓傅太后加尊號,最終被傅太后下令罷官離京。後來傅太后還想褫奪傅喜的侯爵,但哀帝不聽。 [21] 

傅昭儀身後榮辱

元壽元年(前2年)正月十七日,傅太后去世 [9]  ,與漢元帝合葬在渭陵,稱為孝元傅皇后。 [10]  哀帝去世後,王莽執掌朝政,指使有關官員舉報丁氏、傅氏家族的罪行。王莽用太皇太后的詔書將他們全部罷官,丁氏一族被趕回原籍。王莽奏請貶傅太后的尊號為定陶恭王母,丁太后稱為丁姬。 [11]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又説:“共王母、丁姬先前不遵臣妾之道,甚至埋葬在渭陵,墳冢和元帝一樣高,懷抱帝太后、皇太太后的璽綬下葬,不合禮法。按禮法應當改葬,請求掘開共王母和丁姬的墳墓,取出璽綬銷燬,把共王母和丁姬遷回定陶,埋葬在共王附近,而按照原來的形式埋葬丁姬。”太后認為這些事都已經過去了,不必再發掘墳墓。王莽堅持這樣做,太后就下詔説:“在舊棺再做一層槨,另外修墳,用太牢祭祀。”謁者護髮掘傅太后的墳墓,墳冢崩塌壓死了幾百人;打開丁姬的槨木,冒出火來,火焰高達四五丈,吏卒們用水把火澆滅才得以進去,大火燒掉了槨裹的器物。 [12] 
王莽又上奏説:“先前共王母擅自居住在桂宮,上天震怒,燒掉了正殿;丁姬死後,葬儀不合禮制,以致大火燒掉了槨木。這是上天告訴我們,應當按照媵妾的待遇給她們重新埋葬。我上次奏請按原來的形式改葬丁姬,仍然過於優待。共王母和丁姬的棺木都用了只有帝后才能使用的梓宮,而珠玉之衣也不是藩王姬妾應當穿的,請求改為木棺,去掉珠玉衣,按媵妾的身份埋葬丁姬。”奏請被許可了。打開傅太后的棺木後,臭氣幾里之內都能聞到。在朝的大臣們都迎合王莽的心思,交納錢帛,派遣家人和四方子弟共十餘萬人,拿着工具,幫助掘平共王母和丁姬原來的墳冢,費時二十天都掘平了。王莽又在那片地方圍上一週荊棘,作為後世的警戒。當時有一羣燕子大約幾千只,銜土投到丁姬的空穴中。 [13] 

傅昭儀歷史評價

  • 班固漢書》:①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宮人左右,飲酒酹地,皆祝延之。 [14]  ②傅太后既尊,後尤驕,與成帝母語,至謂之嫗。 [14]  ③為人剛暴,長於權謀。 [18] 
  • 蔡東藩《前漢演義》:傅昭儀固嘗以色進矣,為孫謀承正統,幸得逞志,顧所欲無厭,稱尊號,爭坐次,藉一己之幸遇,為種種之請求,婦德無極,信而有徵。 [15] 

傅昭儀親屬成員

輩分
稱謂
簡介
先輩
父親
傅氏,名不詳,追封為崇祖侯,後更號為汝昌哀侯。
母親
姓名皆不詳,傅昭儀父死後,更嫁魏郡人鄭翁為妻,生子鄭惲。
叔叔
傅子孟
傅中叔
傅子元
傅幼君
平輩
同祖弟(從父弟)
傅喜,傅子孟之子,官至大司馬,封高武侯
傅晏,傅中叔之子,官至大司馬,封孔鄉侯
傅商,傅幼君之子,封汝昌侯
同母異父弟
鄭惲,早死,追封為信陽節侯,其子鄭業封陽信侯。
同母異父妹
鄭禮,其女張氏是定陶恭王劉康的王妃。
丈夫
劉奭,即漢元帝
後輩
兒子
劉康,即定陶恭王
女兒
名不詳,封平都公主
孫子
劉欣,即漢哀帝
(表格參考資料: [8]  [16] 

傅昭儀史籍記載

  •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 [17] 
  •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14] 

傅昭儀影視形象

年份
電視劇/電影
飾演者
2008
桑葉紅(成年)
蔣依依(童年)
2006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孝元傅昭儀,哀帝祖母也。
  • 2.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父河內温人,蚤卒,母更嫁為魏郡鄭翁妻,生男惲。昭儀少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為太子,得進幸。元帝即位,立為婕妤,甚有寵。
  • 3.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宮人左右,飲酒酹地,皆祝延之。產一男一女,女為平都公主,男為定陶恭王。恭王有材藝,尤愛於上。元帝既重傅婕妤,及馮婕妤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於後宮,以二人皆有子為王,上尚在,未得稱太后,乃更號曰昭儀,賜以印綬,在婕妤上。昭其儀,尊之也。至成、哀時,趙昭儀、董昭儀皆無子,猶稱焉。
  • 4.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後十年,恭王薨,子代為王。王母曰丁姬。傅太后躬自養視,既壯大,成帝無繼嗣。時中山孝王在。元延四年,孝王及定陶王皆入朝。傅太后多以珍寶賂遺趙昭儀及帝舅票騎將軍王根,陰為王求漢嗣。昭儀及根皆見上無子,欲豫自結為久長計,更稱譽定陶王。上亦自器之,明年,遂徵定陶王立為太子………
  • 5.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月餘,天子立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奉恭王后。太子議欲謝,少傅閻崇以為:“《春秋》不以父命廢王父命,為人後之禮不得顧私親,不當謝。”太傅趙玄以為當謝,太子從之。詔問所以謝狀,尚書劾奏玄,左遷少府,以光祿勳師丹為太傅。詔傅太后與太子母丁姬自居定陶國邸,下有司議皇太子得與傅太后、丁姬相見不,有司秦議不得相見。頃之,成帝母王太后欲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成帝曰:“太子丞正統,當共養陛下,不得復顧私親。”王太后曰:“太子小,而傅太后抱養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於是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安養太子,獨不得。
  • 6.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成帝崩,哀帝即位。王太后詔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宮。
  • 7.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後歲餘,遂下詔曰:“漢家之制,推親親以顯尊尊,定陶恭皇之號不宜複稱定陶。其尊恭皇太后為帝太太后,丁後為帝太后。”後又更號帝太太后為皇太太后,稱永信宮,帝太后稱中安宮,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稱長信宮,成帝趙後為皇太后,並四太后,各置少府、太僕,秩皆中二千石。
  • 8.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傅太后父同產弟四人,曰子孟、中叔、子元、幼君。子孟子喜至大司馬,封高武侯。中叔子晏亦大司馬,封孔鄉侯。幼君子商封汝昌侯,為太后父崇祖侯後,更號崇祖曰汝昌哀侯。太后同母弟鄭惲前死,以惲子業為陽信侯,追尊惲為陽信節侯。鄭氏、傅氏侯者凡六人,大司馬二人,九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諸曹十餘人。
  • 9.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
  • 10.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傅太后既尊,後尤驕,與成帝母語,至謂之嫗。與中山孝王母馮太后並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詛罪,令自殺。元壽元年崩,合葬渭陵,稱孝元傅皇后雲。
  • 11.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六十七下》:哀帝崩,王莽秉政,使有司舉奏丁、傅罪惡。莽以太皇太后詔皆免官爵,丁氏徙歸故郡。莽奏貶傅太后號為定陶恭王母,丁太后號曰丁姬。
  • 12.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元始五年,莽復言:“共王母、丁姬前不臣妾,至葬渭陵,冢高與元帝山齊,懷帝太后、皇太太后璽綬以葬,不應禮。禮有改葬,請發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璽綬消滅,徙共王母及丁姬歸定陶,葬共王冢次,而葬丁姬復其故。”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莽固爭之,太后詔曰:“因故棺為致槨作冢,祠以太牢。”謁者護既發傅太后冢,崩壓殺數百人;開丁姬槨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滅乃得入,燒燔槨中器物。
  • 13.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莽復奏言:“前共王母生,僣居桂宮,皇天震怒,災其正殿;丁姬死,葬逾制度,今火焚其槨,此天見變以告,當改如媵妾也。臣前奏請葬丁姬復故,非是。共王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宮,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請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衣,葬丁姬媵妾之次。”奏可。既開傅太后棺,臭聞數里。公卿在位皆阿莽指,入錢帛,遣子弟及諸生四夷,凡十餘萬人,操持作具,助將作掘平共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間皆平。莽又周棘其處以為世戒雲。時有羣燕數千,銜土投丁姬穿中。
  • 14.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1-23]
  • 15.    前漢演義:第九十五回 泄機謀鴆死許後 爭座位怒斥中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23]
  • 16.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始,定陶恭王先為山陽王,而丁氏內其女為姬。王后姓張氏,其母鄭禮,即傅太后同母弟也。
  • 17.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3]
  • 18.    《漢書 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7-03]
  • 19.    《漢書》卷八十一,列傳第五十一,《孔光傳》:時,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長樂宮,而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在國邸,有詔問丞相、大司空:“定陶恭王太后宜當何居?”光素聞傅太后為人剛暴,長於權謀,自帝在襁褓而養長教道至於成人,帝之立又有力。光心恐傅太后與政事,不欲令與帝旦夕相近,即議以為定陶太后宜改築宮。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宮。”上從武言。
  • 20.    《漢書》卷八一,列傳第五十一,《孔光傳》:又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稱尊號,羣下多順詣,言母以子貴,宜立尊號以厚孝道。唯師丹與光持不可。上重違大臣正議,又內迫傅太后,猗違者連歲。丹以罪免,而朱博代為大司空。光自先帝時議繼嗣有持異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與朱博為表裏,共毀譖光。後數月遂策免光曰:“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宗廟,統理海內,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朕既不明,災異重仍,日月無光,山崩河決,五星失行,是章朕之不德而股肱之不良也。君前為御史大夫,輔翼先帝,出入八年,卒無忠言嘉謀;今相朕,出入三年,憂國之風復無聞焉。陰陽錯謬,歲比不登,天下空虛,百姓饑饉,父子分散,流離道路,以十萬數。而百官羣職曠廢,奸軌放縱,盜賊並起,或攻官寺,殺長吏。數以問君,君無怵惕憂懼之意,對毋能為。是以羣卿大夫鹹惰哉莫以為意,咎由君焉。君秉社稷之重,總百僚之任,上無以匡朕之闕,下不能綏安百姓。《書》不云乎?‘毋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於虖!君其上丞相、博山侯印綬,罷歸。”光退閭里,杜門自守。而朱博代為丞相,數月,坐承傅太后指妄奏事自殺。平當代為丞相,數月薨。王嘉復為丞相,數諫爭忤指。旬歲間閲三相,議者皆以為不及光。上由是思之。
  • 21.    《漢書》卷八十二,列傳第五十二,《傅喜傳》:傅太后始與政事,喜數諫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輔政。……又傅太后欲求稱尊號,與成帝母齊尊,喜與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共執正議。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師丹以感動喜,喜終不順。後數月,遂策免喜曰:“君輔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馬印綬,就第。”傅太后又自詔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無功而封,內懷不忠,附下罔上,與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虧損德化,罪惡雖在赦前,不宜奉朝請,其遣就國。”後又欲奪喜侯,上亦不聽。
  • 22.    《漢書》卷八十一,列傳第五十一,《孔光傳》:北宮有紫房複道通未央宮,傅太后果從複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稱尊號,貴寵其親屬,使上不得直道行。
  • 23.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高昌侯董宏希指,上書言宜立丁姬為帝太后。師丹劾奏:“宏懷邪誤朝,不道。”上初即位,謙讓,從師丹言止。後乃白令王太后下詔,尊定陶恭王為恭皇。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貴’,尊傅太后為恭皇太后,丁姬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長信宮、中宮。追尊恭皇太后父為崇祖侯,恭皇后父為褒德侯。”
  • 24.    《漢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師丹傳》: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稱太皇太后,成帝趙皇后稱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與母丁後皆在國邸,自以定陶恭王為稱。高昌侯董宏上書言:“秦莊襄王母本夏氏,而為華陽夫人所子,及即位後,俱稱太后。宜立定陶恭王后為皇太后。”事下有司,時丹以左將軍與大司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號,天下一統,而稱引亡秦以為比喻,詿誤聖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謙讓,納用莽、丹言,免宏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稱尊號,上於是追尊定定陶恭為共皇(帝),尊傅太后為共皇太后,丁後為共皇后。
  • 25.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夏四月,詔曰:“漢家之制,推親親以顯尊尊。定陶恭皇之號不宜複稱定陶。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稱永信宮;恭皇后曰帝太后,稱中安宮。立恭皇廟於京師。郝天下徒。”
  • 26.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六月,尊帝太太后為皇太太后。
  • 27.    《漢書》卷八十一,列傳第五十一,《孔光傳》:頃之,太后從弟子傅遷在左右尤傾邪,上免官遣歸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復留遷。光與大司空師丹奏言:“詔書‘侍中、駙馬都尉遷巧佞無義,漏泄不忠,國之賊也,免歸故郡。’復有詔止。天下疑惑,無所取信,虧損聖德,誠不小愆。陛下以變異連見,避正殿,見羣臣,思求其故,至今未有所改。臣請歸遷故郡,以銷奸黨,應天戒。”卒不得遣,復為侍中。脅於傅太后,皆此類也。
  • 28.    昭儀少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為太子,得進幸。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2-01]
  • 29.    元帝即位,立為婕妤,甚有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2-01]
  • 30.    乃更號曰昭儀,賜以印綬,在婕妤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2-01]
  • 31.    其尊恭皇太后為帝太太后,丁後為帝太后。”後又更號帝太太后為皇太太后,稱永信宮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2-01]
  • 32.    元壽元年崩,合葬渭陵,稱孝元傅皇后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2-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