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天琳

鎖定
傅天琳(1946年1月24日—2021年10月23日),生於四川省資中縣,中國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原副會長、重慶市作家協會榮譽副主席、重慶新詩學會會長、《銀河系》詩刊主編、重慶出版社編審、全國新詩(詩集)獎及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
先後在《紅巖》《四川文學》《星星》《詩刊》《人民文學》《上海文學》等全國各地刊物上發表詩作。她的詩風格細膩,構思新巧。詩集有《綠色的音符》(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1979—1982”全國新詩二等獎),《在孩子和世界之間》(1983年,重慶出版社)。
2021年10月23日11時03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重慶逝世,享年76歲。 [10] 
中文名
傅天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四川資中
出生日期
1946年1月24日
逝世日期
2021年10月23日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傅天琳人物生平

傅天琳,漢族,中共黨員,中專文化。
傅天琳 傅天琳
1961年於重慶電力技術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市郊縉雲山農場種果樹直到1980年。其間,在詩和生活的感召下,開始嘗試寫詩。1978年參加重慶市文學創作會。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1980年出席省第二次文代會,被選為作協分會理事,翌年被選為重慶市文聯委員。2010年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1]  全國優秀詩歌獎。一級作家,編審,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重慶新詩學會會長。
2021年10月23日11時03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重慶逝世,享年76歲。 [10] 

傅天琳寫作歷程

上世紀60年代
傅天琳 傅天琳
15歲的傅天琳從重慶電力技術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重慶市郊的縉雲山農場種果樹。其間,在生活的感召下,她開始了詩歌創作,並完成了以果園生活為主題的詩集―――《綠色的音符》。
而後,傅天琳又以飽滿的熱情完成了反映母愛為主題的詩集―――《在孩子與世界之間》,果園和母愛成為了傅天琳的創作主題。
在傅天琳看來,母愛是女性與生俱來的情愫,是人性中最高的光榮和驕傲,它是照耀性的、籠罩性的,它是沒有理由的,不分國籍的,甚至是沒有道理的。
傅天琳曾目睹過這樣一幕場景:一個兩歲的女孩不厭其煩地為一隻小熊洗澡、剪指甲,並且假裝小熊病了,帶小熊去看病。傅天琳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小女孩説,因為自己是小熊的媽媽,傅天琳因此斷定,母愛是存在於萬世萬物之中的一種本能。
傅天琳 傅天琳
《在孩子與世界之間》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候的傅天琳初為人母。她説,那段日子,她剛剛體驗到做母親的快樂,筆下的詩歌便呈現出了淳樸而天然的面貌。傅天琳認為,這樣的詩句,正是對博大的、無私的母愛最好的表達方式。
晚年創作
2000年,傅天琳退休後在北京帶外孫女,整整三年,幾乎沒有讀過一首詩、寫過一首詩,她甚至完全斷絕了和外界的交往。傅天琳説,這三年她就是一個純粹的外婆,這樣的經歷讓她再次重温了母愛帶來的快樂。
有了這樣的感悟後,2003年,傅天琳再次拿起筆,用詩歌的語言記錄下外孫女的一顰一笑,以及三年來點點滴滴的感動。傅天琳説,當她把這些詩念給外孫女聽時,她的眼眸里居然出現了一種異樣的光澤,就像是她一歲時第一次看到一大片薔薇花時的那種光澤,傅天琳的心為之柔柔一動。
傅天琳給青海的觀眾帶來的依舊是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短詩。傅天琳認為,迴避母愛,就回避了女性最優秀的品質。
傅天琳本身就是一株飽含母愛的蘋果樹。
如今,年過花甲的傅天琳對母愛的感悟更加深切。 [2] 
傅天琳 傅天琳
傅天琳在童詩集新作《星期天山就長高了》裏,對詩裏的主人公,不稱小朋友而稱“妹妹”。詩裏的故事都與妹妹有關,妹妹就是傅天琳的外孫女。
妹妹的爸爸媽媽都是外交官,經常出國在外,爺爺奶奶已不在人世,所以妹妹一出生,照顧她的重任就落到當時還在重慶出版社工作的外婆身上。
提前退休,放棄詩人的頭銜,離開重慶的生活圈,隻身到北京去帶這第一個孫子輩,傅天琳説她當初是抱着“自廢武功”的心態去的。女兒家只有60多平方米,傅天琳沒有房間只能打地鋪,沒有多餘的地方請保姆,傅天琳就一手一腳地把妹妹拉扯大,陪她玩、哄她睡,給她煮飯、教她認字。
.“妹妹3歲之前我的生活裏都是瑣碎,沒摸過一句詩,沒參加任何活動,沒給任何朋友打過電話,幾乎與世隔絕,在詩歌界憑空蒸發了3年。”難怪當初有朋友勸她:“你就甘願這樣‘墮落’,一心當個保姆?”
傅天琳的確當了3年多“全職外婆”。她每天買菜、帶孩子,小區裏從左鄰右里到管理員沒有人知道她詩人的身份。有一次,傅天琳抱着妹妹在大院裏和別人家的保姆拉家常,竟也被當作保姆,被問道“你們主人家一個月給你多少錢?”這事一時成為笑談,為此,她經常自嘲是“外地來京務工人員”。
還有一次,傅天琳的信箱裏收到一筆上千元的稿費,更一時間成了小區裏的大新聞。大家紛紛揣測:“神秘外婆莫非是哪個級別的高幹?竟有本事收到這麼大一筆錢?”傅天琳也樂得玩這種真人不露相的遊戲,任由大家好奇和猜測而始終低調,不透露身份。
直到妹妹上幼兒園,傅天琳繁忙的生活一下子空閒下來,寫詩的手便癢癢了。當她用詩性的眼光回味3年來的時光,妹妹説過的話、做過的事,妹妹的眼神妹妹的動作都自然而然湧了出來。
接下來的8天,傅天琳以行雲流水的速度一口氣寫了30多首童詩,一本關於妹妹的成長詩歌日記出爐。用傅天琳的話説,這本詩集“完全是帶娃兒帶出來的”。
不過,這些詩完全沒勞煩傅天琳冥思苦想,也不用像寫成人詩那樣為一個用詞推敲幾天,因為絕大部分詩句都是妹妹的原話,她所做的只是發現了這些詩意,稍作修飾,就很美。“所以我告訴妹妹,這本詩集的作者應該是妹妹,外婆只是代筆。”

傅天琳代表作品

傅天琳 傅天琳
有詩集《綠色的音符》《在孩子和世界之間》《音樂島》《紅草莓》《太陽的情人》《另外的預言》《結束與誕生》《檸檬葉子》,散文集《往事不落葉》《檸檬與遠方之歌》等。

傅天琳作品閲讀

夢話
1981年北碚 1981年北碚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媽媽坐在身旁守候你的夢話
媽媽小時候也講夢話
但媽媽講夢話時身旁沒有媽媽
你在夢中呼喚我呼喚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園去
我守候你從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長高
如果有一天你夢中不再呼喚媽媽
而呼喚一個陌生的年輕的名字
那是媽媽的期待媽媽的期待
媽媽的期待是驚喜和憂傷 [3] 
母親
在田野, 母親
你彎腰就是一幅名畫
粘滿麥秸的臉龐
疲勞而鮮亮
銀色夜晚的柔情
來自一座草房
我們家永遠葱綠
來自母親的靈魂
永遠地開放
兒孫般的玉米和穀穗
一代代湧來
將你圍成一座村莊
在母親博大的清芬裏
我只有一粒綠豆的呼吸和願望
秋雨聲聲
窗外的雨聲,
淅淅瀝瀝地説個不停;
窗內的語聲
嘰嘰咕咕地道個不停。
窗外的説些什麼呢?
問那樹,那花,那小溪;
窗內的説些什麼呢?
問這笑,這吻,這眼睛。
窗外的窗內的都説了一夜
雨聲與語聲融合着夢境
天邊的霞光喲臉上的紅暈,
化一朵神女峯前飄飄的雲…… [4] 
對《秋雨聲聲》的賞析
作者運用動態描寫,人與景結合,寓情於景,用大自然的美襯托人性的美,同時也表達豐收的喜悦。
“天邊的霞光喲臉上的紅暈,化一朵神女峯前飄飄的雲……”這句話的理解需要更多的想象。霞光,紅暈,身處此情此景,是否會有一種別樣的情懷?神女峯就在眼前,飄飄若仙,若隱若現,由不得你不激動,而沉浸其中,那種感動卻又化作一片飄飄的雲,你只覺飄然,醉倒神女的風采中。“夢境”是一種意像,對幸福的追求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也可酌情自我理解。

傅天琳談詩見解

傅天琳 傅天琳
“詩來自生活,但我並不為詩刻意去搞什麼生活體驗,觸發靈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處於詩一般的生活中。生活就是一首詩。”
“大家知道,早期我是個果園詩人,19年的農場果園生活,我出版了詩集《綠色的音符》後來我參加工作,一路走來,陸續出版了《生命與微笑》、《結束與誕生》等十餘部詩集。”
她説,“我女兒生了孩子,我當上了保姆,成天與孫女和屎尿片片打交道,按常理,萬事休也,可我當了兩年多的保姆後,出版了部兒童詩集,還火了,由台灣、美國的出版社把版權買走了。”
“前不久,重慶一所小學叫我去給小學生演講,學生們覺得很神秘,互相打聽‘這位詩人是咋樣的?’我告訴她們‘詩人就是大街上的老婆婆’,一時間,大街小巷,到處都流傳着這句話。”
“作為詩人,必須具備敏鋭的觸角。留心生活處處有詩意,靠你去捕捉、去琢磨。我們的眼睛要珍惜所看到的一切。我對樹有特殊的感情,詩也像株樹一樣,要有樹杆、樹枝、樹葉、樹根,要立得穩,飛得起,降得下。我不喜歡想像豐富的詩,這些詩總是飛呀飛的,飛到空中就降不下來了。詩要寫得深入淺出,要把話説清楚,要使人看得懂,詩人都説不清楚,誰説得清楚?詩不是一種描寫,是一種狀態,沿江的燈,你不是去寫那些燈火,而是去寫河中的影子。” [5] 
詩人不時朗誦出她的優美詩句:“天哩,我突然發現,當你磐石的蛋糕裝得滿滿,你還在忙,你的手指習以為常;我還發現,當你爬上枝頭,總想去摘那宏偉藍圖,你的手指好像……”這是詩人《喚醒我的羞澀》中的詩句。
“我不會打扮自已,從來不會,讓其自然。我的時間大都用在寫作上了。”詩人追崇自然,他的詩猶如她的人品一樣,都是自然的流露,有一種獨特的自然美。

傅天琳社會評價

傅天琳1979年在果園 傅天琳1979年在果園 [6]
傅天琳是成熟於新時期的著名女詩人。詩歌語言既具有追求淺唱低吟的音樂美,也富有思想容量、泛着陣痛獨語的散文美。其詩歌創作首先是果園詩,以《綠色的音符》為代表。從描寫果園景物的外在美,到歌頌果園詩中包含韌性精神的內在美,詩人以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質樸的詩風,真摯的情感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果園世界”。其次是母愛詩、兒童詩及愛情詩,以《在孩子與世界之間》為代表,詩人以女性特有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愛的世界。”詩人作為母親的女兒和孩子的母親,她創作了富有“女兒性體驗”和“母性體驗”的母愛詩。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她還創作了不少的兒童詩;作為丈夫的妻子,她創作了為數不多的愛情詩。這時期的詩歌語言除仍具音樂性的同時,更注重內心情感體驗的抒發。再次是國內外遊歷的詩歌,以《音樂島》和《紅草莓》為代表。隨着國內外出訪機會的增多,傅天琳的詩歌內容和詩歌風格都發生了重要變化,音樂性逐漸減少,現代生命體驗與表現手段逐漸增多。最後是感悟詩,詩歌以《結束與誕生》《六片落葉》為代表,以較為散文化的語言來揭示現代人的困境,增加了對人生、社會、生命的思考。除此之外,傅天琳還通過煉字,詞類活用,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拓展詩歌的藝術境界。傅天琳語言經歷了由淺唱低吟的有韻詩到泛着陣痛獨語的無韻詩,從對音樂性的追求向散文化的延伸;在傅天琳後期詩作並沒有將二者截然對立起來,而是做了融合並獲得成功。

傅天琳個人榮譽

傅天琳 傅天琳 [6]
《蘋果園之歌》獲1979年—1982年《星星》詩刊優秀詩歌獎。
《汗水》獲全國1979年—1980年優秀詩歌獎。
《綠色的音符》獲1983年全國首屆優秀詩集獎。
《傅天琳詩選》獲2003年全國第二屆女性文學獎。
《六片落葉》獲2006年人民文學獎
組詩《蘋果園之歌》獲《星星》優秀詩歌獎。
散文《小屋的故事》獲四川省優秀文學獎。
1986年被評為《星星》詩刊讀者最喜愛的十位中青年詩人之一。
2008年被評為《詩刊》“十位優秀詩人”。
由日本翻譯出版詩集《生命與微笑》,由韓國翻譯出版詩集《五千年的情愛》。部分作品譯成英、法、德等國文字,應邀去過8個國家演講。1989年入選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2010年10月19日,在魯迅先生逝世74週年紀念日當天,傅天琳憑藉詩集《檸檬葉子》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此次傅天琳參評魯獎的詩集《檸檬葉子》,收錄了2004年到2009年間的近百首新作。魯獎詩歌終評委員會副主任雷抒雁評價:她內心世界的平和、善良與質樸,在那種富於青春活力與成熟思考的剛性語言裏,流溢和散發着一種奇異的色彩和氣息。評委會頒獎詞:傅天琳堅持個性化的藝術追求。她的詩關注現實,思考生命價值,尋找心靈方向,率性而真誠,感情真摯而豐厚,語言優美而樸素。她眼光向下,感覺向內,精神向上,親切真實中達到一種超越境界。 [7] 
2017年11月,傅天琳獲“中國新詩百年”全球華語詩人詩作獎評選“傑出貢獻獎”。 [8] 
2018年12月19日,獲得“玉潤四會”女性詩歌獎傑出貢獻獎。 [9] 
2023年1月9日,作品《家住通遠門》獲得首屆重慶日報文學獎(散文)。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