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士仁

(東漢末年劉備將領)

鎖定
傅士仁(生卒年不詳),一作士仁 [4]  ,字君義,幽州廣陽郡(今北京市)人,是劉備手下的將軍,被關羽輕慢。在呂蒙襲擊荊州時,與麋芳一同不戰而降,間接導致關羽被俘身亡。 [1-3] 
全    名
傅士仁
別    名
士仁
君義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幽州廣陽郡(今北京市)
相關事件
投降吳國而導致關羽兵敗

傅士仁人物生平

傅士仁,一作士仁(詳見目錄“姓名爭議”,以下內容皆作“傅士仁”),是幽州廣陽郡人,為劉備部下將軍,但史書並未記載他跟隨劉備的時間。當關羽主管荊州時,傅士仁當時是關羽的直屬部下,被委任屯駐於戰略要地——公安 [4]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襄樊,命傅士仁與南郡太守麋芳供給軍資,二人沒有完成任務,關羽便放出話説:“回來再收拾他們。”二人皆恐懼不安。 [3]  [5] 
同年,孫權呂蒙攻荊州,傅士仁、麋芳皆投降孫權。然而兩人投降的原因,史書記載各有不同。《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孫權暗中引誘麋芳、傅士仁兩人,兩人於是派人迎接孫權; [6]  《三國志·楊戲傳》也記載兩人叛迎孫權; [4] 
吳書》則記載,傅士仁在公安拒守,呂蒙派虞翻勸他投降。虞翻到城門,對守門的人説:“我想與你家將軍交流一下。”傅士仁不肯相見。虞翻於是寫信給他説:“明者防患於未然,智者避將來之禍,知得知失,可與為人,知存知亡,足別吉凶。如今大軍到來,貴軍的斥候來不及通報,烽火台也來不及點燃,這並非天命,必是由我軍內應導致。將軍沒有先見之明,時機到來又不願順應,獨守縈帶之城而不降,死戰則毀宗滅祀,受天下人譏笑。呂虎威打算直取南郡,斷絕兩地陸路,將軍生路一絕,我軍再察公安地形,將軍便在我軍舌尖之上。到那時候,將軍逃走也無法倖免,再選擇投降又有失於義,竊為將軍感到不安,希望將軍好好思考。”傅士仁看完後,哭着向呂蒙投降。虞翻對呂蒙説:“此譎兵也,我軍應該帶着傅士仁一起去南郡,再留下士兵防守公安。”呂蒙聽從其言,帶着傅士仁到南郡。麋芳守城,呂蒙把傅士仁給他看,麋芳於是投降。 [7] 

傅士仁人物評價

楊戲:“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 [1] 
李贄:①“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誅。”②“若傅士仁,孟達,則反國之賊也,罪不容誅矣。” [2] 

傅士仁姓名爭議

關於傅士仁的姓名,有的史書記載他為“士仁”,有的史書則記載他為“傅士仁”。
如《三國志·楊戲傳》 [1]  、《三國志·吳主傳》 [8]  、《三國志·呂蒙傳》、《吳書》皆記載為“士仁”。 [7] 
《三國志·關羽傳》 [5]  、《華陽國志》 [9]  、《資治通鑑》則記載為“傅士仁”。 [10] 
但無論哪種記載,他的名都是“仁”,而不是“士仁”。 [4]  [5] 

傅士仁史料記載

傅士仁的事蹟主要見《三國志·楊戲傳》。
三國志遊戲士仁圖片
三國志遊戲士仁圖片(2張)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1] 

傅士仁藝術形象

傅士仁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其名“傅士仁”。小説第75、76回稱他為“士仁” [12-13]  ,但第83回又改稱他為“仁”。 [14]  襄樊之戰前夕,關羽令傅士仁、糜芳二人為先鋒,結果兩人夜間飲酒,不慎引起軍中大火,燒燬軍器糧草。關羽怒欲問斬,因費詩出面勸諫而止,改打兩人四十軍杖,並罰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11] 
劉備處死糜芳、傅士仁 劉備處死糜芳、傅士仁
呂蒙白衣渡江攻打荊州時,虞翻因與傅士仁自幼交厚,自請勸傅士仁投降。當時傅士仁聽知荊州有失,急令閉城堅守;傅士仁收到虞翻的信後,想起關羽與自己不睦,於是決定投降。 [12]  傅士仁後又去見糜芳,自稱已降東吳,並殺死關羽的催糧使者,誘使糜芳一起投降,致使關羽失去援助而死亡。 [13] 
劉備征伐東吳時,傅士仁、糜芳與吳將馬忠屯紮在江渚。當時吳軍形勢不利,又有荊州降兵打算殺死糜芳、傅士仁二人,傅士仁和糜芳於是搶先一步刺殺馬忠,帶着他的首級投降劉備,但劉備認為二人因勢急而投降,並非本意,同時惱怒二人背叛關羽致使關羽戰死,遂令關興將二人剮死。 [14] 

傅士仁影視形象

2004年電視劇《武聖關公》:耿聖凱飾演傅士仁。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6]
  • 2.    匯評三國志演義: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06]
  • 3.    《三國志·卷三十六·關張馬黃趙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2-26]
  • 4.    《三國志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麋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 5.    《三國志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
  • 6.    《三國志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 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吳書曰:將軍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説之。翻至城門,謂守者曰:"吾欲與汝將軍語。"仁不肯相見。乃為書曰:"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知得知失,可與為人,知存知亡,足別吉凶。大軍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舉,此非天命,必有內應。將軍不先見時,時至又不應之,獨守縈帶之城而不降,死戰則毀宗滅祀,為天下譏笑。呂虎威欲徑到南郡,斷絕陸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將軍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則失義,竊為將軍不安,幸熟思焉。"仁得書,流涕而降。翻謂蒙曰:"此譎兵也,當將仁行,留兵備城。"遂將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吳錄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 8.    《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閏月,權徵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
  • 9.    《華陽國志 卷六》:魏王遣左將軍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樊,漢水暴長,皆為羽所獲。又殺魏將龐德,威震華夏。魏王議徙許都以避其鋭。而孫權襲江陵,將軍傅士仁、南郡太守麋芳降吳。羽久不拔城,魏右將軍徐晃救樊,羽退還,遂為孫權所殺。
  • 10.    卷六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25]
  • 11.    三國演義(第73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25]
  • 12.    三國演義(第75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25]
  • 13.    三國演義(第76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25]
  • 14.    三國演義(第83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