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喜

鎖定
傅喜(生卒年不詳),字稚遊,河內郡温縣(今河南省温縣)人。西漢外戚大臣,漢哀帝劉欣祖母傅太后的堂弟 [1] 
傅喜愛好學問,頗有志氣,初任太子中庶子。漢哀帝即位後,出任衞尉右將軍。多次反對傅太后干政,以光祿大夫身份回鄉。建平元年(前6年),在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推薦下,出任大司馬,冊封高武縣侯。 [2]  不支持傅太后取得太皇太后尊號,免官返回封地。
漢平帝劉衎即位,返回長安,加位特進、奉朝請。因事免職,病逝於家中,諡號為貞。
中文名
傅喜
國    籍
西漢
民    族
漢族
職    業
官員
出生地
河內温縣
官    職
大司馬
爵    位
高武侯
諡    號
貞侯

傅喜人物生平

傅喜入朝為官

傅喜年少時好學問,有志氣。綏和元年(前8年),漢成帝劉驁因無子,所以立侄子定陶王劉欣為太子 [3]  ,並選用傅喜擔任太子庶子。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太子劉欣即位,是為漢哀帝,任命傅喜為衞尉(負責皇宮警衞),後升任為右將軍 [4] 

傅喜得到重用

漢哀帝即位不久,太皇太后王政君便指使大司馬王莽辭官回家,以避開傅太后的鋒芒。王莽是當時眾望所歸的首輔大臣,他的離去讓朝臣們感覺一下子沒有了主心骨,於是便紛紛把希望寄託在傅喜身上。傅喜的堂弟孔鄉侯傅晏與他親近,而且女兒是漢哀帝的皇后。漢哀帝的舅父陽安侯丁明,都因外戚身份封爵。傅喜持謙謹常稱病,傅太后開始參與政事,傅喜多次規勸她,從此傅太后不要傅喜輔政。漢哀帝便用左將軍師丹代替王莽擔任大司馬,賜傅喜黃金百斤,交回將軍印綬,以光祿大夫的身份回家養病。 [5] 
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都上書漢哀帝,説傅喜行為符合禮儀廉潔,忠誠憂國,是內輔之臣,今因卧病,一旦遣歸,眾人失望,都説傅氏賢人,因論議不合於傅太后所以被撤消官職,眾同僚沒有不替國家遺憾的。忠臣是社稷的衞士,傅喜立於朝,這是陛下的光榮,傅氏廢興的關鍵。漢哀帝自己也很重視他。建平元年(前6年),就調任師丹為大司空,而任命傅喜為大司馬,封爵高武侯。 [6] 

傅喜貶官回家

漢哀帝母親丁氏家族和祖母傅氏家族都很驕奢,嫉妒傅喜的恭謹節儉。傅太后想取得尊號,與漢成帝母親王政君一樣稱太皇太后,傅喜與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共持正義,堅決不同意。傅太后大怒,漢哀帝不得已,先免去師丹的大司空職位,來觸動傅喜的感情,傅喜仍不順從。數月後漢哀帝就下策書免去傅喜官職説:“君輔政出入三年,沒有明顯地匡正朕的不到之處,而本朝大臣成其奸心,過錯由君而生。還是交上大司馬印綬回家吧。”傅太后又自己下詔丞相、御史説:“高武侯傅喜無功而封官晉爵,心懷不忠,附和下面欺騙上面,與原大司空師丹同心背叛,放棄教令毀其族類,虧損德化,罪惡雖在赦前,但不宜侍奉朝請,還是遣送到封地去。”後來傅太后又想削奪傅喜的爵位,但漢哀帝沒有同意。 [7] 

傅喜高壽而終

元壽二年(前1年),傅喜已在封地居住三年多,當時漢哀帝去世,漢哀帝的堂弟中山王劉衎即位,是為漢平帝,並由王莽把持朝政,王莽免去傅氏族人的官爵,遣送回原籍,傅晏帶着妻子兒女遷到合浦。王莽以太皇太后王政君名義下詔説:“高武侯傅喜資質端正,論議忠直,雖與原傅太后有親,終不聽其旨意不隨從邪偽,耿直守節,因為這個原故被斥逐到封地。經傳不是説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還是讓傅喜回長安,把原高安侯幕府賜與傅喜,賜位特進在三公之下,侍奉朝請。”傅喜雖格外被褒賞,但孤立憂懼,後來還是遷到封地,以高壽而終。王莽賜諡號為貞侯。 [8] 

傅喜歷史評價

何武唐林:“喜行義修潔,忠誠憂國,內輔之臣也” [2] 
傅太后:“高武侯喜無功而封,內懷不忠,附下罔上,與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虧損德化” [2] 
王莽:“高武侯喜姿性端愨,論議忠直。雖與故定陶太后有屬,終不順指從邪,介然守節,以故斥逐就國。” [2] 
班固漢書》:①“少好學問,有志行。”; [2]  ②“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及其歷房闥,入卧內,推至誠,犯顏色,動寤萬乘,轉移大謀,卒成太子,安母后之位。“無言不讎”,終獲忠貞之報。傅喜守節不傾,亦蒙後凋之賞。哀、平際會,禍福速哉!” [2] 

傅喜史籍記載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2]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傅喜字稚遊,河內温人也,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從父弟。
  • 2.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6]
  • 3.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明年,使執金吾任宏守大鴻臚,持節徵定陶王,立為皇太子。
  • 4.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少好學問,有志行。哀帝立為太子,成帝選喜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為衞尉,遷右將軍。
  • 5.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是時,王莽為大司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聽莽退,眾庶歸望於喜。喜從弟孔鄉侯晏親與喜等,而女為皇后。又帝舅陽安侯丁明,皆親以外屬封。喜執謙稱疾。傅太后始與政事,喜數諫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輔政。上於是用左將軍師丹代王莽為大司馬,賜喜黃金百斤、上將軍印綬,以光祿大夫養病。
  • 6.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皆上書言:“喜行義修潔,忠誠憂國,內輔之臣也,今以寢病,一旦遣歸,眾庶失望,皆曰傅氏賢子,以論議不合於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為國恨之。忠臣,社稷之衞,魯以季友治亂,楚以子玉輕重,魏以無忌折衝,項以范增存亡。故楚跨有南土,帶甲百萬,鄰國不以為難,子玉為將,則文公側席而坐,及其死也,君臣相慶。百萬之眾,不如一賢,故秦行千金以間廉頗,漢散萬金以疏亞父。喜立於朝,陛下之光輝,傅氏之廢興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師丹為大司空,而拜喜為大司馬,封高武侯。
  • 7.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丁、傅驕奢,皆嫉喜之恭儉。又傅太后欲求稱尊號,與成帝母齊尊,喜與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共執正議。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師丹以感動喜,喜終不順。後數月,遂策免喜曰:“君輔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馬印綬,就第。”傅太后又自詔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無功而封,內懷不忠,附下罔上,與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虧損德化,罪惡雖在赦前,不宜奉朝請,其遣就國。”後又欲奪喜侯,上亦不聽。
  • 8.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喜在國三歲餘,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宮爵歸故郡,晏將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詔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愨,論議忠直。雖與故定陶太后有屬,終不順指從邪,介然守節,以故斥逐就國。傳不云乎?‘歲寒然後知松伯之後凋也’。其還喜長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賜喜,位特進,奉朝請。”喜雖外見褒賞,孤立憂懼,後復遣就國,以壽終。莽賜諡曰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