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偷換論題

鎖定
偷換論題是轉移論題的錯誤宣傳、論證方式。偷換論題表現為前後論述的問題不一樣,改變了宣傳者所要敍述或批駁的命題,使應該證明的論題得不到證明,而所做的宣傳成了文不對題的廢話。在偷換論題的錯誤中,人們把原有的論題換成另一個完全不相干的論題比較少見,常見的是換成另一個近似的論題,表現為“證明過多”或“證明過少”的錯誤。在批判性質的宣傳中,宣傳者容易擅自改變他人的論題,有意無意地去反駁一個同被反駁的論題不相關、或雖相關但並不相同的論題,這也是一種偷換論題的錯誤。為了避免發生這種錯誤,宣傳者必須對自己的批判對象瞭解清楚,認真把握批判論題的原意,不能主觀武斷地確定論題的原意,任意進行批駁。 [1] 
中文名
偷換論題
外文名
tōu huàn lùn tí
定    義
判斷偷換為另一個判斷
目    的
企圖混水摸魚

偷換論題中文解釋

例如,本應證明“美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卻去證明“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反駁中把需要反駁的判斷偷換為另一個判斷,也是偷換論題。詭辯者或者為了掩飾理屈,或是為了迴避尖鋭的矛盾,或是企圖混水摸魚,故意偷換辯題的含義,將所要論辯的辯題悄悄地偷換成另一個辯題,這就是偷換辯題式詭辯。

偷換論題英文解釋

1.clandestine change of argumentative issue

偷換論題運用案例

明代有位姓靳的內閣大學士,他的父親不大出名,他的兒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孫子卻考中了進士。這位內閣大學士經常責罵他的兒子,罵他是不孝之子,是不成材的東西。後來,這個不肖子實在忍受不了責罵,就和內閣大學士頂了起來: “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我有什麼不成材的呢?” 這位內閣大學士聽了後,放聲大笑,就不再責備兒子了。在當時情況下,這個不肖子所要論辯的是自己是否成材的問題,但是卻故意將這一辯題偷換成你的兒子和我的兒子相比怎麼樣,你的父親和我的父親相比怎麼樣,這恰好將原來所要論辯的辯題迴避了,這就是偷換論題式詭辯。
參考資料
  • 1.    劉建明,王泰玄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