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偷心

(2005年蔣維國導演話劇)

鎖定
《偷心》是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排演的話劇作品。該劇由蔣維國執導,王一楠郭京飛呂梁、吳靜等主演,於2005年8月18日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演出 [1] 
該劇講述了兩男兩女,兩對戀人,由甜蜜的一見鍾情開始,以背叛復仇作結、愛恨交織的情感關係 [2] 
中文名
偷心
演出時間
2005年8月18日
演出地點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
類    型
話劇
主    演
王一楠、郭京飛、呂梁、吳靜
導    演
蔣維國
編    劇
帕特里克·馬伯

偷心劇情簡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倫敦。初抵倫敦的愛麗絲在街上與訃告專欄作家丹恩相遇,兩人一見鍾情,開始了同居生活。十八個月以後,丹恩以女友的生活為藍本,寫了一部小説,在為小説扉頁拍照時與攝影師安娜漸生情愫,遭到安娜的拒絕。為此,丹恩以安娜的名義上網搭識了皮膚科大夫拉里,不想這卻促成了拉里和安娜的相識相知,進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安娜對丹恩並未忘情,與他藕斷絲連。同時,失落的愛麗絲為了報復,重操舊業當起了脱衣舞娘,不想卻在夜總會巧遇拉里。拉里知道安娜正是介入愛麗絲與丹恩感情的第三者,兩個心中各有念念不忘的人,刻意互相報復地發生關係。一路兜兜轉轉,錯位的情感看似又各歸各位,然而一切的不忠卻以悲劇作為終結 [3] 

偷心演職員表

偷心演員表

角色 演員
愛麗絲 王一楠
丹恩 郭京飛
拉里 呂梁
安娜 吳靜

偷心職員表

製作人 李勝英
導演 蔣維國
編劇 帕特里克·馬伯、範益松(翻譯)
燈光 胡華慶
展開
舞美設計:呂萍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4] 

偷心角色介紹

  • 愛麗絲
    演員 王一楠

    脱衣舞娘,初抵倫敦的她在街上與訃告專欄作家丹恩相遇,兩人一見鍾情,開始了同居生活。丹恩以她的生活為藍本,寫了一部小説,在為小説扉頁拍照時與攝影師安娜漸生情愫。失落的她為了報復,重操舊業。

  • 丹恩
    演員 郭京飛

    訃告專欄作家。他在街上與愛麗絲相遇,兩人一見鍾情,開始了同居生活。十八個月以後,他以愛麗絲的生活為藍本,寫了一部小説,在為小説扉頁拍照時與攝影師安娜漸生情愫,遭到安娜的拒絕。為此,他以安娜的名義上網搭識了皮膚科大夫拉里,不想這卻促成了拉里和安娜的相識相知。

  • 拉里
    演員 呂梁

    皮膚科大夫。丹恩以安娜的名義上網搭識了他,不想這卻促成了他和安娜的相識相知,進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失落的愛麗絲在夜總會巧遇他。他知道安娜正是介入愛麗絲與丹恩感情的第三者,兩個心中各有念念不忘的人,刻意互相報復地發生關係。

  • 安娜
    演員 吳靜

    攝影師。丹恩在為小説扉頁拍照時與她漸生情愫,但遭到她的拒絕。為此,丹恩以她的名義上網搭識了拉里,不想這卻促成了拉里和她的婚姻。婚後,她對丹恩並未忘情,與丹恩藕斷絲連。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3] 

偷心幕後製作

舞美設計
話劇《偷心》的舞美設計色調簡單、樣式單純卻功能豐富。設計初衷是希望用最含蓄、簡單的線條和色調體現戲劇本身的內在張力。模型上是電影中好萊塢四位演員的黑白照片,由不規則線條和麪塊分割開的表演區則突出了舞台的功能性。引人注目的是兩塊投影屏幕,兩位男主角丹恩和拉里的電腦對話就顯示在這兩塊投影上。舞台中央還設計有高台和上講台,燈光用鏡子處理得色彩多變,而整個舞台的色彩構圖只有黑白灰加紅色 [5] 
對白台詞
原版《偷心》大膽、火辣而充滿暗示的語言,中文版《偷心》考慮到東西方文化背景與審美的差異,做出適當的處理以符合中國觀眾看戲的尺度,表演的重點將放在表現劇本中緊湊、富有節奏感的對白與演員間對手戲所營造的劇場感上 [6] 

偷心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
演出地點
演出劇場
2005年8月18日-9月10日 [7] 
上海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
2005年10月3日-7日 [8] 
2006年2月17日-26日 [9] 

偷心作品評價

在現代題材的戲劇中,探討兩性關係,多半離不開對“背叛”和“誘惑”的詮釋,或許可以説現代人的兩性關係中充斥了“背叛”與“忠貞”、“誘惑”與“反誘惑”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使得作為現實生活“鏡象”的此類戲劇,也不斷挖掘、表現這些主題。《偷心》表現出了對現代人“愛無力”的悲哀和嘲諷,儘管故事中的四個主角不斷地愛上對方,又不斷地背叛自己的情侶,但是觀眾在這整個過程中感受到的恰恰是“愛”的缺失。當慾望被無限放大,現代人已經很難直面自己的內心,對於所謂“愛情的真相”乃至是“人的真相”都變得盲目起來。
為了表現四個人交錯糾纏的關係,在戲劇舞台上同時看到在兩個不同的卧室裏發生的故事,丹恩和愛麗絲的“談判”與拉里、安娜的“攤牌”在同一空間的同一時刻展開。舞台上的兩對情侶,看似沉浸在各自的爭執中,舞台下的觀眾卻如同在觀賞電影的“切割畫面”。這個相當於電影中“平行蒙太奇”的處理方式,不僅讓氣氛越發尖鋭,更有助於展現劇本的重要特徵——文學化的台詞。
性格鮮明的對白,在電影中更容易讓位給演員的表演,但是回到舞台上,台詞的精緻和犀利就立刻凸顯出來,台詞的銜接和相互關係表現得更為明顯,幾乎是依賴台詞去進入故事的核心。
在對兩對情侶“談判”的那場戲的處理上,電影給了他們各自獨立的空間,表現了他們各自的衝突。而在舞台上,四個人同時現身,“談判”也同時進行,四人糾纏不清的關係更加直觀,電影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心情,舞台則讓人以“偷窺者”近乎“全知”的視角來剖析這場複雜的戀愛關係。
電影《偷心》提供了人民一個近距離觀察主人公的機會,讓人親近主人公,進入他人生活的私密空間;而在舞台上,觀眾的屬性更加明顯,舞台給了更加客觀地審視主人公的空間,在這個意義上來説,舞台的氛圍是間離的,同樣的故事,帶給觀眾的感受也必然是不盡相同的。
《偷心》的主題,最終落腳在“謊言”上。善意的謊言與欺騙只一線之隔,整齣戲感受到了過分的坦率和誠實所帶來的傷害。劇中涉及到了許多感情中的欺騙行為,偷情只是其中之一。如何在欺騙與誠實的拉鋸戰中存活,如何忠實於自己的身體,同時忠實於自己的心靈,愛情到底給了人們什麼,現代人的困惑盡在其中 [10] (新浪娛樂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