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偶然作

(王維詩作)

鎖定
《偶然作》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詩作,共八句四十個字,以平淡的語句抒寫了內心平和淡然的心態。
作品名稱
偶然作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作    者
王維

偶然作作品原文

題《輞川圖》
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
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不能捨餘習,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 [1] 

偶然作作品鑑賞

王維的這首《題〈輞川圖〉》寫“老”態、“懶”意,抒寫了一種大徹大悟、無悲無喜的寧靜淡泊之心。
“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隨着時間的飛逝,詩人已經連賦詩的熱情也沒有了,只有衰老的感覺時時伴隨着自己。王維早年積極從政。張九齡貶荊州,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以後,王維對現實極為不滿,但又無力反抗,因而長持齋戒,結廬輞川,與道友“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安史之亂後,他曾被迫以偽署。亂平,因曾賦詩懷念朝廷獲免,責授太子中允,但從此他又帶上了一種深深的負罪感,心境也更為枯寂,因此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對人世也更淡漠了。這就是詩人“懶”的主要原因。這兩句詩出語平淡而感慨深沉,“惟有”二字含“無可奈何”、別無選擇之嘆。“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宿世”,意指前世;王維一身兼長詩畫,當時便有“天下文宗”(代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當代詩匠”(苑鹹《酬王維並序》)之譽。《純全集》盛讚其“文章冠世,畫絕古今”。但王維並不在乎這些虛名,他只是把它他們當作一種“積習”的泛起、創作衝動的流露:“不能捨餘習,偶被世人知。”“餘習”,語出《維摩詰經》:“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本指前世積澱下來的不能改變的東西。這兩句詩説的是:我不能改變前世的習慣,吟詩作畫只是偶爾被世人知曉。
詩人名維字摩詰,取自佛經,乃菩薩名,其義為淨名。但“不能捨餘習”,即有違經義,因此説:“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然而明知不應為而為,這實際上是出世與入世的內心矛盾的反映。王維雖然皈依佛教,但同時還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詩人。
這首詩富於禪味。“宿世”、“前身”是以禪語入詩;“不能捨餘習,偶被世人知”是以禪理入詩;“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則是以禪趣入詩。詩人以禪入詩,表現出一種對人生真諦的直接探索與感悟,詩人以坦然的態度、平淡的語調錶現出對生活的理解,感傷的低吟中滲露出徹悟之感。
這首詩的語言達簡淡樸素之極致,娓娓道來,與全詩格調相一致。

偶然作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字摩詰,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
王維像 王維像
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理。”(苑鹹《酬王維序》),死後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號。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裏,根據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雲:“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王維從小就受到了母親的薰陶,同時,根據《王右丞集註》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係時説:“維十年座下."可見王維確實也與佛家因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着僧侶般的生活。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採,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案繩牀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此時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賦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 中進士第一,(即狀元)。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再遷中書舍人,轉尚書右丞,卒於官。其詩、畫成就都很高。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蘇軾曾説:“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畫,工人物、叢竹、山水;詩,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在唐開元、天寶時代,王維是當時最有名望的詩人。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之為“詩佛”。存詩約400首,有《王右丞集》。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着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參考資料
  • 1.    《唐詩鑑賞辭典補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