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側花莢蒾

鎖定
側花莢蒾(Viburnum laterale Rehder)是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福建等地。
(概述圖參考資料: [2] 
中文名
側花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laterale Rehder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川續斷目
五福花科
莢蒾屬
側花莢蒾
分佈區域
中國福建

側花莢蒾形態特徵

側花莢蒾
側花莢蒾(10張)
落葉灌木,全體無毛;當年小枝淺褐色,二年生小枝疏生皮孔。葉紙質,卵形、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小枝頂端者常呈狹橢圓狀矩圓形,長7-12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開展的牙齒狀鋸齒,上面有光澤,側脈6-9對,稍弧形,直達齒端,下面凸起,小脈不顯著;葉柄長1-2釐米;托葉不存。
聚傘花序復傘形式,直徑4-5釐米;總花梗長5-6釐米,纖細,第一級輻射枝通常5條,花生於第二至第三級輻射枝上;萼筒矩圓狀卵形,長約2毫米,萼齒微小,三角狀卵形,頂稍尖或鈍形;宿存花柱高出萼齒。花冠、雄蕊和果實不詳。 [1] 

側花莢蒾分佈範圍

側花莢蒾特產福建。

側花莢蒾主要價值

莢蒾
(《唐本草》)
【異名】檕迷、挈檀(陸璣《詩疏》),羿先(《唐本草》),孩兒拳頭(《救荒本草》)。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莢蒾的莖、葉。
生於山地或丘陵地區的灌木叢中。分佈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陝西、山西、江西、湖北、福建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莢蒾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春、夏採收。
【性味】《唐本草》:"甘苦,平,無毒。"
【功用主治】治小兒疳積
《唐本草》:"主三蟲,下氣,消谷。煮樹枝汁和粥以飼小兒,殺蛔。"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選方】治小兒疳積:莢蒾葉與莖一至二兩,芡實五錢至一兩。酌加水,煎三小時,加些白糖,吃芡實和湯。可以常服。(《福建民間草藥》)

側花莢蒾本種提示

側花莢蒾
側花莢蒾(5張)
這個種最接近蝶花莢蒾 V. hanceanum Maxim., 而且有可能屬於蝶花組 Sect. Pseudopulus (Dipp.) Rehd. 。由於迄今尚未採到過除模式以外的任何標本,而且模式標本Dunn 2771(筆者曾見到它的同號標本)又是個幼果的標本,以至未能查明其重要的形態性狀,尤其是花序邊緣有無不孕花和果核的情況。
從其同號模式標本來看,它同蝶花莢蒾的僅有區別在於全體幾無毛,葉較大,上面有光澤,總花梗較長。有趣的是,採自福建邵武的周鶴昌6261(結果標本)的所有性狀都與蝶花莢蒾相一致,但全體無毛。這個標本也許可視為蝶花莢蒾與本種之間的一箇中間類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