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陀羅

(乾陀羅)

鎖定
公元1—3世紀的藝術(因藝術標本大都出自乾陀羅而得名),佛和菩薩的石像剛健豐滿,體態瀟灑,服飾褶皺分明。
中文名
乾陀羅
別    名
乾陀

目錄

乾陀羅釋義

乾陀羅亦作“ 乾陀 ”。
1.西域古國名。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載,其國在北印度境,東西千餘裏,南北八百餘裏。在古代藝術、建築史上,享有盛名。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裏》:“ 惠生 從 于闐 至 乾陀 。”《宋史·外國傳·天竺》:“ 施護 者, 烏壎曩國 人。其國屬 北印度 ,西行十二日至 乾陀羅國 。”
2.香樹名。其汁可染褐色,故亦用以稱褐色。《寶樓閣經》卷中:“以乾陀羅樹或以龍花蕊香和白芥子油。”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部附錄·乾陀木皮》:“ 珣 ( 楊珣 )曰:‘按《西域記》雲,生西國,彼人用染僧褐,故名。乾陀,褐色也。’

乾陀羅藝術

公元三世紀,斯坦因在新疆考古,在米蘭(古樓蘭國境內)發現最早帶有乾陀羅藝術風格的佛教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