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做九

鎖定
與其他地方的“喝滿月酒”不同,豫北的人們對新生命的祝賀儀式,一般都安排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九天,叫做“做九”。探其淵源,大約是“九”與“久”同音,寓有“長久”之意,在過去醫療條件極差的年代,能讓一個新生命健康成長,這個祝願再樸實不過了。
中文名
做九
地    點
中國
屬    性
風俗
含    義
孩子出生後的第九天

目錄

做九寶寶做9

街坊鄰居以及親朋好友送給孩子及新媽媽的賀喜禮物,過去,最常見的有兩種:雞蛋和紅糖。雞蛋是用來增加新媽媽的營養,讓她在“坐月子”的時候好恢復身體,保證“兩個人”的生活所需。紅糖屬於暖性,也是有利於新媽媽恢復健康的補品。雞蛋的個數根據孩子的性別會略有區別:男孩兒送一百個雞蛋,除了祝願“長命百歲”以外,還意味着“成雙成對”,多生男孩;女孩兒送九十九個或一百零一個雞蛋,當然,送上相同祝福的同時,就是不希望女孩兒“成雙成對”,所以是個單數。送雞蛋、紅糖等已經被現金“見面禮”和給孩子的新衣服等所替代,這種“重男輕女”的差別基本上不復存在了。
“做九”當天,孩子的姥姥家扮演“重頭戲”。孩子一生下來,就有人到他姥姥家報喜,將“做九”的時間定下來。因為還有“逢九不做九”等日子上的忌諱,很多“做九”並不是剛好趕到第九天,也就是個純粹的儀式了。姥姥為孩子準備的禮物很豐富:有新衣服、新被子、童車、童牀、雞蛋、紅糖、麪條等等,還有一份數額相當可觀的現金“見面禮”——少則兩千元,多的會超過一萬元。我就曾見到有人送過六萬元的大禮,很有些擺闊的成分。這些禮物,大多都裝在一個直徑約有一米的四層(從外面看像是五層)紅色“禮盒”裏面,擺放的順序是:第一層穀子和雞蛋、第二層白麪和雞蛋、第三層紅糖和麪條、第四層衣服和禮金。禮盒裝好後,用紅紙封起來。
這隻大禮盒由舅舅抬着送過去,當着大家的面兒,由孩子的大舅打開禮盒,拿出禮物送給孩子的家人。為什麼要舅舅來幹這些事情呢?因為“舅”與“救”同音,在人們看來,有了舅舅的參與,孩子即使有病有災,也是可以“救”治的。這些送給孩子的禮物,如衣服、被子等會被掛在專門拉起的長繩子上,供人們參觀評論,頗有些博覽會的氣派。有些地方,還會用紅紙條寫上送賀禮人的名字,連同現金一起掛到繩子上。這樣的“公開”活動,使得參觀的人數驟增,人們指手畫腳,議論紛紛。送禮金少的人,心裏多少會有些壓力。
中午,各方親朋好友都到齊以後,就是吃喜宴喝喜酒了,這和其他地方的“喝滿月酒”大同小異。宴席散去後,孩子家還會為每個來道喜的人們準備一份小禮物:十個染成紅色的熟雞蛋。這種雞蛋叫做“喜蛋”,是祝福道喜的人們在分享喜悦的同時,生活“十全十美”。
縱觀“做九”習俗,每一個細節都包含着對新生命的祝福與祈願。敬重生命,在鄉人們樸素的思想裏,似乎再繁瑣的禮節都不為過 [1] 

做九生日做9

這是流行與江蘇等地的壽誕風俗。過去,許多人相信“做九”(諧音“久”)不做“十”,隨意男子旺旺在29歲時由岳父家操辦生日。而老人一般在逢九的那年提前祝壽。屆時,正堂壽帳、壽屏高掛,壽香、壽燭高燒,壽翁接受小輩們的叩拜。中午吃壽麪,晚上壽家擺設壽宴款待親友。席散後,主人向親友饋贈壽桃,並加贈飯碗一對,名為“壽碗”,俗謂受贈者可沾壽星之福,有延年添壽之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