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偏食症

鎖定
偏食主要是指對某一類(或者某一層)食物表現喜厭的不良習慣,偏食人羣主要以嬰幼兒為主,部分成年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偏食情況。有資料顯示,中國有9成以上的人存在偏食情況,尤其以低齡人羣佔多數。
中文名
偏食症
人    羣
低齡人羣佔多數
危    害
皮膚病、近視眼
原    因
缺乏鋅元素
表    現
有偏食傾向
治    療
補鋅。心理治療

偏食症形成病因

偏食症心理原因

父母在心理上是否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許多兒童偏食往往是受父母的影響而形成的,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説:“我不吃韭菜。”於是,孩子也跟着不吃韭菜。有的父母不喜歡吃鴨,於是家裏就很少買鴨,並從語言和表情上流露出厭惡吃鴨,這一切都會使孩子不吃這些食物。
其次,孩子是否常有不良聯想。兒童常常會以一種事物或現象聯想某種食物,從而拒絕吃該食物。例如有的孩子因為看見把糞便澆在青菜上的情景而不願意再吃青菜。
圖
(1張)
此外,父母可能在無意中強化了孩子的偏食心理。隨着味覺的變化,兒童對某些食物可出現偏愛的傾向。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吃得多一點,明知偏食不好,還要投孩子所好。許多父母在買菜之前,往往先問問自己的孩子:“你喜歡吃什麼菜?”只要孩子喜歡吃的就買。其實這樣做,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偏食傾向。

偏食症家庭環境原因

獨生子女,家人過於溺愛,零食不斷,沒有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甚至本身就父母偏食,直接影響寶寶的飲食習慣。
“我不要吃青菜,太難吃了!”“我不喜歡吃胡蘿蔔!”家長常常聽到孩子説出這樣的話,孩子偏食、挑食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南京市兒童醫院的專家近日介紹,到營養門診就診的孩子中,約有三成和偏食、挑食有關。而孩子偏食、挑食,和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有着很大關係。
父母挑食“傳染”給了寶寶

偏食症微量元素缺乏

醫學上發現,兒童體內缺乏鋅元素不僅會影響正常的肌體生長髮育進程,而且還會出現多種症候,如食慾不振、味覺減退、疲乏、消瘦,甚至厭食等等,患兒還可能發生腳浮腫、煩躁不安、皮膚潰瘍等。少數患兒還可能出現異食癖,正常的味覺和食慾發生了病態的改變,常愛吃一些根本不能吃的東西,如石灰、泥土、磚塊、香煙頭、粉筆等等,令人難以理解,但他們卻津津有味地吃。補鋅可以使口腔唾液中味覺素含鋅量增高,恢復味蕾的敏感度,從而增進食慾。

偏食症危害

長期偏食、挑食,孩子容易得皮膚病、近視眼,還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健康問題。 [1] 
家長可以參考採取以下方法解決兒童挑食、偏食行為:讓寶寶體驗飢餓,隨後獲得飽感;進餐時間少於25分鐘,每餐間隔3.5~4小時;當孩子有推開碗、哭鬧、轉頭等行為時,家長應採取暫時隔離法,移開碗,把孩子放進餐椅不理她(他);用趣味名稱稱呼食品等。

偏食症症狀表現

合理、平衡的膳食應該包括這幾類食物,也就是膳食寶塔的那幾層:五穀加薯類、蔬菜水果、魚禽肉蛋、牛奶大豆及其製品。因此嚴格地説,孩子只有對某一類(或某一層)食物吃得極少或不吃,才算得上“偏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以下任何一個“症狀”,你就應該注意孩子是否“偏食”了。
症狀一:每次吃飯,不吃小碗裏的米飯或麪食,光吃肉就飽了。
症狀二:看見青菜,要麼不吃,要麼含在嘴裏咂咂味兒就吐了。
症狀三:最愛吃雞蛋,一天至少要吃三四個,打出的飽嗝都帶着蛋味兒。拉屎的時候卻總是很困難。
症狀四:貪食油炸食品,一次吃的量可以頂一天的飯量。
症狀五:就愛喝牛奶、吃酸奶、啜吸“奶昔”,不正經吃飯。
當然,還有光愛吃水泡飯不吃菜等等,他們也屬於有偏食傾向的寶寶。

偏食症矯正治療

往往使許多父母束手無策。其實,矯治偏食並不難。既然偏食是受環境心理因素的影響,是由學習中得來的,那麼仍可通過新學習、積極進行心理治療來矯正偏食行為。
方法一:補鋅。
一般的,造成孩子厭食偏食現象的多為缺鋅引起,故補鋅可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可給孩子多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生蠔、牡蠣、魷魚乾、麥芽、瘦肉、魚類、牛奶、核桃、花生、芝麻、紫菜、核桃仁、動物肝臟等等;如果補鋅不上,可適當服用鋅劑。
方法二:心理治療。
説教法。父母或老師向兒童宣講偏食的危害性,告訴孩子各種食物中含有人體最需要的營養成分,如果缺少就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容易患各種疾病。説教要實事求是,要科學性。舉例要生動,這樣對學齡兒童或學齡前兒童才能取得較滿意的矯正效果。
獎勵法。凡對孩子不吃的食物,經過勸導能少量進食時,應予獎勵。這首先必須對孩子的需求心理要有充分了解,“最喜歡獲得什麼東西?”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獎勵。然後進行勸説,指出他的缺點,並觀察他的行動是否改正。如果改正的就給獎勵。如買漂亮玩具給他,或帶他到動物園去觀看珍奇動物等等。獎勵一定要兑現,不能失信。
懲罰法。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心理,對他不吃某種食物時,可以停止給他認為最有興趣的活動,例如看動畫片或逛動物園等,這樣可使孩子為一了不喪失自己最喜歡的活動,會勉強忍受不願吃的食物,時間一久,就能達到克服偏食的習慣。有時還可分別扭成慈母嚴父的角色,父親對孩子採取冷淡態度,或施加一定壓力;母親則從中勸説:“快吃吧!不然爸爸生氣啦!”。孩子為了討爸爸的喜歡,只好吃了。這種方法對一些幼兒往往能收到改正的效果。但懲罰切忌打罵,否則會給幼兒造成心理創傷
脱敏法。即事前不讓小兒知道,在他最喜歡吃的食物中摻入不吃的食物成分,如不吃牛肉、羊肉、蝦米、姜、芹菜等,可切成碎本,拌在餃子餡中或其他萊裏,開始少量,以後再逐漸增加,當蝦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就自然而然地養成習慣了。此法對較頑固的偏食孩子,常能收到良好的改正效果。但施行時需要耐心,不可急躁,一旦獲得改正,尚需不斷強化鞏固效果,否則,如果放棄約束,其偏食行為往往容易反覆。
飢餓法:俗話説“飢不擇食”,飢餓能提高孩子對食物的需求。如果餐桌上沒有蝦,孩子不吃飯,那就隨他去吧。直到孩子喊肚子餓了,再將原飯菜端出來讓他吃。 [2] 
陽性強化:3歲兒童就出現意志的最初表現,孩子為了近期目的而有意抑制或延緩自己的行為。不吃蔬菜的孩子如果開始吃一點,家長就應該表揚鼓勵。獎勵的方法可靈活選擇,比如,每天都能吃一點蔬菜,週末,家長作為獎勵可帶孩子去公園,孩子為了去公園會強制自己吃蔬菜。
提高認知:兒童偏食是生活上的創造性表現,屬於認知偏差。學齡前兒童正處於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度階段,開始有感性經驗向抽象理解方向發展。家長可以向孩子講述偏食對生長髮育的害處,人為什麼需要多種營養,描述偏食引起的後果,讓兒童認識到偏食的危害,從而改正不良習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