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偏關縣

鎖定
偏關,為山西省忻州市下轄縣。偏關縣古稱林湖、始稱偏頭關、偏頭寨,五代置偏頭砦,元改偏頭關,清改稱偏關縣。
偏關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邊陲,處於黃河南流入晉的交匯處。北依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接壤,西臨黃河與內蒙古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南與河曲、五寨兩縣相連,東於神池朔州兩縣(市)毗鄰。縣境東西長60千米,南北寬58千米,全縣總面積1685.4平方千米。 [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偏關縣常住人口為73382人。 [9] 
2020年,偏關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9億元,年均增長5.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9億元,年均增長5.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3元,年均增長5.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年均增長9.85%。 [10] 
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中華三關,是明代長城外三關之首,偏關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1]  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偏關縣退出貧困縣。 [2-3] 
中文名
偏關縣
外文名
Pianguan Xian
行政區劃代碼
14093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忻州市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北部
面    積
1685.4 km² [4] 
下轄地區
南堡子鄉、水泉鎮、陳家營鄉等
政府駐地
新關鎮
電話區號
0350
郵政編碼
0364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車牌代碼
晉H
地區生產總值
32.9 億元(2020年)
方    言
晉語
人    口
73382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縣委書記
楊曉宏 [11] 

偏關縣歷史沿革

偏關縣名稱由來

偏關縣的由來,據《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通黃河,與套虜僅隔一水,其地東仰西伏,故名。”又據《偏關縣誌》,城臨偏頭關,以關名縣。

偏關縣建制沿革

偏關縣
偏關縣(13張)
五代北漢乾佑四年(951年),劉崇在晉陽稱帝時於韓光嶺(今偏關城東一里處的山樑上)建立偏頭寨。天會元年(957年)北漢王劉鈞繼而在原址擴展建寨,寨為土夯高牆。偏頭寨東靠雙鳳山,西俯關河川,“地控西北,為守城之權輿”。又西距黃河20裏,楊繼業、楊延昭與契丹征戰於雁門、偏頭一帶。楊家將在這塊土地上兵來將往,浴血疆場,威鎮三關,已成為家喻户曉的世代佳話。
遼於今縣境東部置寧邊州,屬西南招討司。
金正隆三年(1158年)析置寧邊縣為州治。
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頭寨為偏頭關,設置武節將軍樞密院判守禦此關。從此,偏頭關於寧武關、雁門關合稱長城外三關。至元四年(1338年)廢寧邊縣。順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河南右丞相魏賽因不花移鎮偏頭關。
明代長城設九邊重鎮防守,其中太原鎮又稱山西鎮,駐防偏頭關,管轄的長城西起保德,東達黃榆嶺(今和順縣),全長800千米。其中在偏關境內分大邊、二邊、三邊、四邊、黃河邊,內邊計六條長城,再加北魏長城、北齊長城,總長500千米。成化二年(1466年)置偏頭關千户所,治今城關,屬太原府。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偏關縣,屬寧武府。
民國初年屬雁門道,道廢后直屬省。
1949年屬興縣專區。1952年屬忻縣專區。1958年廢入河曲縣。1960年復置,屬晉北專區。1961年復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地級忻州市。
1997年,偏關縣轄4鎮11鄉:城關鎮、老營鎮、天峯坪鎮、萬家寨鎮、水泉鄉、陳家營鄉、樓溝鄉、南堡子鄉、窯頭鄉、馬家埝鄉、黃龍池鄉、教兒墕鄉、尚峪鄉、曹家村鄉、大石窊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偏關縣總人口112324人,其中:城關鎮37595人,天峯坪鎮9083人,老營鎮7069人,萬家寨鎮6346人,窯頭鄉9004人,大石窪鄉3541人,樓溝鄉6006人,曹家村鄉3951人,尚峪鄉4651人,南堡子鄉4773人,教兒埝鄉1210人,水泉鄉5173人,陳家營鄉7055人,馬家埝鄉2373人,黃龍池鄉4494人。
2001年區劃調整後,全縣轄4個鎮、6個鄉:新關鎮、天峯坪鎮、老營鎮、萬家寨鎮、窯頭鄉、樓溝鄉、尚峪鄉、南堡子鄉、水泉鄉、陳家營鄉。縣政府駐新關鎮。

偏關縣行政區劃

偏關縣屬忻州市轄縣。2019年轄5鎮5鄉,面積1685.4平方千米,人口10萬,縣政府駐新關鎮 [5] 
新關鎮 縣政府駐地。1958年設城關鎮,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鎮。面積94.7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崞水公路、平萬公路過境。轄38個行政村。隆崗寺、鐘鼓樓、文筆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地。
馬家埝鄉 1958年屬長城公社,1961年析置馬家埝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15千米。面積84.9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9個行政村。2001年區劃調整後,城關鎮與馬家埝鄉合併為新關鎮。 [6]  現轄25村。 [8] 
老營鎮 1959年屬上游公社,1961年設置老營公社,1984年置鎮。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40千米。面積125.5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國家三級引黃公路平(魯)萬(家寨)線過境。轄12個行政村。
教兒墕鄉 1959年屬上游公社,1962年析置教兒墕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5千米。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0.2萬人,轄9個行政村。2001年區劃調整後,教兒墕鄉併入老營鎮 [6] 
天峯坪鎮 1958年屬城關鎮,1961年設天峯坪公社,1984年置天峯坪鎮。位於縣境西部,黃河東岸,距縣城10千米。面積65.3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偏河公路過境。關河口、黑豆墕、寺溝三處黃河渡口,水運通內蒙古自治區。轄16個行政村。古蹟有寺溝大寺廟。
萬家寨鎮 1958年屬黃河公社,1960年析置萬家寨公社,1984年建萬家寨鄉,1994年置萬家寨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千米。面積87.7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平(魯)萬(家寨)公路過境。有老牛灣、萬家寨黃河渡口兩處,交通較便利。轄10個行政村。
黃龍池鄉 1958年屬黃河公社,1961年析置黃龍池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25千米。面積125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10個行政村。草垛山堡,為古代傳遞烽火的關口。2001年區劃調整後,黃龍池鄉併入萬家寨鎮 [6] 
水泉鎮 1959年屬長城公社,1961年析置水泉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0千米。面積129.5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偏(關)呼(和浩特)公路過境。轄水泉、南海子、弓家貝、麥老坡、七家坪、池家塔、高峁、劉家嘴、百草坪、張嶺溝、達連莊窩11個行政村。明代長城紅門口為當時的邊關要隘。2019年,撤鄉設水泉鎮 [6] 
陳家營鄉 1958年屬五星公社,1961年析置陳家營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06.9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崞水公路、平萬公路過境。轄陳家營、霸子山、常家窯、楊家山、天窊、劉家窯、張家山、西莊子、陰窩溝、新莊窩、杜家溝、八柳樹、高家灣、石溝子、馬站、楊家營、油房頭、黑山、柳樹莊窩、黃家營、閻家貝、曲家灣22個行政村。景點有駱駝山古佛洞。
樓溝鄉 1958年屬先鋒公社,1961年析置樓溝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34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崞水公路過境。轄24個行政村。景點有迤西石溶洞、吳城新石器遺址。
曹家村鄉 1958年屬先鋒公社,1961年析置曹家村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5千米。面積133.9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21個行政村。2001年區劃調整後,曹家村鄉併入樓溝鄉。 [6] 
南堡子鄉 1959年設南堡子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45千米。面積136.7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轄17個行政村。
窯頭鄉 1961年建窯頭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4千米。面積70.6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崞水公路、平萬公路過境。轄21個行政村。
大石窊鄉[Dashiwa] 1958年屬先鋒公社,1961年析置大石窊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5千米。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大石窊、沙墕、小石窊、韓昌溝、光明、掄風梁、閆家窪、高峁梁、天窪、黃樹坪、霍家溝、長嘴12個行政村。2001年區劃調整後,大石窊鄉併入窯頭鄉 [6] 
尚峪鄉 1958年屬衞星公社,1961年析置尚峪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0千米。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17個行政村。
偏關縣地圖 偏關縣地圖

偏關縣地理位置

偏關縣位置境域

偏關縣地處晉西北的晉蒙交界處,位於東經111°22′~11°01′,北緯39°12′~39°40′之間,西臨黃河,與內蒙古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北依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接壤,東南部有平魯、神池、五寨、河曲等4縣毗鄰,全縣總面積為1685.4平方千米。 [4] 

偏關縣地形地貌

偏關縣地貌
偏關縣地貌(4張)
地處黃河中上游黃土丘陵區,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地勢東高西低。最高處為青楊嶺山,海拔1855.2米;最低處為黃河沿岸寺溝河畔,海拔875米;平均海拔1377米。境內山地屬管涔山脈,有青楊嶺山、柏楊嶺山、草垛山、明燈山等山峯。

偏關縣氣候

黃河
黃河(8張)
屬北温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温暖乾燥,夏季炎熱而雨量集中,秋季涼爽而明快。年平均氣温3℃~8℃,全年平均降水量為425.3毫米,無霜期為105~145天。氣候屬大陸性半乾燥區,寒冷乾燥多風沙,年平均氣温8℃,一月最冷,平均氣温-10℃,七月最熱,平均氣温23℃,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左右,平均無霜期140天。

偏關縣水文

偏關縣屬黃河水系,主要有黃河支流的關河、縣川河、楊家川河,除黃河外,其它河流一般均呈東北—西南發育。偏關縣大部隸屬關河和縣川河流域。
黃河
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從偏關萬家寨鎮老牛灣村入境至天峯坪鎮寺溝村出境,境內長32千米,流經兩鎮,15個自然村。
關河
發源於平魯縣利民溝,由老營鎮賈堡村入境,由東向西橫貫老營鎮、陳家營鄉、窯頭鄉、新關鎮,從天峯坪鎮關河口村直接流入黃河,全長154千米,流域面積2040平方千米,年經流量5900萬立方米,其中清水河流量0.3立方米/秒,汛期在7~9月份,最大洪峯流量214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輸沙量1585萬噸。境內長68千米,流域面積1151平方千米,河谷高程為1312-890米,河道比降5.1%,民國二十六年—1984年河流水量充足,從1985年陳家營鄉高家灣村以上出現斷流至今。
縣川河
分為南、北兩支,北縣川河,發源於南堡子鄉上井坪溝,流經尚峪、樓溝兩鄉,從樓溝鄉磨老窪村進入河曲土溝而直接注入黃河,境內長39.3千米,流域面積2421.1平方千米,河谷高程145~1208米(尚峪至磨老窪段),溝道比降9.5%,為季節性河流。南縣川河發源於神池縣為過境河,流域面積165.3平方千米,河谷高程為1230~1207米(西峪—塔子會),屬季節性河流。
楊家川河
發源於內蒙清水河縣,流經萬家寨鎮的7個自然村,於老牛灣注入黃河,河谷高程998~973米(水門塔至河口段),其清水源於水門塔村,由泉水匯流而成,源頭處清水流量為1728噸/日,至河口處達20000噸/日以上。現已斷流。

偏關縣自然資源

偏關縣礦產資源

偏關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煤炭、硫磺、鐵礦、石灰石等。煤炭資源總儲量約為9~12億噸。硫磺資源也較為豐富,現已探明儲量為4180萬噸。

偏關縣水利資源

偏關縣河川經流量0.441億立米,地下水資源量0.554億立米,水資源總量0.843億立米。(重複計算資源量0.512億立米)。總的來講,偏關縣水資源具有總量夠用,但時空分佈不均的特點,由於受財力、物力的制約,水資源開發程度較低。現狀開發利用地表水資源量95.3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72.7立方米(含泉水37.7立方米)。 [14] 

偏關縣人口

截止2012年,偏關縣總人口102085人,其中男性54572人,女性47513人,農業人口88995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偏關縣常住人口為73382人。 [9] 

偏關縣政治

系統
職務
姓名
縣委
書記
副書記
高躍龍、孟勇
常委
縣政府
縣長
副縣長
縣政協
主席
副主席
秘書長
縣人大常委會
主任
考資料 [13]  [15] 

偏關縣經濟

偏關縣綜述

2020年,偏關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9億元,年均增長5.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9億元,年均增長5.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3元,年均增長5.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年均增長9.85%。 [10] 

偏關縣工業

工業以煤炭、化工為主,是偏關國民經濟的主要力量,工業產品有生鐵、水泥、乳酸在國內市場、國際市場享有盛譽。縣內有4座現代化礦井、1座52501千瓦發電廠、1座年產合成氨11000多噸的化肥廠、1座年產10萬噸的水泥廠,鐵廠4座,年生產能力達到5萬噸,年產1萬噸的乳酸廠1座。主要有電力、化肥、陶瓷、鍊鐵、水泥、橡膠製品、農機修配、機械鑄造、地毯、服裝、印刷、糧油加工等行業。
截止2002年底統計,偏關縣興建機電灌站105處,打井配套61眼,塘壩54座,自流渠道24.1千米、14處,人字閘3處,河道提防1.15千米,發展有效灌溉面積1.78千公頃,興建人畜飲水解困工程12800處眼,其中提水工程186處,蓄水工程12601處,(旱井水窯5365座),自流引水工程13處;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6千公頃,其中基本農田25.4千公頃,建骨幹壩15座,淤地壩96座,谷坊36885座,户包小流域治理面積314154萬畝,承包户發展到4437户;另國家重點工程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建於偏關縣,山西省引黃工程東西橫貫全縣。

偏關縣農業

2012年該縣共有耕地54.25萬畝,農作物主要有谷、糜、豆類、山藥、莜麥、胡麻等。經濟作物除油料還有海紅子、桃、沙果、杏、沙果、蘋果、葡萄等。

偏關縣教育概況

偏關縣中學
偏關縣中學(7張)
校舍改造:2008年投入資金311萬元。對水泉中學、城關鎮中學實施了改擴建工程,現已全部竣工。
積極實施高中課改:2008年縣委、縣政府撥付專款15.3萬元用於新課改師資培訓,總投資600多萬元啓動了偏關中學科技大樓建設工程。縣政府拿出44萬元為高中教師發放高考鼓勵獎。
一顆雞蛋工程:2008年縣政府撥出專款,在老營完小等4所寄宿制學校實施了“一顆雞蛋”工程,讓500多名農村寄宿制學生能免費吃上一顆雞蛋、喝上一杯牛奶,並免費吃上大米、白麪、豬肉,做到了菜品安排科學營養。
職業教育:2008年完成職業中學招生任務296人,縣級財政承擔的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全部到位。
農遠工程:2008年共投入341.44萬元,完成3個模式、176所學校的安裝配套任務和師資培訓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偏關縣交通運輸

公路
偏關縣交通以公路為主,平魯至萬家寨的引黃公路橫穿縣境中部,原平崞陽至內蒙川峁的幹線公路途經縣境,並以縣城為中心有多條簡易公路。全縣公路總長249千米,其中省級公路66千米,縣級公路129千米,鄉鎮公路44千米,全縣15個鄉鎮全部通了汽車,交通閉塞的局面大為改觀。
2012年偏關縣共完成通村水泥路18條95.7千米,通村砂路29條152.5千米,縣鄉公路改建7條76.4千米。公路完成了窯河線城區路、老牛灣旅遊路、上梨線等7項重點工程及方城、鴨子坪、樓溝、陳家營等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推進村的街巷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捨身崖到窄寨” 34.5千米國防戰備公路的可研報告,並通過了省廳立項評審。保持文明路37千米,三星級養路隊3個,共處理油路翻漿、坑槽5730m2,砂路面12546m2,處理水毀路基8600m2,增設橋護欄18米/1處,危橋標誌8塊/4處,減速帶1處、防護牆487m。
渡口
偏關縣的黃河沿岸尚有渡口多處,南至河曲、保德和軍渡可行木船,溝通了與外地的物資交流。
停車站
2012年新增臨時停車點80個,增設客運停車棚6個,村通客車率達90%以上;全縣公路客運量達到21萬人次;貨運量達到175萬噸。

偏關縣特色美食

酸飯
味如酸奶,黃亮堅韌,又能清熱解渴,用心製成酸湯,將米放入,在15℃以上温度下浸泡4至8小時後澄出即做成酸粥。做成稀飯叫酸稀粥,從沸湯中撈而食飯粒者叫酸撈飯,它是以糜米為主食的人的創造,同時也是食用糜米的上好方法。
碗託
蕎麥去皮成為糝子,將糝子於前一日用水泡軟,上拳揣成糊狀,篩濾後舀入碗內上籠蒸,蒸中途用筷子攪拌一次,出籠後即成碗託。置陰涼處冷卻後,用醋、姜、芝麻、辣椒麪、蒜泥、香油等配成湯澆入即可食。

偏關縣風景名勝

明長城
明長城
明長城(6張)
偏關古為邊防重鎮,名勝古蹟頗多。有明代修築、總長為500千米的六條邊牆——明長城,有明代建造的文筆凌霄塔;有唐建隆崗寺以及古烽火台巖洞、白衣廟、白龍地等多處旅遊景點,有一定的開發價值。
老牛灣
偏關縣是黃河入晉第一縣,除了廣為人知的老牛灣,還有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稱為“百里長峽中的最美迴環”的乾坤灣。乾坤灣被中外專家學者定義為太極八卦圖的天然發源地。該縣歷經3年將乾坤灣一個單純的自然景觀提升為凸顯陰陽、天地、乾坤為一體的有豐富內涵的旅遊風景區。
長城古堡
長城古堡為是偏關縣的軍事要塞。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護城樓,曾為偏頭關2000多座烽堠的統領,發現外敵入侵,此樓遂發出山西鎮的第一個信號,可惜上世紀中期,慘遭拆毀。在復建過程中,萬世德這個偏關走出去的明萬曆薊遼總督的事蹟被重新整理挖掘出來。據稱,由於其後代激烈反清,家族慘遭屠戮,史書上也將其禦侮事蹟悉數掩蓋,但為超度隨其保家衞國犧牲海疆將士亡魂的龍華盛會卻被一代一代保留下來,並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修葺一新的護城樓通高28.8米。
偏關八景
偏關歷史悠遠,景觀頗多,自古有古十二景、古十景、古八景。其中十分壯觀的古八景則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稱道,據《偏關縣誌》記載,明朝以來,在眾多文人騷客的審美篩選,《偏頭古八景》逐漸形成,其中有“偏河曲流”、“文筆凌霄”、“玉清真境”、“石沼興龍”、“金駝沙伏”、“暖泉冬草”、“駝洞鬥蝶”、“溪洞流山”。

偏關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偏關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7] 
2022年6月,被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擬認定為2022年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試點市縣。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