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假頂

鎖定
假頂是指採礦場存在的較厚假頂礦體的地質特徵。對假頂較厚礦體的開採工藝的選擇一直是一個難題。首先是開採安全壓力大。在掘進、回採過程中,假頂極易隨採隨落,對人身、設備事故控制可靠性極低;其次是回採率低,礦石貧化高。在假頂較厚地段,特別是在一些構造發育地段,採準掘進極為困難,採場暴露面積難以確定控制,甚至有時會造成礦體整段的丟掉,同時,在採準掘進及採場回採過程中,爆破、安全處理時常會有大量廢石混入礦石中,造成礦石貧化率增高。
中文名
假頂
外文名
Off the top
主要原料
聚丙烯
分    類
分層開採和總採
優    點
有利於垂直重載荷的分散
學    科
冶金工程

假頂簡介

假頂是指採礦場存在的較厚假頂礦體的地質特徵。對假頂較厚礦體的開採工藝的選擇一直是一個難題。首先是開採安全壓力大。在掘進、回採過程中,假頂極易隨採隨落,對人身、設備事故控制可靠性極低;其次是回採率低,礦石貧化高。在假頂較厚地段,特別是在一些構造發育地段,採準掘進極為困難,採場暴露面積難以確定控制,甚至有時會造成礦體整段的丟掉,同時,在採準掘進及採場回採過程中,爆破、安全處理時常會有大量廢石混入礦石中,造成礦石貧化率增高。在採用充填法回採時,在較厚假頂地段分層之間若不能回穿,將嚴重影響充填工藝的實施。針對以上情況,對青菜衝礦較厚假頂地段礦體進行了研究,以尋求合理的生產工藝,以期在假頂賦存礦段實現安全回採,提高礦石回收率,為採用充填採礦提供可行的依據;探討採用中深孔回採,提高生產能力的可行性 [1] 

假頂較厚假頂地段對生產工藝的影響

假頂較厚的礦體的賦存狀況對生產工藝有以下影響:
a.採準掘進難度大,成本高
在以往的採準掘進中,採準掘進採用沿脈頂板佈置,管縫式錨杆網支護.但由於礦體鬆軟,假頂發育,掘進過程中經常需剝離假頂,從而加大了礦石的貧化,同時,兩幫圍巖不穩定,易發生偏幫現象,整改費用高。曾發生過上百米偏幫冒頂而放棄採準掘進的情況。因偏幫冒頂給回採帶來安全隱患。使回收率降低。
b.回採率底
在假頂發育地段,採場頂板管理極為困難,經常因頂板隱患大而放棄進一步採礦,以往回採該類礦體時,基本放棄回採。
c.礦石貧化高
由於假頂的存在,在採準掘進及回採過程中頂板混入廢石,降低了礦石品位,甚至不能達到入庫要求。
d.生產工藝
能否對該類地段礦體頂板實施有效管理,充分將礦石採出,直接關係到充填採礦的正常實施。
e.回收率
由於上盤礦大部分礦體為緩傾斜礦體,礦房回採後傾向長度較長,在構造發育地段,頂板難以控制,常發生頂板冒落,造成下分層採礦困難,“三角礦”丟失較大 [2] 

假頂較厚假頂礦體開採工藝研究

a.假頂地段的回採,不論採取何種落礦工藝,都必須首先考慮假頂的安全管理問題,其次是回收率及對後續生產工藝的影響。
b.假頂地段採用剝離假頂回採,技術上可行、安全可靠,但工效低、成本高、礦石有一定貧化,回採率低。其中影響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礦房寬度小、有3m以上的假頂,導致礦柱偏大且不能回收。因此。要確保礦柱的回收。採用充填採礦,可保證回收率達到要求。
c.中等穩定礦體及頂板條件下采準及回採週期儘可能控制在一年的期限內。
d.採用充填採礦,在頂板及礦體穩定性差的地段,採準巷道選擇半脈外頂板採準佈置。採用剝頂法回採,是安全可靠,保證回收率的有效方法。
e.假頂地段採用中深孔落礦工藝,即中深孔假頂——礦體分部爆破回採,具有工效高及安全可靠的優點,適用低分段礦塊及於獨立礦塊或預留頂柱地段採礦。該回採工藝有較強的適應性,可廣泛應用於空場採礦法充填採礦法

假頂優化的上盤礦假頂地段礦體開採工藝

綜上所述,為確保現採礦工藝高效、安全,對上盤礦生產工藝進行如下優化:
a.採礦方法:低分段充填採礦法,即將分段高度從原10m降至7.5~8m。
b.採準佈置:頂板巷道按充填採礦工藝要求佈置,上分層充填聯絡道佈置在下分層充填礦房端部;脈內採準施工時,巷道斷面型式為異形斷面,在穩定地段採用沿礦體頂板掘進,遇假頂地段採用半脈內巷道掘進,巷道掘進時破除假頂層,但需掛礦體幫2m高度以上。
b.回採工藝落礦方式:中深孔假頂一礦體分部爆破回採落礦。
c.切割:在礦房一側端部,採用淺孔台車掘進,樹脂錨杆錨網支護,沿礦體頂板向上施工6~8m後。利用中深孔進行4~6m深孔爆破,形成回採自由面(有假頂時,將假頂剝離)。
d.施工中深孔:在假頂部分施工1~2排中深孔,先對假頂爆破,將拋入空場的假頂廢石出至正在充填的礦房進行充填後,再爆破礦石部分。剝離假頂空頂超前回採自由面為宜。
e.充填:由於段高偏低,採用脈內礦房端部充填方式 [3] 
參考資料
  • 1.    趙伏軍, 李夕兵, 趙國彥,等. 進路法回採頂柱人工假頂的穩定性分析[J]. 金屬礦山, 2002(4):27-29.
  • 2.    楊紅偉, 趙彬, 蒲成志,等. 下向進路人工假頂失穩機理研究[J]. 現代礦業, 2009(12):13-15.
  • 3.    謝盛青, 王新民, 史良貴,等. 人工假頂充填體穩定性數值分析[J]. 金屬礦山, 2009, V39(9):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