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假途滅虢

鎖定
假途滅虢(拼音:jiǎ tú miè guó)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年》。 [2] 
假途滅虢(:春秋時諸侯國)指晉國虞國借路去滅虢國,晉滅虢後,在歸途中又滅了虞國;後指以向對方借路為名義而行消滅對方。 [2]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假途滅虢
拼    音
jiǎ tú miè guó
近義詞
假道滅虢
出    處
左傳·僖公二年》
注音字母
ㄐㄧㄚˇ ㄊㄨˊ ㄇㄧㄝ ˋ ㄍㄨㄛˊ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假途滅虢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假途滅虢”。 [2] 

假途滅虢成語故事

春秋初期,晉獻公為實現霸業,積極擴軍,拓展疆土。為了奪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打虢國,但虞國與虢國相鄰,為晉國攻打攻虢國的必經之地。晉獻公害怕兩國聯合抗晉,便採用大夫荀息的計策,實施各個擊破。 [3] 
於是晉獻公派大將裏克發兵討伐虢國,並先派荀息去向虞國借路。荀息説:“需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產的良馬作為禮物贈給虞公,帶着重禮去借路,虞國就一定會欣然答應。”晉獻公説:“你要這兩件東西都是宮中傳下來的寶貝。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又不借給我們路,那可怎麼辦?”荀息説:“如果他們不借路給我們,就不會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他們接受我們的禮物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沒有什麼好擔憂的。”虞公在宮中接見了荀息,他看到寶玉和駿馬後,就一口答應了荀息的請求。大臣宮之奇勸説道:“虞國跟虢國唇齒相依,虢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虞國;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如果我們借路給晉國,那麼虢國早晨滅亡,虞國晚上也就會跟着滅亡。”虞公不聽宮之奇的勸阻,借道給了晉軍,並表示願意出兵協助晉國作戰。 [3] 
晉軍在虞軍的積極配合下,進展順利,很快攻佔了虢國的下陽(今山西平陸境),一舉控制了虢、虞之間的戰略要地,進一步探清了虢、虞兩國的兵力的虛實。 [3] 
三年後,晉獻公親自統軍攻打虢國,聲勢浩大,志在必得。晉國又故計重演,再次向虞借道。晉軍進展迅速,很快兵臨虢都上陽(今河南陝縣境)城下,圍困不久,虢國弱小無援,數個月後即為晉軍所滅。 [3] 
晉軍班師回朝的途中,路過虞國,晉國把俘獲的歌女和搶掠的部分財寶送給虞國,虞國非常高興,並允許晉國把大軍屯紮在都城外,以示款待。有一天,門吏跑來報告説:“晉獻公已率軍趕到,正在城外等候大王。”虞公急忙乘車到城外歡迎。晉獻公約虞公來到箕山狩獵,虞公為了顯示自己的排場,把城中的軍隊全部調出,跟隨他去打獵。等他盡興而歸,回到都城門口時,只見城樓上站着一員威風凜凜的大將,定睛一看,原來此人正是晉國大將裏克。他乘虞公出獵,城中空虛之機,襲佔了虞國的都城。虞公大怒,下令大軍攻城,城上箭如雨下,攻城的士兵紛紛中箭倒下。正在此時,晉獻公親率大軍趕來,把虞公和他的軍隊團團包圍在城下,大將裏克乘勢率軍從城內殺出,裏外夾攻,虞軍大敗,虞公下令投降,自此,虞國也滅亡了。 [3] 
此時的虞公悔恨交加,深深自責當初沒有聽從大臣宮子奇的話,才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他見到晉獻公後,只好俯首稱臣。晉獻公笑着對他説:“我這次是趕來取回我的寶玉和千里馬的。不過你借道給我,也算有功,我也不能忘記你的好處,就另外送給你一匹馬和一塊玉璧吧。” [3] 

假途滅虢成語寓意

虞國雖然弱小,容易成為大國吞併的目標,但這並不是它失敗的根本原因,而是虞公昏聵庸劣,貪圖眼前小利,破壞與虢國的戰略同盟關係,從而引狼入室,葬送了虞國。從另一方面講,晉獻公利用虞貪利愛財的弱點,誘之以利,並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蓋自己各個擊破的真實企圖,使自己以強擊弱、以大攻小戰略意圖得以順利實現。“假道滅虢”還被列入“三十六計”之一,藴含了極為豐富而深刻的軍事鬥爭藝術,因此受到歷代兵家的廣泛重視。 [3] 

假途滅虢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假途滅虢”指晉國向虞國借路去滅虢,晉滅虢後,在歸途中又滅了虞國;後指以向對方借路為名義而行消滅對方。 [2]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 運用示例
明·王世貞鳴鳳記·忠佞異議》:“先把仇鸞一本,就將此揭帖明告嚴嵩,使他知我假途滅虢之計,消彼得隴望蜀之謀。” [2]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五六回:“世充知有南患,恐首尾不能相顧,必不敢動兵西向,此假虞滅虢之計,殿下以為何如?” [2] 
參考資料
  • 1.    假途滅虢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5]
  • 2.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497
  • 3.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40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