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假團葉陵齒蕨

鎖定
假團葉陵齒蕨(學名:Lindsaea Simulans Ching)是鱗始蕨科鱗始蕨屬植物,陸生蕨類,植株高25-30cm。根莖短而橫走,密被棕色鑽形鱗片。葉近生;葉柄長5-20cm,禾稈色,下部棕色,腹面扁平或有淺縱溝,背面弧形;葉片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0-20cm,寬1.5-2cm,一回羽狀,有時下部二回羽狀;羽片15-20對,互生或略斜向上,斜圓扇形或近圓形,基部內緣凹入,下緣平直,外緣圓面有不整齊的尖牙齒,長7-10mm,寬10-12mm;葉脈二叉分枝。孢子囊羣沿羽片上部邊緣着生;囊羣蓋線形,膜質,向外開展,邊緣有細齒。 [1] 
中文名
假團葉陵齒蕨
拉丁學名
Lindsaea Simulans Ching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鱗始蕨科
鱗始蕨屬
分佈區域
台灣、福建(武夷山以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

假團葉陵齒蕨形態特徵

植株高20-27釐米。根狀莖短而橫走,先端密被紅棕色的狹小鱗片。葉近生;葉柄長11-14釐米,慄棕色,上部色澤漸淡,有四稜,光滑;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16釐米,寬1.8-2.7釐米,一回羽狀;羽片12-18對,下部各羽片幾對生,遠離,中部的接近,上部的幾呈復瓦狀,開展,有柄,柄長1毫米;羽片對開式,近長方形,長1-1.2釐米,寬7毫米,基部廣楔形,先端圓,下緣凹入或幾平直,內緣通直,上緣圓弧形,邊緣有不整齊的囓蝕狀齒牙,在不育株上的為粗齒牙。下部1-2對羽片有時稍長,井為羽狀分裂,有少數狹扇形的小羽片。葉脈二叉分枝,小脈約12條,稀疏,下面可見,上面不顯。葉草質,幹後灰綠色,葉軸禾稈色至褐色,有四稜。孢子囊羣連續成長線形;囊羣蓋線形,竟0.5毫米,灰緣色,膜質,幾全緣,遠離葉邊約1毫米。 [1] 
本種形體極似團葉陵齒蕨L.orbiculata(Lam.)Mett.但葉柄為四方形,羽片為近長方形,小脈僅約12條,稀疏,囊羣蓋遠離葉邊,故易區別。 [2] 

假團葉陵齒蕨生長環境

生長在山坡灌叢中。

假團葉陵齒蕨分佈範圍

產自台灣、福建武夷山以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東南部到達雲南南部。熱帶亞洲各地及澳洲都有分佈。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 2.    假團葉鱗始蕨  .植物部落[引用日期201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