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假唱

鎖定
假唱(Lip synching),又稱夾口型、對口型。指唱歌的時候作假,即演唱者於現場演唱時播放事先錄好的歌曲,舞台上並沒有發出聲音,而以唇形配合的表演形式。 [2] 
20世紀80年代後,假唱在中國興起。初期,假唱是演唱者出現身體特殊情況後的應急措施,之後逐漸發展為演唱者演唱水平不足、假唱表演效果好等原因而使用假唱。 [2-3]  假唱現象的產生原因可從電聲科技提供的技術支持、歌手的浮躁心態、大眾的欣賞侷限、監督機制的缺失以及演出公司(主辦方)的功利意識等方面進行概括。 [42] 
假唱違反法律法規,侵犯觀眾權益,影響演出市場的健康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樂壇的精神沉淪和貧乏,導致了公眾審美能力的衰退。 [1]  [37]  曾產生廣泛影響的假唱事件有林妙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假唱門”、內地"假唱第一案"——演員方梓媛殷有璨因假唱被罰、五月天演唱會“假唱”風波等等。 [15-17]  [20] 
中國《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演員不得以假唱欺騙觀眾,但此規定不包括非營業性(如公益性)演出的假唱行為。 [2]  [13]  [29]  假唱問題涉及科學技術、社會文化、音樂藝術和道德倫理的種種領域,在音樂藝術領域消除假唱遠比在市場經濟層面打擊假貨要困難得多。消除假唱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藝人觀念的轉變問題,製作商的道德問題,政府的監督問題以及大眾欣賞力的提高問題等。 [42] 
中文名
假唱
外文名
Lip synching
別    名
夾口型
別    名
對口型
咪嘴(香港稱呼)
興起時間
20世紀80年代以後

假唱發展歷史

假唱假唱興起

20世紀40年代,假唱在歐美音樂行業內就已出現,有時是因歌手出現意外狀況,譬如生病、聲帶受損,或需要激烈的唱跳等,但有時就只是不打算現場表演。 [41] 
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歌壇幾乎不存在假唱現象,當時的演唱設備以及各方面的條件使假唱者沒有技術方面的支持,假唱的成本甚至高於真唱。 [1]  [2] 
20世紀80年代以後,假唱所需要的錄音技術取得很大進步,現場採用假唱已經擁有成熟的技術條件。尤其是當音樂變成—種商品類型之後,由於電聲技術在舞台、電視上的便捷運用,使假唱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加之,由於演唱者的身體狀態、水平不足會影響真唱的效果,經營者和演唱者為了追求穩定的演唱效果,會採取假唱的形式演出。此外,隨着音樂電視的興起,部分觀眾注重視覺效果跟表演效果,不在乎演唱者到底唱了什麼,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假唱現象的愈演愈烈。 [1]  [2] 

假唱業內抵制

21世紀初期,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加上一些老藝術家對真唱的堅持與推動,一些相關條例規則逐漸完善,反假唱運動被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3] 
演藝羣星反假唱聯合行動 演藝羣星反假唱聯合行動
2002年,中國內地歌手崔健發起“真唱運動”——凡是簽了名的經理人、製作人、導演、歌手,要保證自己不假唱,也不給假唱提供機會。2009年,《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出台,明確了“假唱”的定義,規定演員不得以假唱欺騙觀眾。2010年,由文化部主辦、中國演出家協會承辦的“還演出市場一片藍天——演藝羣星反假唱聯合行動”在全國開展,邀請100多位藝術家、演員代表在反假唱聯合行動宣言上簽名。 [3-5]  [9] 

假唱技術轉變

隨着數字音樂技術的發展,歌手完全不出聲、只對口型的“純假唱”已比較少見,“高級假唱”“半真半假”等招數層出不窮,這使得對假唱的辨別和界定也越來越難。比如“墊音”——指歌手把輔助的和音聲部預先錄製,歌手在現場演唱主旋律;“半開麥”——類似於在KTV唱歌的時候開原唱,但原唱音軌的音量較低,觀眾聽到的是混合了墊音的效果,既有事先錄製的原唱部分,又有現場真實演唱的部分。 [10]  [12] 
“半開麥”是否屬於假唱存在諸多爭議。法律上,修訂於2020年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以及修訂於2022年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也沒有針對“半開麥”“墊音”的規定。 [11]  [15] 

假唱產生原因

假唱綜述

假唱的產生並非偶然現象,有其歷史原因和文化原因。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文化工業使演唱藝術成為一種商品類型,音樂藝術便成為僅供消費的工業產品之一,文化工業將演唱藝術作為商品,成功地銷售給大眾。作為商品類型的藝術自然也服從流通領域的程序與規則,從類似工廠的錄音棚的作坊中被製作人“製作”出來,經過與發行商、出版商、廣告商的討價還價,最後連同藝術家本人一塊打包、包裝,呈現給大眾,供其消費。
和其它商品不同,藝術的使用價值被轉換為交換價值。其“審美內涵”、“道德內涵”、“永恆價值”都被文化工業利用了。“美是有用的”變成“美是可以被利用的”,藝術品的超越現實性消失了。於是,“假唱”這種迎合文化工業的現象由此產生。音樂演唱藝術作為商品來看待,必然導致兩個傾向:第一,音樂演唱藝術具有原創性和現場性,商品化帶來上述兩種功能的喪失;第二,演唱本身是一種藝術產品,商業化所追求的利潤意味着藝術水準的降低。因此,假唱的產生有其必然性,有其產生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假唱技術支持

電聲科技為假唱提供了技術支持。隨着錄音機的產生,到現在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完善,潛移默化地改變了音樂藝術品的內在時空結構。摧毀了它賴以依存的傳統氛圍,音樂藝術也逐漸轉變為一種商品類型。藝術功用的改變,從內部深刻地轉換了人類的意識形態,配合技術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外部改造,實現了技術對人類的全面控制。技術給音樂演唱藝術帶來的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是指演唱藝術家可以利用高科技成果改革創造表達方式及創造新的藝術形式與效果。藝術家們可以利用這些技術來修飾自己的不足與缺陷,以達到更好的聲音效果。二是指技術發展改變了音樂的藝術功能,同時改造了演唱藝術家及大眾的審美觀念。科技的發展,同樣為假唱提供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的技術條件。電聲技術在舞台上和電視上的高速發展,使假唱剛剛出籠就受到了製作人、歌手乃至部分觀眾的“歡迎”。特別是現在的電子技術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假唱歌手心態

歌手的浮躁心態是假唱的根本原因。在商品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隨之產生了事事與錢掛鈎、處處要求利益共享的思想。繼而造就了當代歌壇眾星們不斷追求物質與利益的浮躁心態。從其內心出發,體現為歌手們的追名逐利、好面子、想做歌壇的常青樹。現場演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假唱往往是心虛的表現,屢禁不止的假唱現象反映出當代歌壇的浮躁心態。假的東西永遠不會是藝術家的作品。它完全違背了藝術真實性的原則,是對欣賞者的欺騙和對自身職業道德的違背。

假唱欣賞侷限

商品的生命力在於市場,假唱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屢禁不絕,因為它有市場和消費羣。可以説大眾的欣賞侷限和盲目性使假唱有機可乘,使假唱贏得市場。大眾的欣賞侷限主要體現在:1.重形式而輕內容。20世紀90年代以後,音樂電視日益興盛,不少觀眾只注重視覺效果和表演,所以假唱也算不了什麼,許多觀眾還對此種強烈衝擊視覺效果的行為樂此不疲。2.對精神財富追求的低要求。由於欣賞能力的侷限,在大眾的眼裏,真貨與假貨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而文化藝術的假現象往往容易被忽視。

假唱缺失監督

監督機制的缺失與演出公司(主辦方)的功利意識為假唱大開方便之門。由於沒有有力的監督機構以及完善的管理機制,形成了現有的製作觀念,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與缺陷。現有的製作觀念表現為:1.重結果輕過程的狹隘製作觀。演出公司只看重演出結果,而歌手真唱或者假唱,認為對於它無關,只要演出能“圓滿”完成就可。現在的製作公司名為保證播出質量,追求完美,實為敷衍了事,弄虛作假。2.過於功利的製作觀。演出公司過份看重演出給自已帶來的經濟收益,置歌手與觀眾於不顧,缺少責任感,對假唱熟視無睹,有時甚至為了自已的經濟利益支持假唱行為。再加上監督機構在監督上的疏漏,致使假唱屢禁不止。 [42] 

假唱假唱方式

假唱方式
具體介紹
假人假唱
歌聲既不是舞台上演員現場演唱,也不是這個演員事先錄製好的錄音,而是別人的聲音;台上的“歌手”只是個“舞者”,觀眾一聽就可以辨別出來。這種方式是對觀眾徹頭徹尾的欺騙。
真人假唱
“歌手”在演出之前錄製好錄音,在演出中播放本人的聲音,“歌手”在舞台上裝腔作勢,觀眾聽到的是播放的錄音。由於演員在台上對口型“演唱”,台下觀眾很難聽出是否真實。這種方法比較普遍,因為不容易被觀眾聽出,所以常用來糊弄觀眾。
真人“真唱”
播放錄音,“歌手”同時在舞台上真唱,觀眾聽到的卻是播放的錄音,或是現場聲音與錄音混合的聲音。在此演唱過程中,演員出聲也行,不出聲也可,台下觀眾在聽到的歌聲中自始至終含有演唱者的原唱,無法聽出歌聲從何處產生。有時演員對着話筒講幾句話,似乎在“證明”自己沒有假唱。這種假唱方式不僅不能被觀眾察覺,更具有欺騙性,同時也為判斷假唱帶來了難度。 [38] 

假唱技術手段

假唱異步錄音

“禁止假唱”漫畫 “禁止假唱”漫畫
假唱在錄音技術層面體現的是一種異步錄音技術方式,所謂異步是與舞台上實時的現場表演相對而言的。一般的節目在表演時都是真實演出的,觀眾看到的表演、聽到的聲音是同步的,這時進行的錄音工作為同步錄音。而異步錄音是先期在錄音棚將所需節目的音頻信號錄製出原聲帶,然後在節目錄制現場利用還音,重放原聲帶的音頻信號,由演員聽着自己的聲音配合進行現場形體表演,觀眾看到和聽到的並不是同步做出的表演。 [7] 

假唱實時修音

在一些演出現場,音樂人會使用自動調整音高並且實時進行處理的修音軟件,這意味着可以在音頻輸出時立即聽到效果,掌握歌曲的整體效果。它可以實時監測音頻信號,並根據設定的參數進行音高修正,進行聲音的調整和加強,使歌聲更加完美。 [8] 

假唱判斷假唱

判斷方法
具體介紹
事前判斷
事前判斷主要依賴於與演出團體的負責人和音響工作人員的溝通,瞭解演出流程,同時宣傳禁止假唱的要求。在可能的情況下,審查演出方準備使用的伴奏錄音。如果演員不參與排練,則其假唱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事發判斷
在演出開始之前,要求音響工作人員配合錄音工作,以方便監聽和錄音。在演出過程中,用錄音監控設備實時監控演出過程。假唱只有在演出中發生時,才能夠真正斷定。這時應當做好現場保護假唱證據的工作,以便在演出結束後對演出組織者、演員、音響工作人員進行相關處罰。
事後判斷
如果在演出之前的溝通不夠,沒能夠接入系統進行監聽錄音。那麼,在演出結束後就要注意對伴奏音樂的介質(比如CD盤、MD盤、錄音帶等)保留,以便進行假唱的核查和取證。但是,事後取證是“下策”,即便檢查出問題,沒有最直接的演出實況記錄,也無法獲得最有力的證據,無法對假唱行為進行有效的打擊。 [38] 

假唱法律法規

出台時間
法規名稱
出台部門
最新修訂時間
具體規定
2005年
國務院
2020年
對於以假唱欺騙觀眾的行為,觀眾有權在退場後依照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規定要求演出舉辦單位賠償損失;演出舉辦單位可以依法向負有責任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追償。 [14] 
2009年
文化和旅遊部
2022年
營業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騙觀眾。演出舉辦單位應當派專人對演唱、演奏行為進行監督,並作出記錄備查。記錄內容由演出舉辦單位負責人和監督人員簽字確認。 [13] 
2010年
《關於建立預防和查處假唱假演奏長效機制維護演出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
文化部
/
建立假唱、假演奏預防機制;加強演出活動現場監管;加大假唱、假演奏行為查處力度;加強行業自律。 [31] 
2021年
《關於規範演出經紀行為加強演員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
/
演出活動不得組織演員假唱,不得為假唱提供條件。以假唱欺騙觀眾或者為演員假唱提供條件的,由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依照《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對演出舉辦單位和演員予以處罰。 [32] 
2023年
《關於進一步加強演出市場管理規範演出市場秩序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
/
嚴禁假唱、假演奏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營業性演出活動現場監管,重點查處擅自變更演出內容、假唱、假演奏、演出內容含有禁止情形等問題。 [33] 

假唱假唱案例

假唱中國案例

  • 屠洪剛假唱被起訴事件
2004年8月13日,鄭州市惠濟區大草原文化廣場邀請歌手屠洪剛到該廣場內的卡丁酒廊演出。在收取5萬元出場費後,屠洪剛到場演唱了四首歌曲,但當即被現場觀眾和邀請方指為假唱。大草原文化廣場幾次和屠洪剛及其經紀人協商無果,隨後將屠洪剛告上法庭,要求屠洪剛退還演出費5萬元和其他經濟損失3.9萬多元,並賠償原告10萬元的名譽損失費。 [35] 
2005年,該案在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審結。法院認為:證據不能證明屠洪剛當時存在假唱行為,駁回鄭州大草原文化廣場要求屠洪剛退還演出費和其他經濟損失的訴訟請求。 [36] 
  • 胡靜假唱事件
2007年11月,演員胡靜在上海宣傳新專輯,上台唱歌時,她的耳麥意外掉落,然而就在耳麥掉落之後十幾秒中,她的原唱聲音持續播放着,讓現場的所有媒體都詫異她的假唱行為。此後,胡靜向媒體解釋稱因為“當天太過匆忙,而自己一直在生病,為了表演達到最好效果,只好對口型,真的很對不起大家”。 [43] 
  •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假唱門”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上,9歲女孩林妙可唱響歌曲《歌唱祖國》。事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音樂總監陳其鋼透露,當時歌曲並非林妙可所唱,聲音來自另一個女孩楊沛宜。這種“雙簧”歌唱引發廣泛爭議。面對媒體壓力,林妙可承認了“假唱”。 [16] 
北京奧運會上的林妙可 北京奧運會上的林妙可
2009年3月10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首次解釋該事件:“當時我們把林妙可和楊沛宜兩人的演唱都錄了,反覆播放後覺得後者聲音好一點。請NBC和BOB這些大轉播公司的負責人來看,他們都表示更喜歡林妙可。我們問過,聲音不是她的,你們會不會覺得是假唱?這些大轉播公司都表示沒問題。這只是一個情境的表現。” [17] 
  • 內地"假唱第一案"
2009年9月19日,“黃聖依個人演唱會”在成都雙流國際網球中心舉辦,執法人員在對現場監管中發現,演員方梓媛殷有璨涉嫌假唱。隨後,稽查人員將現場資料、U盤等文件送到文化部市場司鑑定。專家鑑定後,認定方梓媛、殷有璨在演唱時,話筒音軌是沒有信號的,證實是用事先錄好的歌曲代替現場演唱,屬於假唱。
內地"假唱第一案"現場 內地"假唱第一案"現場
相關部門最終根據《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對兩人分別罰款5萬元。該案是中國內地首例被執法部門查處的假唱案件,文化部對該案進行了重點督辦、指導。 [3]  [20-21] 
  • 大張偉春晚假唱事件
2014年春晚,歌手大張偉演唱歌曲《倍兒爽》。事後,大張偉承認自己假唱,並表示:“春晚一定要假唱,全國人民都在看,萬一你唱歌唱了不該唱的詞,説了不該説的話,那怎麼辦?”“商演我肯定要真唱,別人花錢來看我,一定要真唱。你説電視台錄製的晚會,觀眾都是大巴拉起來的,又沒花錢買票,我為什麼要真唱?” [19] 
2016年2月22日,在CCTV15音樂頻道“2016星光璀璨——元宵節晚會”上,歌手薩頂頂將話筒拿反,但歌唱聲仍清晰地傳了出來,薩頂頂反應過來後,快速將話筒轉回正面。事後,薩頂頂用自黑的形式迴應:“別罵了,下次演得精細一些,大家消消氣。” [6]  [18] 
薩頂頂將話筒拿反 薩頂頂將話筒拿反
  • 韓雪音樂劇假唱事件
2019年4月,在音樂劇《白夜行》寧波場演出中,主演韓雪因為突發急性聲帶炎,其演唱部分全程播放錄音。此事引發爭議,部分網友認為這種做法“不顧行業道德”,“擾亂音樂劇市場”。
2019年4月23日,韓雪就此事發長文道歉,表示因前一夜父親突發心臟病,自己徹夜未眠後失聲。音樂劇白夜行官方也就b角問題迴應質疑,表示原替補演員“因個人原因無法參與”後續演出,未找到合適人選。 [34] 
2023年11月30日,某短視頻平台博主發佈視頻稱,其根據網友拍攝的“五月天”演唱會12首歌曲視頻,通過軟件鑑定之後判定其中5首為假唱。此後,該博主又更新了兩期視頻,指出部分歌曲存在真假混唱或假唱的情況。 [15] 
2023年12月4日,央視新聞報道稱,“五月天”上海演唱會的原始視頻、音頻已提交屬地文化市場稽查部門,有關部門將對提供的音視頻內容進行科學的測評分析,並公佈調查結果。 [15] 
“五月天”上海演唱會 “五月天”上海演唱會

假唱國外案例

  • 米利瓦尼利組合假唱事件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羅伯·皮拉特斯和法博·莫爾文組成的組合米利瓦尼利(MilliVanilli)曾紅極一時,他們於1990年獲得了格萊美最佳新人獎。然而之後該組合傳出醜聞,在一場演唱會上,設備故障讓歌曲不斷跳針,重複着歌詞“GirlYouKnowIt's…”幾十遍,使兩名成員的對嘴假唱真相大白
1990年11月,該組合製作人弗蘭克·法裏安承認,該組合兩名成員確實沒有演唱過一首歌曲,是經紀公司找來負責對嘴和跳舞的“擺設品”。真相曝光後,格萊美獎撤銷了頒發給該組合的最佳新人獎。 [24] 
  • 布蘭妮假唱傳聞
美國歌手布蘭妮長期以來一直被質疑在頒獎禮以及演唱會上播放CD原聲假唱。2017年,布蘭妮在節目中對“假唱”質疑作出正面回覆:“真的很搞笑,很多人都説我不會唱現場。因為我跳舞跳太多了,所以會放一些原聲,但是這是半開麥,是我的現場聲和CD原聲的混合產物。”布蘭妮説,“我真的要被氣死了!我在舞台上拼了老命,又唱又跳,但是並沒有人在意這一點。” [44] 
布蘭妮 布蘭妮
  • 少女時代假唱爭議
2010年10月,韓國女子流行演唱團體少女時代進軍中國台灣,在台灣舉辦了第一場演唱會,2.4萬名觀眾的入場率雖然成就了韓國女明星海外公演的最高紀錄,但是,少女時代卻在整場演唱會中幾乎都使用了假唱、對口型的方式,影像畫面中甚至還出現了聲音和口型不一致的情景,這引起了台灣媒體的非議。 [39] 
當地時間2023年1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連任就職典禮舉行,歌手碧昂絲在典禮上演唱美國國歌《星條旗》。但美國海軍陸戰隊軍樂隊爆料稱,碧昂絲其實是假唱。該樂隊發言人透露,他們是在表演前最後一刻才知道碧昂絲將使用事先錄製好的聲音。 [22] 
之後,碧昂絲在新聞發佈會上承認當天確為“對口型”,並解釋考慮到當天天氣情況、缺乏合練等因素,為保證這種重要場合的演出效果才決定使用事先錄製的版本。 [23] 
碧昂絲(左)與奧巴馬 碧昂絲(左)與奧巴馬
  • IVE假唱事件
2024年1月,韓國KBS新聞點名批評女團IVE假唱。在MBC歌謠大祭典舞台上,IVE成員張元英、李瑞翻唱歌曲《Strawberry moon》,兩人當晚是坐在椅子上拿着手麥演唱,不需要跳舞,但還是選擇了對嘴假唱。 [40] 
  • Love Cubic假唱事件
2016年9月,韓國表演團體Love Cubic在“中國夢 夢之藍亞洲羣星演唱會”中演唱了4首歌曲。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進行了現場監管和技術監控,發現演出中存在以假唱欺騙觀眾行為,違反了《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依法立案調查,進行全面取證和技術分析,在查明違法事實的基礎上,依據《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給予當事人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 [45] 

假唱多方評論

假唱媒體

  • 假唱不僅對觀眾不負責,更是一種嚴重不誠信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假唱或許可能贏得一時的“專業”讚譽,面對的卻是長久的聲名狼藉,得不償失。堅持真唱理應成為藝人職業底線。與其想盡辦法防止現場翻車,不如平時苦練本領,提升能力和素養。檢察日報評) [26] 
  • 每一位歌手都應該認識到,真唱是展示自身實力的體現,是對粉絲和消費者的尊重。自覺抵制假唱行為,理應是每一位歌手必須堅守的職業底線和職業追求。勞動報評) [28] 
  •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則和底線,遵守規則、守住底線是一個行業能夠常青的根本。無論是歌手還是樂隊,拒絕假唱應是最後的“倔強”。底線不能被擊穿,哪怕一次都不行。北京商報評) [29] 

假唱歌手

  • 假唱就是欺騙,假唱的泛濫令音樂家毫無意義,令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沒有出頭的機會。假唱現象已經達到相當可怕的地步,長此以往,中國音樂將毀在假唱上面。(中國內地男歌手崔健評) [30] 
  • 100個歌手可能有99個都在某種意義上假唱過,因為有些場合做現場演唱不太可能。但是,我覺得提倡真唱是對的,如果在體育場館裏還假唱,我就不能接受。(中國內地男歌手李春波評) [27] 
  • 有時候音響條件不符合歌手演唱的標準,為了對觀眾負責,給大家完美的東西,歌手會對嘴形。我認為這不能叫假唱,因為那也是歌手自己唱的東西。(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孫楠評) [27] 
  • 真唱是每個好歌手在正常情況下都會做到,也願意做到的。因為真唱有助於情感的發揮,比較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但是有時在特定條件下,比如嗓子不好、突然生病或電視台錄像有要求,那也應該酌情而定,觀眾和歌手以及歌手之間都應該互相理解。(中國女高音歌唱家陳思思評) [27] 
  • 決定真唱還是假唱,有諸多綜合因素。假唱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它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如果一味倡導真唱,很多活動都舉行不了。電視台是一種情況,比如中央電視台常常有上億人在收看,為了保證播出質量,它事先錄播是有必要的。還有就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能保證演唱效果的設備。(中國內地男歌手臧天朔評) [27] 

假唱社會影響

假唱行為對中國藝術事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並持續地腐蝕着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方式和行為取向。 [25] 
假唱讓觀眾接受的是虛偽的精神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樂壇的精神沉淪和貧乏,導致了公眾審美能力的衰退。明星的社會影響力是巨大的,他們的一言一行會影響觀眾的價值選擇。如果説一個明星是誠實的、可信的,他的粉絲也會以其為榜樣,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向他看齊。而反之,則會造成社會公眾的消極仿效,成為失信欺詐的激勵。
假唱影響了演出市場的健康發展。演出市場健康發展需要一個誠信的市場環境,需要演出者在真實實力基礎之上進行良性的市場競爭,真實實力爭取觀眾的演出市場才會是一個健康協調有序發展的市場。而假唱在演出市場的盛行必然導致演出市場的發展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局面。演出市場不再重視演唱者自身的實力和努力,因為假唱更能夠營造失真但確實完整的演出效果,這樣導致很多演出者坦然假唱,甚至在採訪中不諱言自己假唱,甚至大言不慚聲稱為舞台效果也就是觀眾利益考慮。
假唱對演出娛樂市場的危害是長遠的,由於假唱的盛行,許多演唱者依賴於假唱,音響效果永遠一模一樣,令很多觀眾產生厭倦感。同樣,假唱也不利於年輕的演唱者的進步和發展。假唱既影響了演出市場的新陳代謝,也使演出市場不正之風盛行,觀眾對演唱者也沒有了應有的尊重。因此説,假唱已經成為了演出市場很多不正之風的根源,也是演出市場長期發展的弊病所在。 [1]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