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假冒偽劣

鎖定
假冒偽劣,漢語成語,拼音是jiǎ mào wěi liè,意思是以假充真,偽造劣質。
2021年4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税務總局召開互聯網平台企業行政指導會。會議指出,漠視“假冒偽劣”問題必須嚴肅整治 [2] 
中文名
假冒偽劣
拼    音
jiǎ mào wěi liè
釋    義
以假充真,偽造劣質
類    別
成語

假冒偽劣成語解釋

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户、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

假冒偽劣成語用法

示例
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當依法嚴厲打擊。

假冒偽劣政策監管

2020年5月27日,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印發《2020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要求,堅持依法治理、打建結合、統籌協作、社會共治原則,推進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執法聯動,依法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行為,推動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要點》對2020年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偽劣工作作出安排,涉及7方面、35項任務。一是深化重點領域治理和產品監管。加強互聯網、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進出口環節侵權假冒治理,加強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強化重點市場、重點產品、寄遞環節監管。二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商標專用權及其他商業標識權益保護,加強專利糾紛行政裁決和打擊假冒專利行為,嚴格版權和地理標誌保護,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和林草種苗市場監管,持續推進軟件正版化,健全無害化銷燬,查處侵權假冒涉税案件。三是嚴懲侵權假冒違法犯罪。加大刑事打擊力度,全面履行檢察職能,深入推進司法保護,依法加強侵權假冒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案件審判工作。四是推進法規制度建設。推動完善法律法規,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完善兩法銜接,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區域協作聯動。五是構建社會共治格局。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強化市場主體責任,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優化企業知識產權服務,不斷強化維權援助,持續開展教育引導。六是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深入開展多雙邊交流合作,大力加強跨境執法協作,支持企業開展海外維權。七是推進業務能力建設。提升專業水平,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系統性宣傳 [1] 
2021年4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税務總局召開互聯網平台企業行政指導會。會議指出,漠視“假冒偽劣”問題必須嚴肅整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