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假上皮瘤樣增生

鎖定
假上皮瘤樣增生,又稱假癌樣上皮增生,是表皮的鱗狀細胞對某些刺激(多為慢性刺激)或慢性病變引起反應性或修復性過度增生的改變。一般屬表皮良性增生,可發生於皮膚,也可發生於黏膜,病變限於潰瘍及其附近炎性細胞浸潤或肉芽組織處。組織學改變為表皮高度棘層肥厚,不規則地向下增生,表皮突增寬、延長,可達真皮深層或汗腺水平,有時可見假性角珠,但細胞分化良好,無異型性。常伴有外毛根鞘細胞增殖。局部病損呈結節、斑塊或潰瘍,可誤診為癌,最後確診需做病理切片檢查。

假上皮瘤樣增生病因

可伴發假上皮瘤樣增生的常見疾病有: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皮炎、慢性潰瘍的邊緣部、增殖性溴疹以及着色真菌病等。

假上皮瘤樣增生臨牀表現

1.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皮炎
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是由各種感染所引起的結節性或潰瘍性瘤樣病變。感染的病原體可包括細菌、黴菌、病毒及寄生蟲等。病變通常在皮膚紅斑基礎上出現針尖、粟粒大小的小結突出皮膚表面,有的還可出現淺潰瘍。表皮層可呈假上皮瘤樣增生、角化過度等改變。
2.溴疹
溴疹是使用溴化物引起的一種皮疹,一般發生在下肢。組織病理學可見表皮明顯向下增生以及乳頭瘤樣增生,常常產生如假上皮瘤樣增生的組織現象,真皮深部可見表皮島。表皮內膿腫常常發生在表皮的上面和向下增生的表皮內。
3.着色真菌病
又稱着色芽生菌病,皮膚損害好發於四肢等暴露部位。初為丘疹或結節,逐漸融合成斑塊,呈疣狀或菜花狀增生,表面為污褐色,有膿液或褐色痂皮,損害境界清楚。組織病理檢查為慢性非特異性化膿性肉芽腫,在表皮有假上皮瘤樣增生,真皮中有微膿瘍形成及纖維化。

假上皮瘤樣增生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

假上皮瘤樣增生鑑別診斷

某些皮膚疾病誘發表皮向下顯著增生,組織學類似於高分化鱗狀細胞癌,但不是真性鱗狀細胞癌,要注意鑑別。高分化鱗狀細胞癌可有核異型,浸潤深部可見角珠形成以及單細胞角化現象。

假上皮瘤樣增生治療

確診後針對不同疾病給予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