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倭缎

[wō duàn]
中国明清时期贵族专用的丝织品
倭缎是明清时期皇室贵族及上层官僚专用的缎品,其名称虽含“倭”字,但实为中国本土产品。清代主要由江宁、苏州织造衙门生产,采用“以缎为地、加以起绒花饰”的独特工艺。该织品在中西交流中曾作为国礼互赠,体现了早期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丝绸文化交流 [2]
性    质
丝织品
用    途
皇室专用衣料
产    地
江宁、苏州(清代) [2]
工    艺
缎地起绒花饰 [2]
名称由来
倭缎是明清时期皇室贵族和上层官僚专用的缎品,清代主要由江宁、苏州织造衙门生产。其名称可能与中国丝绸输出日本相关 [2]

历史与名称考据

播报
编辑
倭缎名称虽与日本(古称'倭')相关,但据2023年研究考据,其并非源自日本,而是中国本土生产的缎品。名称可能与明清时期中国丝绸对日输出的历史背景有关 [2]

生产工艺

播报
编辑
倭缎以缎为底料,通过特殊织造技术添加起绒花纹,纠正了《天工开物》中将其误判为“起绒织物”的说法。清代江宁、苏州织造衙门承担主要生产任务,专供皇室贵族使用 [2]

文化与社会意义

播报
编辑
明清时期,倭缎被严格限定于皇室贵族和上层官僚使用催备签估,轿犁询成屑辣邀为只叠射身份象征。其在中西交流中作为国礼赠予外国使节,例如清代文献记载其为外交活动仔趋中的重要赠品。《红楼梦》中也提及倭缎,反映其在文学作雄凳品中的文化意象。倭缎是明清时期皇室贵族和上层官僚专用的缎品,清代主要由江宁、苏州织造衙门生产 [2]遥炼腿想询。

学术研究争议

播报
编辑
早期资料(如2011年沪江词典)沿用传统定义,称倭缎为'日本出产的缎子' [1] [3]。后续研究(如2023年考证资料)指出倭缎实为中国本土产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