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倭寇的蹤跡

鎖定
《倭寇的蹤跡》是由徐浩峯執導,宋洋趙圓圓、馬君、於承惠徐鷗儀馬可等主演並於2012年2月24日上映的武俠動作片。影片講述了明朝末年江湖上的四大門派與“倭刀”之間撲朔迷離的鬥爭故事。 [1-2] 
中文名
倭寇的蹤跡
外文名
The Sword Identity
類    型
武俠,動作
出品公司
北京谷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電廣傳媒電影發行北京有限公司
導    演
徐浩峯
編    劇
徐浩峯
製片人
李鋭
主    演
於承惠
主    演
宋洋
趙圓圓
馬君
徐鷗儀 展開
主演
宋洋
趙圓圓
馬君
徐鷗儀
馬可 收起
片    長
108 分鐘
上映時間
2012年2月24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聲音制式
SRD
畫幅比
1:1.85

倭寇的蹤跡劇情簡介

明朝萬曆年間,倭寇被消滅後天下太平。霜葉城有四大武林世族,任何人想要在這裏開宗立派,必須經由他們同意。有個神秘的青年和他同伴兩人拿着類似“倭刀”的兵器前來挑戰,不僅被四大世族的掌門人拒之門外還招來他們的圍捕。倭寇來襲的消息不脛而走,武林人士、朝廷官兵紛紛捲入這場鬥爭。隨着圍捕的展開,武林第一高手重出江湖,朝廷官兵、四大世族和花船舞女隱藏於世的秘密被逐一揭開,而青年俠客跟他的同伴也因理想目標發生了爭執。這兩個神秘人究竟是誰,這種奇怪的兵器隱藏着什麼秘密,四大世族圍捕他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重出江湖的武林第一高手又有怎樣的難言之隱,捲入這場武林紛爭的四路人馬最終如何解開彼此之間的離奇糾葛?江湖中一段搜尋倭寇蹤跡的武林故事就此展開…… [3] 

倭寇的蹤跡演職員表

倭寇的蹤跡演員表

倭寇的蹤跡職員表

出品人 李鋭
製作人 李鋭
導演 徐浩峯
編劇 徐浩峯
攝影 孟曉清、沙金城
配樂 張陽
剪輯 徐浩峯
美術設計 謝勇
動作指導 徐浩峯
服裝設計 梁婷婷
展開
以上資料來源 [4] 

倭寇的蹤跡角色介紹

  • 梁痕錄
    演員 宋洋

    本是抗倭英雄戚繼光身邊的貼身侍衞,倭寇早已被蕩平,戚繼光也已經去世多年,想讓戚繼光改制的倭刀萬古流傳,因為來挑戰四大名門,不料被當做倭寇餘孽,遭到圍捕,引發了一場武林爭鬥。,但他並不因此沮喪,分別交給兩個女人一招,利用聲東擊西的策略,搞得全城人心惶惶。

  • 演員 徐鷗儀

    義無反顧的愛上了遭到圍捕的梁痕路,性格火熱的她對待愛情亦熱辣直接,一如她那充滿異域柔情的舞蹈一般。

  • 裘冬月
    演員 於承惠

    武器雙峯六合槍,一身槍術神出鬼沒,而他本人亦是憑藉着這手槍術才立下了威名,在兵器譜上第一把交椅的排名,同樣也暗合着裘冬月“第一高手”的稱號。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將雙鋒槍的威力發揮到極致。但是不得不揹負妻子背叛的恥辱歸隱。

  • 裘夫人
    演員 趙圓圓

    第一高手裘冬月的續絃,其實早就和家裏的護衞有私情,裘冬月因此上山歸隱,後裘冬月下山被賽蘭打傷後,想要殺死裘冬月,遇到梁痕錄打算放火燒府策劃亂局,幫助他實施計劃。

  • 郄佬
    演員 馬君

    裘冬月歸隱以後城裏的掌權者,汲汲營營的是自己的權勢,一開始因梁痕錄的刀是倭刀而針對他,後來幡然悔悟。

以上資料來源 [5-7] 

倭寇的蹤跡幕後製作

《倭寇的蹤跡》劇本源於導演徐浩峯2006年出版的紀實文學《逝去的武林》,電影故事為了強化矛盾跟原著有了一些不同,而製片人跟導演徐浩峯認識很久,倆人都是習武之人,都迷戀流派,崇尚藝術美感,這樣的兩人一相逢,製片人認同徐浩峯要將此片打造成不同於以往的港台武打片的説法,沒有威亞,沒有快速剪切,沒有炫,更多的是發力,他們要的是一種新式的真實的硬派武俠。在拍攝前,力求嚴謹的徐浩峯導演和製片方還特意查詢了相關古籍資料,精心打造模具和樣品,真實還原了歷史中本應存在實戰兵器原貌。片中所使用的大部分冷兵器在歷史古籍中都是有案可稽的,而電影中對兵器的使用方法更是力求還原歷史原貌。最後,《倭寇的蹤跡》誕生。 [1]  [8] 

倭寇的蹤跡幕後花絮

  1. 趙圓圓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她以前沒有學過功夫,導演為此專門請來了一個民間的武術老師加以點撥。拍戲過程中趙圓圓摔倒在地,好在沒受重傷。 [9] 
  2. 影片中的武打動作宋洋都親自上陣。 [10] 

倭寇的蹤跡獲獎記錄

時間
屆次
獎項名稱
獲獎主體
備註
2011年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
提名 [11] 
最佳改編劇本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
地平線單元
倭寇的蹤跡
入圍 [1] 
最佳處女作導演
提名 [12] 
第36屆多倫多電影節
發現單元
倭寇的蹤跡
入圍 [13] 
2011年度香港亞洲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倭寇的蹤跡
入圍
第33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倭寇的蹤跡
入圍
最佳新導演
提名
第六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
新鋭導演
獲獎
2012年
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
最佳動作電影競賽單元
倭寇的蹤跡
入圍
大阪國際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倭寇的蹤跡
提名
最佳影片
第六屆青年華語影像論壇
年度新鋭導演
獲獎
第1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藝術探索獎
倭寇的蹤跡
獲獎 [14] 

倭寇的蹤跡影片評價

倭寇的蹤跡正面觀點

徐浩峯以自己的小説為基礎,運用電影手法構建了一個奇特的明代武俠世界。故事裏不見蕭條呻吟靡靡氣息,盡是渾身是勁的剛毅灑脱,無論男女老幼登場人物都帶有真切的俗家氣質。這場騷亂,實則洞察明瞭明代統治規則的紕漏,倭寇之亂檢驗出的是武俠之道的衰敗,是法則之道的勢弱,也道德淪喪的國運將亡的癥結敗局顯露。在此末法世代,俠道要守護的是什麼?在這部電影裏給出了深刻的答案。影片細膩實地鋪墊歷史光景,江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顯出了文治武功相接的飽滿質感,恪守武道的武士在迂腐社會之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談何容易,武士淪為看家護院的打手,在道聽途説的緝捕倭寇的比武之中,淪為了笑柄,此為一悲;抗倭大將半身戎馬落得荒草埋沒,無人頌讚的下場,傳世武功也廢了,武功精神也廢了,此為二悲;政治為先,壓抑武將,旁枝末節束縛武功發揚,最後埋下了禍根,此為三悲;徐浩峯透過《倭寇的蹤跡》這部電影説出了俠客生涯的宿命,又儘量用輕鬆玩笑話來歸結了他們的命運,另一方面以歷史鈎沉結合武功激鬥展示了末法世代的中國功夫,整部電影況味十足,有武有俠。(網易娛樂評 [15] 
《倭寇的蹤跡》中的功夫快而直接,往往一招致命,有古龍武俠小説的神韻,同時也在幽默上下足了功夫,有趣、令人捧腹大笑,卻不流於低俗。(新浪娛樂評 [16] 
《倭寇的蹤跡》走黑色幽默風,一羣武林高手的對決,加入了冷幽默與黑色風格,讓人看到了一個醜態百出的江湖,笑聲過後,發現導演在片中是很多想法埋藏在其中,配合着史實,一部《倭寇的蹤跡》完全是在顛覆過去武俠片的套路,這部電影的動作講求腳踏實地,武功在片中不是上下翻飛,更沒有什麼威壓協助。情節上的縝密與精巧也非過往的很多武俠片可比擬。(影評人崔汀評 [17] 
《倭寇的蹤跡》力爭做到不飛天、不炫技的兩不原則,完全不是傳統武俠片的運作模式,轉而追求一種更加接近真實的表現手法。片中的打鬥全部都是一招一式腳踏實地的實戰,還原了武術的本來面目。(大河報評 [18] 

倭寇的蹤跡反面觀點

無論從江湖觀念、武術觀念甚至電影觀念上來看,《倭寇的蹤跡》都是一部很有見地的創新之作,但囿於投資成本、導演經驗以及演員能力,影片中讓人泄氣之處也不少見,有時還會有設計之外的喜劇效果,就和讀完《道士下山》後虎頭蛇尾的感覺一樣。(新京報評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