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倭,漢語二級字 [5]  讀作wō、wǒ、wēi,部首為人部,本義為對日本的舊稱(wō音) [3]  [6]  ,後引申為髮髻義(wǒ)或倭遲義(wēi) [7]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字    碼
U+502D
五    筆
wtv
倉    頡
OHDV
筆畫數
10
總筆畫
10
注    音
ㄨㄛ
五筆輸入法
wtvg
部外筆畫
8
五筆86
WTVG
五筆98
WTVG
筆順編號
3231234531
四角號碼
22244
Unicode
CJK

基本解釋

1、倭寇-對古時強搶沿海地帶的日本人的稱呼。
2、古同“逶”,逶迤。

詳細解釋

現代漢語:wō
【名】
1、形聲。從人,委聲。
2、古稱日本;人種名。中國於漢、三國、晉、南北朝時稱古日本為倭,唐、宋及以後稱古日本為日本。如:倭寇(14—16世紀屢次騷擾搶劫朝鮮和我國沿海的日本海盜);倭夷(日本海盜);倭娘(日本女子);倭妥(美好貌);倭刀(古時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鋒利著稱)。明 袁可立《請討篡逆疏》:“又系倭夷之婿,廢立之舉,實借倭為之。”
3、矮小、矮小的

常用詞語

倭寇,倭夷,倭奴,倭遲,倭刀倭墮髻,倭娘,倭妥,倭瓜,倭錦,倭王, 倭人

詞語解釋

倭寇
指14-16世紀屢次騷擾搶劫朝鮮和我國沿海的海盜。抗日戰爭時期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 [4] 
倭國
漢書·地理志》中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 [1] 
《後漢書·東夷列傳》“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 [2]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樣都發音為“yamato”,“大和”一樣為日本國的別名,“倭”字起初並沒有貶義。7世紀後半葉(中國唐朝時期),倭國對外國號修正為日本。元明天皇治世時,規定以「和」字替代「倭」字,並以開頭附以「大」而始稱「大和」。天武天皇因喜歡道教而使用“天皇”作為君主的尊號,並且當時小野妹子出使隋朝為了獲得和隋的平等地位而用“天皇”一詞稱呼本國君主,此説法尚有爭議。

古籍解釋

【子集中】【人字部】倭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8
玉篇》《唐韻》𠀤於為切,音煨。《説文》順貌。
倭遲,回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與逶迤,𨖿迆,委蛇,威遲,委移𠀤通。
人名。魯宣公名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禾切,音渦。《前漢·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師古注》魏略雲:倭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度海千里,復有國,皆倭種。
《廣韻》烏果切《集韻》鄔果切,𠀤音婐。倭墮。
參考資料
  • 1.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52
  • 2.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中華書局,1952
  • 3.    《新華大字典》編委會.《新華大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949頁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377
  • 5.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9]
  • 6.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2-11-29]
  • 7.      .萌典[引用日期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