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倫理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倫理學(Ethnic Studies)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哲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哲學學士學位,是特設專業 [1] 
倫理學以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不僅包括道德意識現象(如個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動現象(如道德行為等)以及道德規範現象等 [2] 
中文名
倫理學
外文名
Ethnic Studies
專業代碼
010104T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哲學
專業類別
哲學類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哲學學士

倫理學發展歷程

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本科專業設置並開始招生,這是當時中國唯一一所設置該專業的高校。 [3] 
1998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倫理學與哲學兩個專業調整為哲學一個專業。 [4] 
2012年,在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倫理學作為特設專業,學科代碼為010104T。 [5] 

倫理學培養目標

倫理學專業培養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倫理學基本原理和中外倫理學基礎理論。學生經過哲學和倫理學方面的專業訓練,掌握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理論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成為品學兼優、德才兼備,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和文史哲素養的面向新世紀的倫理學專業人才和普適型人才 [2] 

倫理學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制:四年。各高校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因自主創新創業而延遲畢業,採取的方式包括保留學籍、休學等。專業理論課程學分原則上不低於60學分,總學分應根據各高校規定執行。
授予學位:倫理學專業學生完成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畢業。符合規定條件者,可授予哲學學士學位 [1] 
  • 知識要求
學生應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的歷史與理論,以及倫理學領域的專業知識。
學生應掌握倫理學專業的基礎知識,瞭解中國國內外倫理學專業的相關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相關的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 [1] 
  • 能力要求
學生應基本具備創造性地學習倫理學專業知識的能力;具備將所學哲學理論和思維方法用於處理具體問題的實踐能力;具備能夠以哲學思維方式進行理論研究的創新能力;具備較強的專業文獻閲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聽説讀寫能力 [1] 

倫理學課程體系

倫理學總體框架

倫理學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類課程、通識類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課程應重視課堂教學和課餘討論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討論環節應當視課程內容佔有一定比例。
課程體系中應當包含創新創業類課程,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和自主學習,創新創業類課程可以納入學分體系,具體學分比例由各高校自行規定 [1] 

倫理學理論課程

  • 公共基礎類課程
公共基礎類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信息技術課程、大學外語課程、公共體育課程、軍事理論與實踐課程等。
公共基礎類課程內容應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執行 [1] 
  • 通識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包括相關的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課程以及創新創業類課程,其中應包括至少l門自然科學領域課程和1門創新創業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內容由各高校根據自身定位和辦學特色自行設置 [1] 
  • 專業理論課程
專業理論課程分為專業基礎主幹類課程和專業方向類課程。
專業基礎主於類課程:均為必修課程,採取"3+X"模式,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三個領域的課程以及其他相關專業基礎主幹類課程。各高校根據自身定位和辦學特色開設倫理學專業基礎主幹類課程(主要課程有: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倫理學、數理邏輯、美學原理、科學技術哲學等 [2]  )。
專業方向類課程:均為選修課程。課程設置應注重經典閲讀、問題導向和跨學科研究。鼓勵開設跨專業的交叉課程。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 [1] 

倫理學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類實習和專業科研活動。各高校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一定的創新創業學分。各院系必須為學生指定專門的指導教師。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所有活動必須在指定教師的指導下進行。
專業類實習:包括各類社會實踐類活動、倫理學專業暑期學校或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實習時間原則上累計不少於2個月。
專業科研活動:包括參加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或哲學類學術會議,或學生自主科研、發表倫理學專業論文以及其他相關學術活動。創新創業活動也可併入專業科研活動中計算學分。
畢業論文:選題應立足於倫理學專業的理論或現實問題,對相關學術文獻(基本文獻、已有研究成果、相關理論與方法)有較為系統的掌握。畢業論文必須以哲學理論問題或社會現實問題為導向,以相關學術文獻為基礎,以哲學反思為特徵,主題明確,論證清晰 [1] 

倫理學教學條件

倫理學教師隊伍

  • 師資規模
各高校應根據本校倫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時數等具體情況確定師資規模。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的生師比要求,倫理學專業的生師比原則上不高於16:1。專任教師一般應不少於12人。
根據專業教學需要可聘請一定數量的兼任教師。兼任教師資格必須具備專任教師的水平並符合教學要求 [1] 
  • 師資結構
(1)50歲及以下的專任教師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
(2)應有具有海外研修經歷或海外學位的專任教師,具體比例由各高校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確定;
(3)專任教師具有非本校最高學歷背景的教師不少於50%,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不少於20%,55歲及以下的專任教師不少於30% [1] 
  • 教師水平要求
(1)教師的專業背景應覆蓋本專業知識體系所含領域;
(2)教師應能獨立講授專業基礎主於類課程或專業方向類課程1-2門;
(3)在中國國內核心期刊或境外相關期刊發表倫理學專業論文,或主持省部級及以上的研究課題等 [1] 
  • 教師教學要求
(1)專業課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閲讀專業經典和相關文獻,培養學生的哲學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
(2)應當積極開展啓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
(3)應當努力將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經驗融入課堂教學;
(4)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創新創業靈感 [1] 
  • 教師發展規劃
教師應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參加相關培訓及研修,追蹤學科前沿,更新知識結構,拓展學術視野,提高教學技能、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
各高校和院系應重視與鼓勵教師進一步深造,制定相應發展規劃,在時間、經費等方面予以支待 [1] 

倫理學設備資源

  • 信息資源
各高校應當為倫理學專業學生和教師提供能夠滿足教學科研需要的信息資源,配備倫理學專業圖書資料,訂購一定數量的中外文倫理學專業期刊,購買一定數量的倫理學專業數字資源庫 [1] 
  • 教學設施
各高校和院系應當為教學提供必要的設施和設備,包括必要的教學場所、教學設備以及安排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學輔助人員等 [1] 

倫理學教學經費

各高校應保證為倫理學專業本科教學提供每年不少於學校其他文科專業經費平均數的經費投入,且能逐年有所增加 [1] 

倫理學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體系
各高校應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和自身實際,制定專業教學質量保障、監控與評估辦法及實施細則。對專業定位、辦學思路、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評估、公眾監督以及教學質量監控機構、責任人和職責等予以明確規定,建立起對教務運行、教學過程、教學經費、設施建設、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計劃修訂、實踐教學環節等全方位、分層次的質量管理體系。
各高校應定期進行全面的教學質量檢查與評估 [1] 
  • 質量管理措施
充分發揮院系教學指導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建立日常管理、定期管理、過程管理和質量評估相結合的管理機制。
日常管理:由院系本科教學負責人對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日常管理,指定專人對教學運行與質量進行管理。
定期管理:由學校和院系組織定期的管理評審、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業評估或專項評估。
過程管理:建立和實施院系負責人聽課制度、專家督導制度、同行評議制度、學生評教制度。
質最評估:注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追蹤調查,特別注重畢業生創新創業成就,積極收集意見反饋,以此作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 [1] 

倫理學培養模式

  • 3+X模式
這是哲學本科專業基礎主幹類課程體系,其中的3是指3門哲學類專業必修基礎課程,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X是指哲學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 [1] 

倫理學發展前景

倫理學人才需求

倫理學專業畢業一般方向是做老師和專門研究,侷限性很大,因為其涉及的內容思辨性較強,欠缺實用的理論知識。
不過,隨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倫理學的理論在分化和綜合、對立和融合中逐步完善,其研究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倫理學的社會價值將不斷提高。國家要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可能在這方面會重視些。
如果對該專業有很大的興趣,也可以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傳播 [2] 

倫理學考研方向

倫理學本科專業可報考、攻讀倫理學及相關學科(如哲學等)的碩士、博士學位。 [6] 

倫理學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政府部門、非營利機構以及企業的行政及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高校政治學、德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高校行政管理、學生管理及政治思想工作;各種新聞媒體、圖書館等機構的採訪、編輯、管理等 [2] 

倫理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稱
北京
山西
(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0年4月16日)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