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倫倫

(1997年出生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

鎖定
倫倫,雌性大熊貓,譜系號452。1997年8月25日出生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父母是大熊貓林楠和冰冰。 [19-20] 
1999年11月5日,“倫倫”和“洋洋”一起來到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開啓了旅居生活。 [19] 
2024年5月11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號發佈《旅美大熊貓“洋洋”“倫倫”一家的有關情況》。 [22] 
2024年5月18日,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亞特蘭大動物園17日宣佈,於2024年底將倫倫送回中國。 [23] 
中文名
倫倫
別    名
華華 [19] 
出生日期
1997年8月25日
主要成就
白德耀絲蓬蓬臉家族的起源 [1] 
兄弟姐妹
嬌子、冰星、冰點、園園、香冰 [20] 

倫倫主要經歷

倫倫出生四川

1997年8月25日,“倫倫”出生於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簡稱成都基地),乳名“華華”。後被台灣明星蘇慧倫認養,改名“倫倫”。

倫倫旅居美國

倫倫 倫倫
1999年11月5日,“倫倫”和“洋洋”從四川成都來到美國亞特蘭大,根據中美雙方關於大熊貓合作研究的協議,開始在亞特蘭大動物園的10年生活; [2]  11月20日,正式與美國公眾見面,成為亞特蘭大的“明星夫婦”。倫倫和洋洋就是新聞中號稱吃窮美國動物園又深受遊客和粉絲喜愛的的熊貓家庭, [3]  為解決動物園的財政危機,同時又能留下大熊貓,亞特蘭大很多居民自願為倫倫和洋洋的熊貓家庭種竹子,亞特蘭大園方成立了一支小分隊,專為這對大熊貓在亞特蘭大附近尋找、採辦合其口味的竹子 [4] 

倫倫孕育後代

2004年,動物園開始嘗試通過自然及人工生殖技術為“倫倫”“洋洋”繁衍後代,均以失敗告終。 [19] 
2006年春季,基地特派大熊貓繁育專家前往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與美國專家一道,對大熊貓採取了一系列改進的繁殖措施。遺憾的是倫倫與洋洋的自然交配沒有成功。基地專家對“倫倫”實施了人工授精。在經歷158天的懷孕期後,成功產下一仔“美蘭”。同時倫倫創造了從破羊水到產下幼仔的整個產仔過程長達36個小時的世界紀錄 [6]  。美蘭在出生時被美國園方弄錯了性別,當做女兒養了三年, [7]  美蘭已於2010年初回到中國 [8]  ,2014年米歇爾·奧巴馬在訪問成都基地時還特意去看望 [5] 
2008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專家侯蓉前往美國。4月中旬,11歲大熊貓“倫倫”再次表現出了良好的發情行為,在反覆嘗試自然交配失敗的情況下,侯蓉與美國專家一道對“倫倫”進行了兩次人工授精。 [21]  8月30日上午10:11分,在經過臨產前的陣痛後,產下一仔“喜蘭”,已經有過養育幼崽的經驗,倫倫對喜蘭不像第一次做媽媽那樣處處小心,甚至有些時候堪稱簡單粗暴。因為喜蘭打擾自己吃竹而來個“過肩摔”或嫌喜蘭擋路而把它“推下樹”等行為屢見不鮮。倫倫因此被美國粉絲封為“怪物媽咪”。而中國粉絲則戲稱倫倫第一個孩子太精心第二個孩子“當豬養”。喜蘭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第一美熊,身為男熊顏值擔當的喜蘭被熊貓粉絲稱為“二爺” [9] 
2010年11月3日,高齡的倫倫開始破羊水並順利娩出了幼仔。是2010年全球最晚產仔的一隻雌性大熊貓 [10]  。人們用《功夫熊貓》裏主角的名字為倫倫的熊貓寶寶命名為Po,中文名阿寶(寶蘭)。寶蘭和它的大哥美蘭一樣,在出生時寶蘭被美國園方弄錯了性別,當做兒子養了三年 [11]  。2014年,寶蘭和喜蘭一道返回中國 [12] 
2013年7月15日,倫倫產下一對雙胞胎——美輪、美奐,這是自1987年以來在美國產下的首對雙胞胎。 [13]  。美輪美奐出生時與大哥美蘭和姐姐寶蘭一樣被認錯性別,它倆被當做男孩子,出生幾個月後與姐姐寶蘭同批經DNA測試被確定為女孩 [11]  。美輪、美奐已於2016年11月05日回國 [14]  。回國初期美輪美奐聽不懂飼養員的四川話,聽到夾在奶爸奶媽們四川話裏自己的名字時,抬頭一臉迷茫。聽到“come here”卻會慢悠悠地走過來,飲食方面的習慣也在逐漸適應。 [15] 
2016年9月3日清晨,倫倫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7時20分生下大仔,8時07分產下小仔。大仔初生體重為109.2克,小仔初生體重為132克。此次生產已是19歲高齡的“倫倫”的第5次生產 [16]  。園方直接經DNA測試確定倫倫的第五胎雙胞胎幼崽為雌性 [17]  。兩個寶寶長勢喜人,2017年初能與公眾見面。2016年12月12日,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特意為這對雙胞胎舉行“100天命名儀式”。經全球徵名,“雅倫”“喜倫”從23400多個投票中脱穎而出的,寓意為“倫倫”優雅而喜悦的女兒。 [18] 

倫倫兩次延期

2009年12月,中美雙方2000年簽署的合作協議到期,雙方簽署新協議,為期5年。
2014年12月,中美雙方2009年簽署的合作協議到期,雙方簽署新協議,為期5年。 [19] 

倫倫相關報道

2024年5月11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號發佈《旅美大熊貓“洋洋”“倫倫”一家的有關情況》內容如下:
近期,旅美大熊貓“洋洋”“倫倫”一家受到粉絲們的關心與關注,我們衷心感謝大家對旅居海外大熊貓的關愛與對大熊貓保護事業的支持,也非常理解粉絲們的擔憂與疑惑。自開展合作起,我們與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就建有穩定、暢通的溝通渠道,並對大熊貓飼養管理與疾病治療進行常態化交流,及時指導美方應對各類問題,確保大熊貓的健康與安全。目前,“洋洋”“倫倫”一家健康狀況良好,現對粉絲反映的有關情況逐一説明如下。
一、大熊貓行為方面
“洋洋”口吐白沫?
大熊貓在大量運動或走動較多的情況下,口邊易出現白沫。根據中美雙方飼養及醫療團隊共同確認,網傳視頻中“洋洋”口邊出現白沫就是這種情況,請大家放心。
“洋洋”嘔吐?
大熊貓嘔吐是排黏前的一種生理反應,為腸道輕度不適導致的,常伴嘔吐、蜷卧、拒食等行為,本質是大熊貓消化道內膜特有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包裹糞便後多餘的部分在腸道內積聚成團再排出體外的現象,排黏結束後大熊貓恢復如初,對後續生活無影響。根據中美雙方飼養及醫療團隊共同確認,網傳視頻中“洋洋”嘔吐實為排黏。
“洋洋”突然暈倒?
根據中美雙方飼養及醫療團隊共同確認,“洋洋”並未出現暈倒情況,網傳視頻中“‘洋洋’暈倒”實為躺下休息。
二、大熊貓飼養管理方面
“洋洋”拉稀了?
根據大熊貓取食竹子的部位不同,大熊貓的糞便會出現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差異。根據中美雙方飼養及醫療團隊共同確認,網傳的“拉稀”實為“洋洋”的筍子便與尿液混合排出。大熊貓進食竹筍以及水分較大的食物後排泄物水分較多、糞便較軟且不易成形,屬於正常情況。
“洋洋”餓得啃牆皮?“洋洋”“倫倫”一家吃不飽?
嗅聞、啃咬、磨蹭、抓撓均是大熊貓探索環境的常見行為。根據中美雙方飼養及醫療團隊共同確認,網傳視頻中“洋洋”正在啃咬牆皮,也正是這種情況。
亞特蘭大動物園在日常飼養管理工作中,備有充足的食物,制定有詳細的食譜。每隻大熊貓每天的食用竹(筍)投餵量均在40千克以上。此外,園方還為它們提供少量蘋果、香蕉、紅薯等果蔬和定量高纖維餅乾等輔食,食物投餵均按照“少量多次、先粗後精”原則。在美方飼養團隊的精心照料下,“洋洋”“倫倫”一家並未發生“吃不飽”的情況,請大家放心。
三、歸國安排方面
按照中美合作雙方的協議安排,旅美大熊貓“洋洋”“倫倫”一家的歸國程序已啓動,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中。
每一隻旅居海外的大熊貓既是最可愛的“友誼使者”,更是我們珍貴的“國寶”,它們的一舉一動都時時牽動着我們的心。熊貓基地組建有包括飼養管理、獸醫等在內的專業技術團隊,密切關注每一隻旅居海外大熊貓的生活現狀,並根據外方反饋的飼養報告和實時諮詢指導外方開展飼養管理工作。同時我們每年均會派相關專家赴外實地巡查,會同包括美方在內的外方專業飼養及醫療團隊,共同保障每一隻旅居海外大熊貓的健康和安全。 [22] 
2024年5月18日,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亞特蘭大動物園17日宣佈,於2024年底將倫倫送回中國。 [23]  5月,亞特蘭大動物園近日宣佈,已為倫倫(Lun Lun)申請國際旅行許可證,預計它們將於2024年秋天返回中國。動物園計劃在今年夏天為園內四隻熊貓舉辦系列活動,首波將在6月1日啓動。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