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倪家村

(山東東營市廣饒縣下轄村)

鎖定
倪家村位於石村鎮政府以西8公里,預備河以南,與博興縣相鄰。全村耕地面積36.3公頃。有居民82户,301人。倪家村早在西漢時期就形成居民聚落,距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倪家村為西漢御史大夫倪寬故里。
中文名稱
倪家村
所屬地區
山東東營市
地理位置
石村鎮政府以西8公里
面    積
36.3公頃
人    口
301人
著名景點
倪寬墓
文物古蹟
倪寬墓:
位於廣饒縣城西1.5公里。唐史學家顏師古注《漢書》亦云:“倪寬,千乘郡千乘縣人”,唐太宗令修《貞觀氏族志》,把倪姓郡望定為千乘。倪寬墓今存積土高達6米,佔地面積達1260餘平方米。舊時墓地有祠堂
廟宇多間,古樹鬱鬱葱葱,被舊縣誌列為境內八景之一,有“倪冢秋煙”之稱。
倪寬(?~前103),西漢武帝時人,武帝時的御史大夫,掌管副丞相事務,被譽為帶經而鋤的漢相。漢制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為“三公”,位居上卿。官俸與丞相同,故世稱漢相倪寬。
倪寬是千乘郡千乘縣(今廣饒縣城倪家村)人。幼曾跟隨同鄉儒生歐陽生學習今文《尚書》。因家境貧寒,曾以為人燒飯、打短工鋤地等養家餬口。因酷愛學經,每當下地幹活時,便將《尚書》掛在鋤鈎上,休息時誦讀。為其鄉里所 [1]  稱道,“帶經而鋤”的故事流傳至今。由於他勤奮好學,知識淵博,加之性情温和,恭謹謙讓,被薦選為博士。先後被漢武帝任命為掌故、廷尉文學卒史、侍御史、中大夫、內史、御史大夫等職。在任期間,廉潔奉公,明法斷獄,興修水利,勤於耕戰,成為一代名相。在相位9年,卒於官邸,太初三年(前101年)歸葬千乘縣(即今廣饒)故里。據《漢書.倪寬傳》載:“倪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以郡國選詣博士,後為御史大夫。”著作有《倪寬》9篇,《倪寬賦》2篇,《封禪頌》等,均已遺失。今廣饒城1.5公里處有倪寬冢,1977年,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乘故城:
位於縣城北1.5公里處之司家村西,故稱司家村遺址。這是春秋時期建立的縣邑之城。《元和郡縣誌》載:是因“齊景公有馬千駟,田於青丘”而得名。戰國時期,在其城西與博昌縣的交界處,樂毅率燕軍與齊師在此進行過一次惡戰。《戰國策》周赧王三十一年:“夫千乘、博昌之間,方數百里,雨血沾衣”,即指此。千乘城向西距博昌城僅有13公里,《戰國策》説“方數百里”,與此相合。
漢置千乘郡:
其治所在千乘縣,為御史大夫倪寬和經學博士、今文《尚書》傳人歐陽八博士故里。歐陽生,字和伯,西漢今文《尚書》“歐陽學”的開創者。漢文帝時為掌故,受《尚書》於伏生,後傳給同郡的倪寬。倪寬又傳授給歐陽生的兒子,至歐陽生曾孫歐陽高。歐陽高,字子陽,為博士。歐陽高的孫子歐陽地餘,漢宣帝時,以中庶子授太子經,後為博士。元帝即位後,歐陽地餘升為少府。歐陽地餘的少子歐陽政為王莽講學大夫。東漢初年,裔孫歐陽歙復因傳《尚書》顯名,在郡教授數百人,後官至大司徒。
歐陽八博士墓:
歐陽生著有《歐陽章句》41卷,《説義》2篇。自歐陽生治《尚書》起至歐陽歙,凡八世,史書稱“歐陽八博士”,世稱“歐陽尚書學派”。今縣城西南有歐陽八博士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