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倦怠社會

鎖定
《倦怠社會》是2019年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 韓炳哲。 [1] 
中文名
倦怠社會
作    者
[德] 韓炳哲
出版時間
2019年6月1日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頁    數
120 頁
ISBN
9787521704693
定    價
35.00 元
裝    幀
精裝
原作品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叢    書
韓炳哲作品

倦怠社會內容簡介

否定性的社會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着積極性的社會。 從這一範式轉移出發,韓炳哲展示了當今社會的病理形態,其中包括憂鬱症、注意力缺乏症、過勞症等精神疾病。它們不是傳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性的、免疫學上的他者導致,而是源於過量的肯定性。 因此,一切免疫學式預防和抵抗措施都失效了。韓的論述最終以一個社會遠景結束,他有意賦予其一個含有歧義的名稱“倦怠社會”。其中,生命變成了生存,生存導向對健康的狂熱崇拜,健康帶來了疾病和僵死。 失去了死亡的否定性,生命自身僵化成為死亡。 一部為當下全球化時代做出診斷的重要作品。 ******************** 1.這本書講什麼? 我們的競爭性的、效績主導的社會正在影響着我們每個人。較之於提高生命質量,多任務處理、用户界面友好的技術正在製造混亂,從抑鬱症,到注意力分散,到人格分裂,社會中蔓延着一種普遍的不安情緒。韓炳哲訴諸文學、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以發掘一種可能,在令人疲憊不堪的信息時代裏開闢自我的一隅風景。 2.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1)各種精神疾病,如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邊緣性人格障礙或疲勞綜合徵主導了21世紀初的疾病形態。這都指向一種過度的肯定性,即自我在過度狂熱中燃盡了自身。 (2)功績社會中的人,雖然擺脱了福柯意義上的規訓社會,卻又陷入了新的精神規訓社會,比起他人的剝削,自我剝削更加嚴重地導致了自我崩潰。 (3)“積極生活”的態度導致焦慮和歇斯底里,人們不僅沒能實現自由,反而喪失了沉思的幸福。 (4)作者主張從面對世界的倦怠迴歸面向自我的倦怠,在孤獨和精神尋求中,為自我重建一個閒適空間。在其中人們相互關注,組成親密的友鄰社會。 (5)作者呼籲重建節日和假日的神聖意義,在其中人們能夠感受自我的超越性存在和閒暇,而不只是物質性存在和消費的層面。只有逃離百貨商店式的世界,重建節日慶典般的場所,生命才能獲得應有的意義。 3.對我們有什麼啓發? (1)在人人備感生存艱難和生活壓力的世界裏,努力做得更好是不是唯一的目標和出路?面對越來越多的心理壓力和疾病,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能否與幸福劃上等號?韓炳哲提示我們,短視的和功利的思維方式,必須讓位於全局性的和通向未來的智慧。 (2)思想面對當代社會現狀,將會説些什麼?思想者應該怎樣思想,寫作?韓炳哲作品的主題和風格,也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參考樣本。 4.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1)韓炳哲被譽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西班牙《國家報》)。他迴歸哲學的人文傳統和批判傳統,在學院化的哲學研究之外,獨闢哲學寫作新境界,在數字媒體時代照察社會情況和人類心靈,被譽為“互聯網時代的精神分析師”(楊小剛)“大數據時代的哲學批判指南”(思鬱)。 (2)兼具韓國人的浪漫氣質和德國哲學傳統的理性批判精神。韓炳哲對當代社會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內在的精神訴求卻是寧靜沉思的、美學意義的生命存在,具有“東方哲人的細膩與韻味”(夏可君)。 (3)哲學小品式的文字風格,長於思辨,而又勝在言傳。韓炳哲的作品簡潔、明快,“充滿靈性,鋒芒畢現”(賈克防)。諸位中譯者的認真細緻和精敏才思也為中文版增色頗多。 (4)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為其《愛慾之死》作序。韓炳哲在歐美已產生較大影響,作品被譯成近20種文字,包括巴迪歐在內的諸多學者對韓炳哲做出了迴應和評贊。 閲讀韓炳哲的作品,無論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法國哲學家 韓炳哲屬於這一類哲學家,在他們之前,沒有人尋求改變世界之道,甚至沒有人充分意識到這種改變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內部參考》(Inside Higher Ed) [1] 

倦怠社會作者簡介

韓炳哲(Byung-Chul Han)
德國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後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天主教神學。他先後在弗萊堡和慕尼黑學習,並於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的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於卡爾斯魯厄建築與藝術大學,2012年起任教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18—20世紀倫理學、社會哲學、現象學、文化哲學、美學、宗教、媒體理論等。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譽其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
清新的文風,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識,切確而犀利的論述,這都讓韓炳哲對於數字媒體時代人類精神狀況的分析批判,顯得尤其重要而富於啓發。 [1] 

倦怠社會目錄

前言 倦怠的普羅米修斯 1
精神暴力 3
超越規訓社會 15
深度無聊 21
積極生活 27
觀看的教育 37
抄寫員巴託比 45
倦怠社會 53
外二篇
倦怠社會 65
神聖時間 89
注 釋 105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