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借花獻佛

鎖定
借花獻佛(讀音:jiè huā xiàn fó)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求那跋陀羅《過去現在因果經》。 [2] 
借花獻佛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連動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2]  [4] 
中文名
借花獻佛
拼    音
jiè huā xiàn fó
近義詞
順水人情
反義詞
真心實意
出    處
過去現在因果經
注音字母
ㄐㄧㄝ ˋ ㄏㄨㄚ ㄒㄧㄢˋ ㄈㄛˊ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借花獻佛成語出處

南朝宋·求那跋陀羅《過去現在因果經》:“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借花獻佛” [1] 

借花獻佛成語故事

傳説釋迦牟尼為解救人世間的各種苦難,放棄了在天上的寧靜生活,來到了人間。他每到一處都訪貧問苦,揚善懲惡,解決百姓生活中的困難,所以人們都把他敬若神明。 [2] 
有一年,一個偏僻的農村鬧蟲災,蝗蟲瞬間就吃掉了大片的莊稼,眼看豐收在望的農民們都悲痛欲絕。釋迦牟尼得知這一消息後,迅速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地趕到這裏。他施用法術,制服了蝗蟲。人們非常感謝他,各家都準備了許多禮物來答謝他。 [2] 
這時,釋迦牟尼發現有一個老人捧着一束鮮花向他走來。那人衣冠破舊,但人面慈善。釋迦牟尼忙迎上去,説:“您老家境一定不好,有什麼需要我來幫助的嗎?”老人説:“佛主,不瞞您説,我家一貧如洗,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這束花還是我借來獻您的。這禮物太輕了,但它確實代表了我們全家的一點心意,請您收下吧!”釋迦牟尼非常感動。他很快又設法幫助這裏的百姓擺脱了貧困,從此人們安居樂業。 [2] 

借花獻佛成語寓意

獻花人衣衫襤褸,就連所獻之花也是從他處所借,但收花者卻被其誠心打動,給予獻花人很大的幫助。借花獻佛,借的是他人的東西,給的是想要的人,獲利的卻是自身。所有的人都渴望擁有成功,但對於沒有生在富貴之家的人來説,成功一定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首先要從生活的低谷之中走入世人生活的平凡之路,然後才能一步步地開始向成功之峯攀登。每個人都渴望掌握“芝麻開門”的咒語,然而卻只是空想,遙不可及,伸手可以觸及的便只有“借花獻佛”,藉助外部的力量來達到目的。 [2]  [3] 
借花獻佛,會讓人節省很多時間、精力,並事半功倍。在人生奮鬥的風風雨雨之中,要懂得充分利用這個“借”。劉備借到荊州,幫助他成就了大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使他們師徒順利通過火焰山,牛頓説:“如果我所見到的比笛卡兒要多點兒,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藉助前輩和偉人的智慧和力量來發展自己,這就是成功之道。如果不是巨人,那就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雖然還是成不了巨人,卻可以看得更遠、看得更多。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胸懷大志,不屈不撓,最終一定會如同“千里馬”遇見“伯樂”,成就一番大的事業,而善用“借花獻佛”,則會讓人事半功倍。 [2]  [3] 

借花獻佛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借花獻佛”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連動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2]  [4] 
  • 運用示例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楔子:“既然哥哥有酒,我們借花獻佛,與哥哥上壽咱。” [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一:“愚兄一路不曾做得個主人,今日借花獻佛,與賢妹壓驚把盞。” [2] 
清·長白浩歌子《螢窗異草·田風翹》:“妾以先夫見背,僻陋村居,今幸君子惠臨,頓光蓬蓽。適田妹設有薄酌,借花獻佛,萬勿疑訝。” [2]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今有人送極新鮮的山雞,燙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獻佛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