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候平均氣温

鎖定
候平均氣温,是指連續5日的日平均氣温加權平均值,它是劃分四季的重要指標,即候平均氣温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介於兩者之間的分別為春季和秋季。 [1] 
中文名
候平均氣温
所屬學科
氣象學
發明人
張寶堃 [2] 
適用地區
季節氣温變化分明的中緯地區

目錄

候平均氣温簡介

中國古代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根據主要是天象變化,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 [3]  現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温變化劃分,採用的是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温”劃分。 [2]  即:候平均氣温≤10℃ 冬季;10~22℃ 春季;≥22℃ 夏季;22~10℃ 秋季,這種以氣温變化劃分的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於温差大、季節氣温變化分明的中緯温帶地區。這是目前從候氣温變化角度來劃分的四季,也是為氣象領域所接受的一種四季劃分的標準。 [2] 
“候平均氣温”四季劃分指標:候平均氣温小於10℃為冬季;候平均氣温大於22℃為夏季;候平均氣温在10℃~22℃之間為春秋季。四季劃分也有從天文角度劃分的方法,即以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至翌年2月為冬季。 [4] 

候平均氣温背景介紹

1934年9月,張寶堃在《地理學報》創刊號上以《中國四季之分佈》為題,首次對中國的四季劃分提出了科學見解。他結合物候現象與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分季標準,以候平均温度(連續5天氣温的平均)穩定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據此,候平均温度從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從氣温角度來劃分四季的方法後來被採用,這也是為氣象領域所接受的一種四季劃分的標準。 [2] 
1955年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氣候組,張寶堃主持氣候區劃組。他帶領一批年輕的氣象工作者,制定了我國的氣候區劃和自然區劃。於1959年首次編輯出版了《中國氣候區劃草案》和《中國自然區劃草案》,奠定了我國氣候區劃和自然區劃的基礎,為我國農業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基本依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