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候人歌

鎖定
《候人歌》是中國有史可查的第一首中國戀歌,為《呂氏春秋·音初篇》記載的一篇歌辭,被後人稱之為《候人歌》。
作品名稱
候人歌
作品別名
候人兮猗
作    者
女嬌
作品出處
《呂氏春秋·音初篇》
文學體裁
戀歌

候人歌作品原文

《候人歌》:“候人兮猗”
整部作品只有四個字,其中的兩個字還是語氣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和“呀”字。僅剩下的兩個實詞直白地道出了歌者心中的所思所想:等你。

候人歌相關記載

《候人歌》記載於《呂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動,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歌辭只有一句:“候人兮猗!”但它卻是一首完整的詩歌。”最原始的歌唱中的歌詞常常是同一呼聲或同一言辭的重複。通過反覆“延擴”內容,加強表現力是原始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中外大量的有關論著中都可找到很多隻有一句的原始詩歌。故《候人歌》作為一首完整的原始詩歌早已得到古今很多學者的承認:清杜文瀾將它收入《古謠諺》,聞一多神話與詩》、郭沫若《屈原研究》、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等對它屢有稱引。他們都充分肯定它的完整的詩歌性質,這是很富有啓發的。

候人歌名稱溯源

被稱為南音之始。這首詩是有史可稽的中國第一首情詩,也成為愛情詩規格和氣質的圭臬。塗山女嬌,也因此成為中國遠古神話中的詩歌女神。後來的《詩經》、《楚辭》用“兮”這個字,都明顯是受到了這首歌的影響。有“南音導其源,楚辭盛其流”之説,以後的漢賦也與之一脈相承。《詩經.國風》裏的那些“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詩歌,都可看作是受了這首詩歌的影響。此後,先秦的愛情詩歌才蔚為大觀,周王朝也才有詩可採了。
等候人的是塗山氏女嬌,被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禹。

候人歌今人屬文

《塗山謳》
伴奏:《幻風》(節選)
別名:期離
填詞:北庭公子
候人兮 將登石以望猗
誰把星月又深披
桑台兮 看依靡成回憶
綏綏弄珠竟如昔
未 見攸陽矢之漆
羽其析 龐龐隨思離
聽 泠泠泉中璧
祭 黃鳥曾聯歌棲
軒轅山有曲 化熊羆
落笱無聲息 兩三粒
躓死全遺麗 不為鵑血滴
罍 其青藤作嫁衣
寧無聰死矣
我貴未逾啓
與 君但忘塗山泣
(OS:相約之期,候人兮猗。
未見君子,綏綏長離。
未見君子,此地便棄……)

候人歌史海拾遺

傳説舜繼承了堯的皇位之後,封禹為司空,讓他繼承被殺的父親鯀的事業,繼續治水。禹東奔西走,三十歲時,在塗山遇見了塗山氏之女女嬌。春暖花開,綠染桑林,純潔而健康的男女,在野外一見鍾情,一個驚鴻一瞥的眼神,一個只可意會的手勢,相繼走入桑樹林裏,完成了一次天當被來地做褥的浪漫交合,既環保又富野趣。
堯、舜在位期間,共同的問題都是水患。禹採取了截然不同於父親鯀“鱝(塞)”的方法,而是“導”,最終治服了洪水。因此可以説,舜統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禹治水的政績之上的,禹當然有理由覬覦帝位。但禹的情勢卻不同於當年的舜:舜是黃河中游的部落首領,勢力強大;而禹,只是舜朝廷中的一介大臣。況且娥皇無子,女英的兒子商均業已長大成人,正等着舜百年之後,自己順理成章地登基呢,哪兒輪得到禹?
當此時,禹想到了女嬌的本家,東夷強大的塗山氏。如果能聯姻塗山氏,則整個東夷都會為己所用,朝內的重臣、類似大理卿(獄官之長)的皋陶也會支持自己。況且與女嬌兩情相悦,豈不是天作之合?不過因為塗山氏尚處於母系制後期,禹只能做上門女婿,“夫從婦居”。
禹忙的時候,“三過家門而不入”。對禹來説,治水的業績決定着前途;但是對女嬌來説,愛情是惟一的。禹出門在外的日日夜夜,女嬌獨守空房,不覺憶起了初次見到這個“身九尺二寸長”的魁梧男子的情景,一縷笑意襲上彎彎的嘴角,恰如那天邊的一勾新月。觸景生情,這個野生野長的文盲女子,居然觸動靈機,發為心聲:“候人兮猗!”在那彎彎的月亮下面,我等候着心愛的人兒。愛情多麼偉大,多麼神奇,它不僅開啓了這個痴情女子的心智,而且書寫了漢語愛情詩的最初篇章。———當然,“候人”,也是禹入贅的明證:“候人”,“候”的不是歸人,而是上門的毛腳愛人啊。
相思成疾,女嬌再也顧不得世俗規矩,親自跑到了禹的家鄉。如同小説家們喜歡説的那樣:悲劇發生了。女嬌有一天給禹送飯,看見了化身為熊的禹,十分羞慚,遂化為石頭,禹向此石索要兒子,石頭裂開,禹的兒子啓誕生了。

候人歌創作年代

根據方今學者推測,大禹治水應始於公元前2119年,十三年後治水成功,即公元前2103年,因此《候人歌》的創作應當在此時間段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