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倖存者

(201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倖存者》作者陸天明,2017年10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 
中文名
《倖存者》
作    者
陸天明
出版時間
2017年10月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倖存者作品內容

《倖存者》講述了一羣共和國同齡人為了國家建設奮不顧身,滿懷激情和理想的故事。 [1] 
《倖存者》全書近36萬字,講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內陸,來自大城市的支邊知青謝平、向少文、李爽等人接受時代感召,投身於新中國的邊疆建設,不料卻由於一場爆炸事件,令他們的命運由此發生了轉變。塵埃尚未落定,嶄新的時代已然來臨,盛年的他們又面臨着另一重機遇和挑戰。而後,十多年前的爆炸揭開了更多秘密,苦孩子鍾紹靈險中求勝的人生一步步走向偏狹,引水渠龍口閘門坍塌,知情人的消失,平靜的河流下暗流湧動,真相在撲朔迷離中顯現……
“尋找鑰匙”也是《倖存者》的主題之一。小説主要表現了謝平、向少文、李爽等人在尋找靈魂信仰之門的鑰匙中所付出的艱辛。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陸天明借這些青年人進行了大量的思考和辯證。哪一把鑰匙才能打開那扇正確的門,哪一扇門才能通向康莊坦途?正如小説中所説:“一切還只是開始。一切都在過程中。最後是:一切皆有可能。”對於年輕一代人來説,那是他們父輩在那個時候的思考與追求,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仍具有啓示意義。
《倖存者》是陸天明“中國三部曲·驕陽”的第一部,接下來他還會創作以新中國歷史為脈絡,貫穿整個改革開放的另兩部長篇。作為首部小説,全書情節緊張,戲劇衝突不斷,高潮迭起。小説中的謝平、向少文、李爽等人曾經的經歷正是我們父輩的青春。出生於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他們,可以説是真正紅旗下長大的一代,有期待也有苦悶。在漫長曲折的國家建設中,他們奮不顧身,滿懷激情和理想。陸天明用一個恢弘的主題串聯起了新中國奮鬥的重大歷史節點,探索了人性、人心、人情的變遷。“倖存者”意味着大浪淘沙,更是“向濤頭立”的時代弄潮兒。小説中的謝平等人即是如此,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仍舊保持着探索的鋭氣,亦步亦趨,追求着前方那個未知的世界 [2] 

倖存者作者簡介

陸天明,男,籍貫江蘇南通海門。國家一級編劇、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43年生於昆明,長於上海。曾兩次“上山下鄉”,去安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70年代初,創作了第一個大型作品:話劇《揚帆萬里》,1975年奉調進京,就職於中央廣播文工團。80年代初至今任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專職編劇。著有長篇小説《桑那高地的太陽》《泥日》《大雪無痕》《省委書記》;電影《走出地平線》;電視劇《華羅庚》(合作)、《不散的軍魂》《凍土帶》《蒼天在上》《李克農》《聞一多》等。 [3] 

倖存者作品評價

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説,《倖存者》所講述的熱血青年謝平、向少文、李爽等,是中國經濟建設的參與者,是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見證者。陸天明將視角對準這一代人,以飽滿的情感描繪出他們曾經的風雨激盪,成功書寫了他們的思索、追求和奮鬥,為歷史留下一份珍貴的備忘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