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倒閉潮

鎖定
就世界而言,國際金融危機令所有目光指向美國;就中國而言,珠三角似乎成了這場風暴的“暴風眼”。
中文名
倒閉潮
代    表
合俊集團
稱    號
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
牽連員工
總數約6500人的員工

倒閉潮倒閉寒風

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的合俊集團,坐落在東莞樟木頭的兩家工廠宣佈倒閉,總數約6500人的員工一夜之間失
去了工作。這個事件令整個珠三角為之一震。 一時間,危機下的珠三角充滿悲情氣氛。2008年10月23日,香港工業總會會長陳鎮仁預測,珠三角現有7萬家港資企業,如果有1/4出問題,那就有1.75萬家企業倒閉。與此關聯,這7萬家工廠在珠三角僱傭了超過1000萬工人,當1/4工廠關閉的情況發生後,將導致250萬名員工失業並引發失業潮。
合俊宣佈倒閉兩天之後,2008年10月17日,百靈達公司深圳工廠宣佈,2008年11月20日開始停止運營,1600名員工被解僱。緊跟着,有如多米諾骨牌,珠三角一些中小企業相繼關門。
企業數量較多的地市分別是:東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深圳市704家、汕尾市587家、佛山市526家以及潮州市432家。從行業分佈看,關閉企業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五金塑料、電子產品、陶瓷建材等傳統型、低技術、高耗能行業

倒閉潮哪些企業在消失

2008年11月20日,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官維平表示,關於7148家企業倒閉這個數據,是不完全的統計。“我們之前進行調查,再次進行調查。工商部門數據顯示,全省共有99萬多家合法存在的中小企業,但這個數據每天都處在動態變化之中。有一個準確的數據來自出口——前3季度在廣東各類型出口企業中,無出口記錄而去年有記錄的共6823家,其中有3499家為民營企業,佔同期廣東退出出口企業總數的51.3%。在今年有出口記錄的17812家企業中,則有31.9%呈下降趨勢,數量達5676家。
官維平副局長認為 ,“從企業角度看,珠三角關閉的企業大致分如下幾種:一種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管理水平不高,被競爭對手‘關閉’了;一種是產業層次低、附加值不高,被市場‘關閉’了;還有一種是不符合產業升級要求,比如高耗能、不環保的企業,這是被政府的政策‘關閉’了。”
國際金融危機對珠三角企業的影響呈現以下幾個主要的特點:境外融資型企業受影響較大,境內融資型企業受影響較小;出口型企業受影響較大,內銷型企業受影響較小;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影響較大,技術密集型企業受影響較小。企業倒閉的原因除了受金融危機的大環境影響外,主要還是發展過於信賴銀行貸款和民間信貸;產品種類過於單一;大客户過於集中;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等自身問題。部分企業猶如秋後的枯枝殘葉,被淘汰出局只是遲早的問題,金融危機只是加速了其死亡而已。

倒閉潮服裝批發之冬

2008年11月21日,第十三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如期舉行,各種宣傳廣告遍佈虎門大街小巷。在虎門最著名的服裝交易場所之一的黃河服裝批發市場,儘管正值國際金融風暴,服裝交易會開幕當天,作為主會場的這座六層大樓,依然人頭攢動,行走艱難。
虎門作為東莞市的一個鎮,常住人口65萬 (户籍人口11萬多),而從事服裝及相關行業的人數達35萬人之多。也就是説,在虎門,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從事服裝行業的。2008年11月21日,擠在潮水般的人羣中,虎門服裝行業交易會每年舉辦一次,已經成為虎門的招牌活動了。
現場看到,與顧客們的興致勃勃、爭相搶購相比,商家們的反應卻比較淡然。顧客流量的確很大,但大多數是零售採購,因為這幾天是活動期,折扣比較多,大量市民都瞅準機會前來淘衣服。這對做批發的而言,拉動作用並不明顯。
處於產業鏈上游的虎門布料、輔料市場,也受到了連鎖效應影響。在虎門的許多服裝批發市場,一般每個檔口都貼着一個商標的標識,每個商標背後就是一家工廠。這種‘前店後廠’的模式意味着,一個商鋪關門歇業,其實質,就是一家工廠的倒閉。

倒閉潮佛山陶瓷

和虎門一樣,以陶瓷產業聞名的佛山,也有一個引以為豪的展會——中國(佛山)國際陶瓷博覽交易會。10月18日下午2點,第十二屆中國(佛山)國際陶瓷博覽交易會在佛山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這屆據稱“吸引了600家中外知名陶瓷衞浴企業和數萬名專業採購商,邀請了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建築衞生陶瓷協會領導、佛山市各級政府的重要領導出席開幕式”的“陶交會”,卻因現場人氣的慘淡而被媒體戲稱為“最冷清的展會”。
參展企業寥寥無幾,前來參觀的採購商更是少得可憐,是由於市場的不景氣,讓建築陶瓷行業受到了牽連。
除了產業鏈的波及,陶瓷行業的“蕭條”還有着人為因素的影響。2008年以前,佛山共有陶瓷企業260多家,在廣東省“雙轉移”戰略下,按照佛山政府對陶瓷產業的關停計劃,佛山將只保留42家陶企,絕大多數企業將在1年多時間裏被關閉或遷移。據統計,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有“千年陶都”之稱的廣東佛山一共關停陶瓷生產企業近70家, 100多條生產線停產,這其中涉及到10多萬從業人員的重新安置。
“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陶瓷企業,老闆自己則住在空氣清新的別墅裏,卻讓當地百姓在有害的環境中生活,這很不合理。”2008年9月份,佛山市委書記林元表達了佛山市“騰籠換鳳,產業升級”的堅決態度。林元和認為,把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勞動密集型的小陶瓷生產企業關閉或外遷,扶持擁有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的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有助於佛山產業升級和生態保護。
林元和的態度贏得了佛山市民的掌聲,卻換來了一些小廠老闆的抱怨。在禪城區的一個即將搬遷的陶瓷廠,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個陶瓷廠要搬遷,除了壓機可以搬走之外,其他設備基本上成了廢鐵,整個工廠可以再利用的資產不足兩成。成本上漲、融資困難,出口受阻……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整治搬遷,企業困難增加。

倒閉潮雙轉移

根據廣東省發佈的統計數據,2008年1-9月,廣東全省關閉企業5.6萬家,新開業的則達9.2萬家,新開工企業數量實際上是在增長的。但從增幅看,關閉企業數比去年同期增加25%,新開工企業數量與去年持平。
實施
國際金融風暴對廣東確實有影響,但並沒有形成‘倒閉潮’。實際上,廣東正實施‘雙轉移’政策,即使沒有金融風暴的影響,這些企業也會轉移,也會搬遷。此外,廣東還有很多新增長的企業。2008年1-9月,全省註銷企業有5萬多家,但新登記註冊的企業有9萬多家。這些新登記註冊的企業中有很多是小企業。廣東省的‘雙轉移’政策不會因金融風暴的影響而停下來,相反會成為應對金融風暴的一項重要對策。”2008年11月12日,針對一些境外媒體對廣東省情的誇大和渲染,廣東省副省長肖志恆做了上述説明。
廣東省中小企業局也向記者出示了會同廣東省工商局統計的全省企業新註冊數目,以及注吊銷情況。據統計,2008年1—9月,全省各類市場主體共注吊銷企業62361家,與此同時,全省新註冊企業總數100634家,全省新註冊企業總數與注吊銷企業總數比較,淨增加38273家。
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在湛江進行專題調研時表示,現在大家都很關心廣東經濟遇到的困難,“但大家要認真分析一下,現在倒閉的是什麼企業,有著名的大企業嗎?沒有!我判斷,這些企業總體上講,都是落後的生產能力。政府決不能去幹市場經濟不允許乾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後的生產能力。”
爭議
汪洋書記的這番話在網絡上引起了一些爭議。對於這些聲音,汪洋書記作了明確的表態:“這些爭議中,有的贊成,有的反對。我也想了,廣東改革開放三十年,走的是自己的路,讓別人議論去吧。現在仍然是這樣,走我們自己的路,科學發展的路,讓別人議論去吧。不管別人怎麼説,雙轉移要堅決,騰籠換鳥要堅決。千萬不要因為要保增長,不管什麼都繼續上。”
“30年前,我們選擇了市場經濟,享受了市場經濟帶來的快速發展的快樂,今天,我們也要勇敢地面對市場週期性波動帶來的痛苦。從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廣東用一個姿態快跑了十多年,現在放緩了一些速度,調整一下姿勢,提高一下長跑動作的技術含量,應當是很正常的事情。”汪洋書記的這番話斬釘截鐵。
應對金融風暴措施 在金融風暴“寒風”之下,廣東省的管理者們開始出現在廣東各地進行現場辦公。2008年11月初,在以推進“雙轉移”為主要內容的“第五屆珠江三角洲地區與山區及東西兩翼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上,廣東省副省長佟星接受了《中國經濟週刊》的專訪,並介紹了廣東省的經濟現狀及以產業、勞動力轉移為核心的“雙轉移”戰略實施情況。
促進作用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安排,2008年—2012年,省財政將安排欠發達地區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專項轉移支付資金75億元,支持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的貼息貸款及基礎設施建設;以競爭方式擇優扶持欠發達地區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專項資金共75億元;安排產業轉移獎勵資金共25億元;且每年安排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專項資金10億元以上等,未來五年內廣東省投入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的財政資金將超過400億元。
通過大投入,既可加快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轉入地的承接能力,降低轉入企業的經營成本;又可在外需低迷的情況下拉動投資和內需,保持經濟運行平穩,減少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的衝擊。
轉移進展
珠三角地區成為廣東省產業轉移的主要轉出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轉移的企業中有75%左右由珠三角地區轉出。珠三角地區通過將勞動密集型等產業轉移到東西北地區,進而發展資金更密集、技術更先進的產業,逐步實現自身的產業轉型升級。
經廣東省政府批准認定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有28個,每個欠發達地市至少有一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28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總規劃面積24.80萬畝。已認定的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截至2008年9月底已投入開發資金100多億元,協議投資額超過960億元,園區用工近15萬人,其中本地勞動力8.13萬人。已認定的省產業轉移工業園主要承接紡織服裝(含製鞋)、電子通信、玩具、箱包、家電、塑料製品、傢俱、金屬製品、客車、精細化工、建材、鐘錶業的產業轉移項目。
影響與應對
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廣東省的“雙轉移”戰略已經實施,而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業,正在經歷要麼關停,要麼升級、整改,要麼外遷的“產業變革”中。
金融危機的到來,讓人們產生一種錯覺,加上一些媒體的誇大渲染,好像廣東倒了好多企業,問題很嚴重。其實不然,在廣東省產業升級的戰略中,一些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企業是註定要消亡的,金融危機只不過是加速了這種消亡的時間。
金融危機的確給一些中小型出口企業製造了麻煩。政府要在這個時候幫助企業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並抓住機遇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廣東省將出資10億元組建省級再擔保公司,通過改善金融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技術改造項目、重點工程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同時計劃5年內投資2.3萬億元,加快實施“新十項工程”,引導、擴大消費。
對於中央和廣東省當前出台的各種利好政策,結合珠三角實際情況,我們要努力做到“七個結合”:幫助企業克服困難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減輕企業負擔與激活企業創新能力相結合;落實中央、省的政策與出台地方配套政策相結合;加大財政投入與營造企業良好發展環境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關心企業發展與關注民生問題相結合;應對危機與抓住機遇相結合。
應對金融風暴,廣東省正在實施的“雙轉移”戰略,應對這場風暴,同時,把發達地區的產業和勞動力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轉移,騰出空間讓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得到長足發展,也是廣東省尤其珠三角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