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個體道德

鎖定
個體道德是相對於社會道德而言的一種道德類型。指具有一定社會身份並起一定社會作用的個人,基於發展和完善自我的目的,在對社會道德予以認識、選擇及其內化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個體道德素質與內心道德準則的總和。通過個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表現出來,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活動個性化了的道德特質。個體道德雖然是社會道德的內化和個性化,但是這種內化和個性化,決不是既成的現有社會道德要求向個體道德的簡單、機械地轉化,而是一個有選擇的過程,是個人學習、選擇、實踐和修養的結果。 [1] 
中文名
個體道德
定    義
相對於社會道德而言的一種道德類型
所屬學科
社會學
因此,個體道德實際上是社會規範影響和個人自主選擇的結晶,是社會共同意志和個人自由意志、社會道德必然和個體內在道德要求的辯證統一。個體道德的本質是人為自己的行為和意志立法,其結構主要由內在結構和外在結構兩個方面構成。個體道德的內在構成是個體內化社會道德的心理要素的構成,也是個體作為道德主體能動地反映現實社會道德關係的心理形式的構成,它包括道德認知過程、道德情感過程和道德意志過程三個方面。個體道德的外在構成是個體道德的主觀見之於客觀、內在M之於外在的方面或各要素的組合,在現實的層面上表現為道德動機過程、道德行動過程和道德效果過程三方面的統一,同時又同_我道德修養、自我道德評價和自我道德選擇密切相關。個體道德的內在方面和外在方面的統一,構成個體道德素質的系統整體。義務、良心和價值目標是個體道德發展的三種基本價值形態。培養高尚的個體道德意和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個體道德行為習慣,對於造就一代新人,推動整個社會的道德進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
  • 1.    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