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個別化學習

鎖定
個別化學習,或稱個體化學習,或稱個性化學習。這些稱謂和表達互相間是否等同或有差別暫且不論。從一般意義上説,個別化學習的概念是相對於班組學習的概念產生的.其內涵可以包括非班組學習的、沒有教師面授的所有學習活動。值得指出的是.有人過於強調這個概念的形式特徵,認為個別化學習就是個體自學,混同於獨立學習”;更有甚者,把個別化學習僅僅定位於學習者在家或在單位利用多種媒體自學,排斥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活動,排斥學習者在學校的所有的集體學習活動,然而,一旦在實踐中很難行得通的時候,有人就説真正意義上的個別化學習在我國是很難實現的。筆者認為,作這樣的強調,無論從理論上看,還是從實踐上看都是不適宜的。
中文名
個別化學習
類    型
經濟術語
個別化學習的起源
個別化學習的概念源於個別化教學的概念。所謂個別化教學就是“學校教學中以指導學生個別學習為主.而不以班級教學為基礎的各種教學形式的總稱”。
實行班級教學制以前學校教育曾以個別教學為主要教學形式,實行班級教學制以後也包舍有某些個別教學活動(如答疑)。20世紀60年代後期各種個別教學形式發展很快。其一般特點為:注重“學”甚於注重“教”,強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將學習分解為較小的單元進行,對各單元及總的學習目標有具體詳盡的規定.學生自定學習進度,強化學習考查,總結反饋評定信息便於及時改進學習等,有利於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因材篪教,使學生得到各自應有的發展。隨着人們對認知過程的認識深化,元認知策略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教學活動中的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理論逐漸教建掏主義理論所取代.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頃刻間盛行起來,特別是隨着網絡教學的起,“學習為中心”則成了教育思想中的一個主要理念,人們普遍地用學習(Learning)這個概念去替代教育(Educa—tion)、教學(Teaching)的概念,因而個別化教學的概念自然就被個別化學習的概念所取代。從個別化學習概念的產生本身,説明了個別化學習並不意味着與教師教的脱離,更不是排斥。個別化學習和個別化教學始終是一個整體,即使在現代遠程教育中也是如此。關於這一點,霍姆伯格説得好:“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遠程教育中師生間的相互溝通,通過通信、發電子郵件、發傳真、打電話等,導致師生間一對一的關係,這種關係任何教育都是無可匹敵的”。
當然,因為上面的説法而把個別化學習和個別化教學兩者等同起來也是不適宜的。首先,兩者所反映的行為主體不一樣,個別化學習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個別化教學的行為主體則是教師。其次,兩者所表現的行為理念不一樣,個別化學習表現的是自主學習的理念,霍姆伯格説:“個體化(筆者已加註)是指學員對學習獨立自主和靈活多變的安排”,學生的學習行為是根據個性需求、個人能力和個人感覺自主決定的,成為學習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其目的是解決個性發展的問題;而個別化教學的目的則更多的是解決個體差異的問題,學習的意義通常情況下由教師替學生構建。第三,兩者在教育領域中所體現的地位不一樣,個別化學習,表現出來的儘管是一種學習形式問題,但更多的是體現着整個教育理念的更新,體現着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體現着學生主動構建學習意義的現代教育理論的主要內涵,意味着一切辦學單位將成為助學機構,由此而帶來整個教育體制、形式、模式和方法的改變和革新。國際著名遠程教育專家基更曾這樣説過:“分組別類個別化學習一直是20世紀西方教育研究的中心。”直到如今,“相關的討論仍在繼續”。他還説:“遠程教育從起步到今天,孜孜以求的一直是個別化學習的教育方法,因人而異的學習原則和具有個性特色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交流與聯繫。”足以反映了個別化學習在教育領域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個別化教學則只是體現着教學方式方法問題。因此,兩者之間還是有着質的區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