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個人社會化

鎖定
個人社會化,是指大眾傳播通常能夠潛移默化地使個人接受或認同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從而使個人和社會取得協調一致。
中文名
個人社會化
外文名
Personal socialization
特    徵
大眾傳播通常能夠潛移默化
優    點
個人和社會取得協調一致
目    的
接受公認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

個人社會化必要條件

個人社會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要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其中,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生活實踐,是實現個人社會化所不可缺少的三個必要條件。無論缺少哪一方面,都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社會化程度和水平。 [1] 

個人社會化遺傳因素

個人社會化的客體只能是人類生命個體。人類個體帶有一種由上代為下代提供的有利於人類從事社會活動的特殊遺傳素質,為個體社會化奠定了生物學上的基礎,為“生物人”轉變為“社會人”提供了可能性。
主要在四個方面:
第一,人無先天行為模式。由於人類個體缺乏本能,即無先天行為模式,從而具有可塑性,能夠通過文化教化,來實現社會化。
第二,人有較長的生活依賴期。人的一生中,大約有15%-25%的時間依賴父母和家庭。這不僅為個體接受人類文化提供了必要時間,而且通過依賴還能使個體形成與他人和整個社會不可分割的社會聯繫和感情聯繫。
第三,遺傳結構包含大量人類信息。人體的細胞中都包含有遺傳基因,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正是這種信息的存在,決定了個體極易接受人類教化。
第四,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生物需求的滿足是社會化過程的重要內容,而為滿足個體生物需求所必須的每一個行動同時也滿足着他的情感需求,二者密切聯繫,成為個人社會化不可缺少的遺傳因素之一。如身體的接觸和相互作用便是一種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如果這種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出現嚴重的肉體和情感問題,進而影響社會化的正常進行。 [1] 

個人社會化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指影響個人社會化過程的全部社會環境,也稱文化環境。它是個人社會化的必要條件。個人社會化的環境要素是十分複雜的,一個人所處的環境要素如何,他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化過程和社會化結果。我們常常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指出了環境因素對人的重要影響作用。
環境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家庭。在各環境要素中,家庭是個人社會化的第一要素。因為,童年期是人生社會化的奠基時期,這一時期的社會化主要通過家庭來進行;個人首先通過家庭獲得社會地位;家庭成員狀況深刻影響個體的行為模式;父母施教是最初的社會化途徑。
第二,學校。學校教給個人以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以獨特的組織方式幫助個人為進入成人世界做準備;培養組織紀律性;培養知識吸收能力和創造基礎;通過篩選淘汰影響學生以後的發展方向和職業生涯。
第三,同輩羣體。同輩羣體是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文化等條件建立起來的同伴或朋友關係,對個人社會化有着特殊的影響。在同伴羣體中,社會化過程的限制和陳規最少,選擇餘地最大,個人是在無意中社會化,而且多按自己的興趣社會化。同輩羣體的社會化過程還帶有鮮明的年齡、性別和文化特徵。
第四,階級。階級是階級社會的重要社會化因素。階級地位的不同,經濟地位的巨大懸殊、社會等級的巨大差別,會影響到人的尊嚴和權利、物質條件的優劣、接受教育的機會、社會流動的狀況、行為模式以及認識結構的心理發育等各個方面。
第五,工作單位。個人有大量時間是在工作單位度過的,因而工作單位對個人具有顯著影響,也是其重要的社會化因素。
第六,社區。社區是社會和文化的縮影,是個人生活的基本社會環境,影響着人的社會化的各個方面。
第七,大眾傳播。這是現代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化因素。在現代社會,電視、廣播、書報、雜誌等大眾傳播媒介,成為傳播信息的主要工具。通過這些媒介,個人不但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而且在知識、技能、價值標準、角色能力等的學習方面開始出現“無師自通”的情況。 [1] 

個人社會化生活實踐

生活實踐是實現知識內化與積累,達到個人社會化目標的根本途徑。所謂內化,泛指把他人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知識,把感性的知識加工成理性方面的知識。知識內化與積累是一個以教化和互動為前提,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實現的過程。個人在生活實踐中實現社會化的具體途徑有三:一是觀察學習,二是角色扮演,三是知識積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