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倈兒

鎖定
倈兒,拼音lái ér,是漢語詞語,釋義元雜劇中指扮演兒童的角色。 [1] 
中文名
倈兒
拼    音
lái ér
注    音
ㄌㄞˊ ㄦˊ
解    釋
元雜劇中指扮演兒童的角色

目錄

倈兒解釋

1. 元雜劇中指扮演兒童的角色。2. 年輕男子。

倈兒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倈兒哭雲:‘你你,打破頭也。’”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三折:“倈兒上雲:‘喒每看風子耍子去來。’”元 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副旦囑倈兒科雲:‘春郎兒,我囑付你者。’”清 焦循《劇説》:“倈兒多不言以何色扮之,惟《貨郎旦》。李春郎前稱倈兒,後稱小末,則前以小末扮倈兒。蓋倈兒者,扮為兒童狀也。”
明 朱有燉《香囊怨》第二折:“孩兒到那時,你再揀箇稱心的倈兒,留也不遲,如今且看他這錢面麼。”
參考資料
  • 1.    倈兒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