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修道運動

鎖定
修道的禁慾主義是起因於反對教會逐漸世俗化,在3,4世紀時興起。而更早的潛伏因素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統一教會及羅馬帝國前,因基督教的寬柔政策,所以教會水準偏低、基督徒素質不齊。當時一些人走出來,注重屬靈生活,退居大漠。‘隱士’的希臘文是“沙漠”、‘修士’的希臘文是“獨自”,此二詞成為敬虔的象徵。他們持守貧窮、聖潔、順服的誓言,每天祈禱、工作,有些甚至向外傳福音。
中文名
修道運動
外文名
Monastic movement
發生時間
3,4世紀
所屬宗教
基督教

修道運動歷史溯源

“獨修”是最初修道的形式,獨修者會到曠野修道,他們就被稱為“隱士”。聖安東尼被視為第一位修士。因為他這樣的行為,吸引了許多的人仿效。突然之間,這樣的修道方式如浪潮湧起。這當中有一位隱士,西門·斯泰萊特(Simeon Stylites)在修道當中,因為有太多民眾因為景仰而前去拜訪、觀望,他倍感困擾。最後,他不得不移到一根柱樑之上繼續他的修道,這樣過了三十年。其間透過他的門徒以吊籃遞食物給他吃。後來,修道的形式從獨修轉而發展成為團修的形式。這是由一位修士,帕科繆(Pachomius)所開始的。他建立了有管理有規律的團體生活方式,讓修士們一同起居、勞動和崇拜。讓修道者不再是各過各的、各做各的。這樣的改革大大的幫助修士生活中可能會變成懶散、怪異的危險。

修道運動主要人物介紹

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the Great)
安東尼(Anthony),基督教修道主義的創始人。(主後250年--主後356年),出生於埃及中部的 Koma,為科普特(Coptic)人。原是農民,因領受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十九章二十一節中,耶穌對尋求永生的少年財主所説的話:“你若願意做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而捨棄一切,在他所生長的村莊發願過禁慾生活(約主後270年) 。十五年後,離開社會人羣索居於沙漠洞穴(故有隱士之稱),過著禁食、禱告、讀經...極其嚴峻的沙漠修道生活,為後來的跟隨者樹立修士典範。Anthony被描述是:“經常禁食...既不用水洗澡...也不洗腳。”275年開始二十五年的與世隔絕生活。仿效安東尼修道方式的人多了起來,有些人獨自隱居、有些人則結成團體,其中最大的團體位於尼提亞(Nitria)和思西提斯(Scetis)的曠野裏。305年時,廣收門生。他將這些跟隨者組織起來,誓言捨棄一切跟隨基督,只過貧窮與禱告的生活。
帕科繆(Pachomius)
團體修道方式的先驅。他曾是一位軍人,於325年開始接受修道主義,因其反對極端主義─個人獨自隱居的方式。故他開設第一所共同生活的修道院,管理方式類似軍隊的組織中的規律。

修道運動主要影響

對阿里烏教派爭論有影響力。 在君士坦丁大帝悔改後,教會湧入人潮,而面對世俗化的衝擊,因此此時許多人如同安東尼一般,隱居於沙漠、成為苦行修士。
修道運動的影響:
第一,修道院成為中世紀早期文化知識得以保留和傳承的所在。
其次,修道院的傳教活動,使得更多的異教徒皈依了基督教。
再者,修道院還為世俗政府提供了許多有專門技巧和知識的管理人員。
第四,修道院管理和墾種地產的方式,為當時的社會樹立了農耕組織和技術創新方面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