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修行

(漢語詞彙)

鎖定
修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xiū xíng,釋義:1、修養德行;2、美好的品行;3、操行;4、遵行;5、出家學佛或學道;6、行善積德。
修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
中文名
修行
拼    音
xiū xíng
英    譯
Practice
注    音
ㄒㄧㄨ ㄒㄧㄥˊ [1] 
釋    義
修養德行;出家學佛或學道

修行釋義

修養德行;美好的品行操行遵行;出家學佛或學道;行善積德。

修行出處

莊子·大宗師》

修行例句

1.修養德行。
莊子·大宗師》:“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難識,修己德行,無有禮儀,而忘外形骸。”
韓非子·問田》:“臣聞服禮辭讓,全之術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三國 魏.阮籍《大人先生傳》:心若懷冰,戰戰慄慄,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擇地而行,唯恐遺失。 [7]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又有 臧逢世 , 臧嚴 之子也,篤學修行,不墜門風。”
2.美好的品行。
《呂氏春秋·贊能》:“ 叔敖 遊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
漢 劉向 《説苑·善説》:“願大王選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為吏。”
3.泛指操行。
《東觀漢記·第五倫傳》:“ 第五倫 、字 伯魚 , 京兆 長陵 人,修行清白。”
4.遵行。
《史記·殷本紀》:“封 紂 子 武庚祿父 ,以續 殷 祀,令修行 盤庚 之政。”
《後漢書·列女傳·鮑宣妻》:“拜姑禮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邦稱之。”
5.出家學佛或學道。
《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為性率達,不拘小檢,修行者頗共疑之。”
唐 王建 《贈太清盧道士》詩:“修行近日形如鶴,導引多時骨似綿。”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卻來此見我做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八回:大王位極人臣,何不退步,跟貧道往峨嵋山中修行。
茅盾 《陀螺》:“什麼戀愛,她是勘破了的。她説,將來進尼姑庵修行。”
6.行善積德。
李漁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債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來替主人積德,二來當自己修行。” [2] 
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一○.席方平》:祇宜公門修行,庶還落蓐之身;何得苦海生波,益造彌天之孽。 [6]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們公門裏好修行,所以通個信給他,早為料理。”

修行宗教解釋

1.修養德行,成就道德。
李二和《流浪的夢》:“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煉是無須講求形式的。時空中無處不教堂,無處不佛堂;無處不天堂也無處不地獄。”
2.宗教中為超凡脱俗、擺脱生死輪迴而努力的各種方法。
《蘇菲派經注》(釋):“蘇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可分為肉體修行和精神修行兩種。”
俗語中將修行當作做好事,如認為舊時官廳中權力大容易做好事救人,故有“公門裏面好修行”之説。明·葉憲祖《金鎖記》:“禁長哥呀,自古道公門裏面好修行。”《野叟曝言》中獄官見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門中好修行,望老爺高抬貴手。” [3] 

修行著作記載

修道,至春秋時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兩大派。以孔子為首的儒家繼承和發揚堯舜禹湯文武之道,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入世之法。其門徒曾子所著的《大學》,子思所著的《中庸》,闡述儒家的養生修身心法。曾子謂:“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子思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曾子的“止於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調適性情,使之處於中和、至善之地,有益於心身的健康。又如孟子所説的:“人有雞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儒家養生之道要懂得“收放心”,“養吾浩然之氣”。
道家以老子為首,其《道德經》已成為道教之祖書。列禦寇的《沖虛經》、莊子的《南華經》、文子《通玄經》,庚桑子《洞靈經》、《河上公老子章句》、《老子指歸》、《周易參同契》,以及後來的“丹經、道書”,無不闡述發揚養生修道觀。老子提倡“虛無”或“無為”,虛中有實,無中生有,認為萬物從虛無中來,在養生上則是虛其心而實其腹,從而強其身而壯其骨。“無為”實是無不為,指存無為之心,而行有為之法 (或存有為之心,而行無為之法),即存無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有很多的網站也都在傳播《道德經》等著作,如中國網《道德經》全文 [4]  、龍騰辟穀論壇道德經(第十五章)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