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修櫓轒輼

鎖定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fénwēn,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中文名
修櫓轒輼
拼    音
xiū lǔ fén wēn
出    處
孫子兵法·謀攻篇
釋    義
製造攻城的蔽櫓、轒輼
上兵伐謀
原典(孫子兵法謀攻篇)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説文
修櫓轒輼: [1]  修,修整、建造。櫓,一種用藤草製成的大盾牌。轒輼(fén wēn),即古時戰爭中攻城用的大型排車。杜牧注:“轒輼,四輪車,排大木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來運土填塹,木石所不能傷,今俗所謂木驢是也。”
製造大盾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碼得三個月。堆築攻城的土山,起碼又得三個月。如果將領難以擬製焦躁情緒,命令士兵象螞蟻一樣爬牆攻城,儘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參考資料
  • 1.    孫武(春秋).《孫子兵法》:華文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