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修心

(2023年磨鐵圖書策劃的作品)

鎖定
在這本書裏,我們將跟隨吳軍老師一起學習王陽明的思想,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邏輯來剖析問題的根源,用鮮活的案例來解讀心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通過簡單的學習,收穫自在的活法 [1] 
中文名
修心
作    者
吳軍 [1] 
出版時間
2023年8月 [1] 
出版社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 

修心內容簡介

為什麼都在談原生家庭
為什麼離婚率越來越高
為什麼人到中年特別累
為什麼和孩子漸行漸遠
為什麼職場關係很複雜
為什麼愛也會讓人痛苦
在這本書裏,我們將跟隨吳軍老師一起學王陽明的思想,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邏輯來剖析問題的根源,用鮮活的案例來解讀心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通過簡單的學習,收穫自在的活法。 [1] 

修心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良知心
良知心,是老天賦予人類的特徵和屬性,能探測感悟客觀世界,照見客觀規律,人人具足,從人心角度叫本心,從客觀規律存在角度叫道心,從功能角度叫照心。
1-1
為什麼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不一樣?
因為我們的慾望不一樣,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1-2
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該帶孩子的時候帶孩子,該工作的時候工作,每一個當下做到全心全意。
1-3
我們為什麼總會焦慮和痛苦?
因為我們心裏有太多的慾望,慾望得不到滿足就產生了焦慮和痛苦。
1-4
為什麼現在離婚率那麼高?
很多人結婚都在算計對方,想從對方那裏得到好處,當得不到好處的時候就會離婚。
1-5
“宰相肚裏能撐船”真的是因為度量大嗎?
是因為宰相心境高,心裏裝着大事,自然不會計較小事。
1-6
為什麼我們會反感“為你好”?
因為很多人所謂的“為你好”,都是想改變對方來順應自己的想法。
1-7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世界上壞人多?
因為我們心中充滿警惕、懷疑和不信任感,所以我們看到的世界也是這樣。
1-8
為什麼我們以為的對自己好最後卻害了自己?
因為我們的為自己好,往往是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放縱慾望都是危害自我。
1-9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人生無常?
因為我們想用一成不變的方法,應對千變萬化的生活,任何不在把控內的事情都叫無常。
1-10
眼見為實這句話對嗎?
不對,我們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的東西。
1-11
為什麼人到中年會感覺很累?
因為我們需要扮演好兒子、好爸爸、好老公、好員工、好老闆等多重角色。
1-12
如何才能做到一個行業裏的佼佼者?
用“惟精惟一”的態度去鑽研,“惟一”是專注在一件事上,“惟精”是把這件事研究透徹。
1-13
偏見和誤解是怎麼來的?
如果我們一開始對人對事就帶有偏見,那所有的想法都會是錯誤的。
1-14
為什麼會因為小事和愛人吵架?
因為我們總是主觀地認為,對方心情不好、態度不好都是針對我們,於是專注在了吵個對錯上。
1-15
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
父母要有邊界感,放下對孩子的支配,並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任務。
1-16
與合作伙伴決策上有矛盾怎麼辦?
放下自己對合夥人的偏見和看法,凡是在實踐裏能成功的決策都採用。
1-17
為什麼我們總是被人騙?
因為我們總是從表面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認為對自己好的就是好人,對自己不好的就是壞人。
1-18
工作做得多,是不是吃虧?
做的事情多,見識就會越多,能力就會越強,越能掌握核心競爭力,有了核心競爭力才能掙到錢。
1-19(這兩段,找不出案例,也總結不出問題)
1-20
我們的命運由什麼來決定?
由我們的慾望來決定。
1-21
老婆該要求老公上進嗎?
老公要不要上進不是老婆要不要求,而是要看家庭需求。
1-22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如何產生的?
因為沒有分清楚本分和情分,把別人的情分當做了本分,所以不懂感恩;把自己的本分當做了情分,所以產生抱怨。
1-23
為什麼我們害怕發生不好的事情?
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沉溺在害怕的情緒裏,就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24
為什麼愛得越深越會痛苦?
愛人是正常,但太過愛一個人就會痛苦。
1-25
怎樣才是真正孝順的人?
孝順不是刻意追求的品質,也不是刻意做出來的形式,而是發自內心自然而然的關心和善待。
1-26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説別人的壞話?
因為他們喜歡比較,總盯着別人的缺點挑剔,想要通過比較出別人比自己差來獲得自尊。
1-27
為什麼會嫁錯人?
因為結婚前忽略了對方的缺點,結婚以後才發現難以接受。
1-28
為什麼鬧情緒的時候不能做決定?
感情用事只會讓事情變得糟糕,只有冷靜下來才能找到解決辦法。
1-29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幸福?
家庭成員有共同目標,做的事不為自己好,而是為家庭好。
1-30
為什麼有些人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因為他們在用經驗解決問題,而不是根據情況想辦法。
1-31
“跟着心走”這種説法對不對?
如果我們跟着自己的慾望走,那這顆心就飄忽不定。
1-32
有人要借錢,借嗎?
只考慮兩件事:他有沒有能力還?他願不願意還?
1-33
什麼樣的人會去算命?
心裏有恐懼的人。害怕和對象沒有結果,害怕未來不夠好,害怕失去現有的,害怕無法得到更多的……
1-34
怎麼判斷對方適不適合結婚?
不要看他對你好不好,而是看他在為人處事中好不好,德行好的人才能結婚。
1-36
無欲則剛,對嗎?
很多人連慾望都找不到,怎麼談得上無慾?
1-37
我們怎樣才能事業有成?
沒成功前要專心致志搞事業,成功後要繼續發揚優點。
1-38
怎樣擺脱原生家庭的陰影?
童年的傷害是父母造成的,但長大以後的陰影是自己造成的。
1-39
智者和愚者的區別是什麼?
愚者,我犯錯都是別人的造成的;智者,我犯錯都是自己的問題。
1-40
我們應該做一個為所欲為的人,還是道貌岸然的人?
為所欲為的人其實是放縱慾望滿足自己,道貌岸然的人至少是約束自己符合道德規範,為所欲為比道貌岸然更可怕。
1-41
為什麼我們無法看到事情的真相?
因為我們內心的慾望讓我們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1-45
孩子大學畢業不工作怎麼辦?
讓他二選一,要麼老老實實去上班,要麼出去自己過。
第二部分心即理
心即理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心是客觀存在;第二層,心能照見客觀規律。
2-1
為什麼夫妻吵架聽起來都特別有道理?
因為他們講的道理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
心即理是陽明心學裏很重要的觀點,其中一段這樣説:
從這段可以看出,陽明先生認為,沒有私慾的良知心就是天理。
2-2
為什麼很多企業管理混亂?
因為牽扯進了人際關係,既要達成企業目標,又要滿足親戚朋友,很難達到平衡。
2-3
單親家庭的孩子脾氣怪?
沒有家庭是完美的,再好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對家庭都會有抱怨,再不好的家庭還是能發展出健康的孩子。
2-4
別人傷害了我怎麼辦?
當我不在意別人的態度,那別人怎樣都不會傷害到我。
2-5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文憑高人品差的人?
因為我們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進好的學校,掙更多的錢,而不是用來約束自我品行,人品並沒有提升。
2-6
無慾無求是對的嗎?
無慾無求不是沒有所求,而是對結果不執着。
2-7
為什麼教方法的書會特別火?
因為我們可以用這些方法來獲利,從而滿足我們自己的慾望。
2-8
教育孩子的本質是什麼?
父母正向的言傳身教。
2-9
怎麼才能阻止別人做壞事?
不要討論對錯,要從因果來分析,種壞的因必將得壞的果。
2-10
合作對象人品不行怎麼辦?
既然是做事,就沒必要去評判對方,能成事就合作,不能成事就不合作。
2-11
為什麼很多人不講道理?
因為他們講的都是滿足他們需求的道理。
2-12
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難得糊塗。
2-13
為什麼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因為能用的才是真理。
2-14
別人做了讓我難過的事情怎麼辦?
如果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託在別人身上,那註定情緒會被外界左右。
2-15
周圍人攀比很嚴重,怎麼辦?
抱怨別人攀比,是因為你有顆攀比的心,要麼好好掙錢繼續攀比,要麼自己過回樸素的生活,有錢吃肉,沒錢吃菜,有錢買車,沒錢坐公交車。
2-16
為什麼我們教育不好孩子?
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而忽略了孩子其他的特性,那孩子怎樣做都不能讓我們滿意。
2-17
孩子為什麼會反感父母的教育?
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按照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在宣泄情緒的時候還説是為他好。
2-18
人和人之間為什麼會吵架?
不管是朋友吵架,夫妻吵架,還是和孩子吵架,都不是道理的爭論,而是雙方不會放在桌面上的內心慾望的衝突。
2-19
為什麼我們學了很多方法,還是做不成事?
因為具體方法是形式,思維方式才是根本。
2-20
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這個世界沒有失敗,只有不斷地嘗試再嘗試,直到成功。
2-2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怎麼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憂慮未來,而是要思考怎樣做才能讓未來更好。
2-22
為什麼有些人會説一套做一套?
一方面要滿足自己的慾望,一方面又要符合道德標準,就變得虛偽不自知。
第三部分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我們認知的道理和我們的行為相符合。
3-1
老公出軌怎麼辦?
一哭二鬧三上吊都沒用,只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我要的結果是什麼?我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想要的結果?
3-2
別人總是喜歡強迫我做事,怎麼辦?
人生有太多不想做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是被強迫,實際我們都是做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3-3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夫妻意見不統一,怎麼辦?
分別按照自己的方案推演一下,看哪種結果更適合孩子,選擇更容易執行,更能達到目的,效果更好的方案。
3-4
在創業中如何模仿和創新?
多實踐多嘗試,聽取周圍人的意見,邊總結邊改進。
3-5
孩子犯錯,應該如何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不是用方法,不是講道理,而是要幫助他建立認知,正面的認知會避免很多問題。
後記
[1] 

修心編輯推薦

影響全網800萬粉絲的覺醒之書
換個活法,其實你不必那麼累
複雜世界的自在活法,每個有困惑的人都能開竅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吳軍老師帶你走出迷途、穿透迷茫
從覺察到覺悟,從漸悟到頓悟 [1] 

修心作者簡介

吳軍,德慧源創始人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
《健康中國》顧問
高級企業培訓師
20年訓練導師經驗
面授學員近10萬人次
曾為上千家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國學推行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