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信號理論

鎖定
信號理論主要包括信號傳遞和信號甄別兩大方面,信號傳遞(Signaling model)指通過可觀察的行為傳遞商品價值或質量的確切信息,信號甄別(Screening model)指通過不同的合同甄別真實信息。二者的主要差別在於,前者是信息優勢方先行動,後者是信息劣勢方先行動。實際上,信號傳遞和信號甄別是不利選擇模型的特例,或者更確切地説,信號傳遞和信號甄別是解決不利選擇問題的兩種相似方法。但由於其獨特的研究視角和廣泛而深刻的現實應用意義,使其日益成為不對稱信息經濟學極富特色而又頗有影響的研究領域之一。
中文名
信號理論
外文名
Signal Theory
性    質
名詞
學    科
經濟學
研究時間
1974年
相關研究
斯彭斯的研究
1974年,斯彭斯在其論著《市場信號:僱傭過程中的信號傳遞》中開創性地研究了將教育水平作為“信號傳遞”的手段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作用,分析了市場中具有信息優勢的個體如何通過“信號傳遞”將信息可信地傳遞給處於信息劣勢的個體以實現有效率的市場均衡,從而成功地開拓了信號傳遞理論研究領域,他的勞動力市場模型亦成為信號傳遞理論最經典的模型。此後,斯彭斯不斷拓展這一理論並展開證實不同市場信號重要性的大量應用性研究。
賴利(Riley)的研究
最早從經驗上檢驗了斯彭斯的信號傳遞模型。他認為,信號在工人的生產力難以測定的經濟部門是最重要的,因為在這裏工資和教育密切相關。隨着時間的推移,企業對僱員的生產力瞭解得越多,工資和教育的相關關係會變的越弱,尤其是在生產力難以測定的部門。1977年,羅斯資本結構信號傳遞模型從信息不對稱角度回答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即一直為經濟學界所關注的企業資本結構決定因素問題。1982年,米爾格羅姆(Milgrom)和羅伯茨(Roberts)提出著名的壟斷限價模型(Limit pricing model),第一個將斯彭斯信號傳遞模型成功地應用於產業組織理論。1987年,Cho和Kreps提出了信號傳遞對策得到唯一均衡的直觀標準(Intuitive Criterion);Mailath則刻畫了信號傳遞對策存在分離均衡的充分條件,考慮了私人信息服從某個連續分佈的情況。
信號甄別模型研究
是由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和斯蒂格利茨於1976年開創的,他們研究的是保險市場的私有信息問題。根據他們的研究,在信息甄別模型中,均衡是指存在一組合同和一個選擇規則,使得每一類型的僱員在所有可選擇的合同中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合同,並且結果只存在唯一的分離均衡。這主要因為在信號傳遞模型中存在非均衡路徑,且非均衡路徑上的後驗概率具有任意性從而對應於不同的後驗概率出現不同的均衡。然而後驗概率對於信息劣勢方先行動的信息甄別模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逆向選擇 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即使當經理人有效地使用了生產要素,股東並不知道經理人的行為,會認為經理人沒有有效利用生產要素,這將導致經理人的不努力,從而導致生產要素運用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