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信球

鎖定
信球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xìn qiú。另一種寫法參見:釁囚。信球是中原地區方言,“信”是傻的意思,“球”是頭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傻子腦瓜的意思,形容人傻。具體意思:指處事隨意近乎莽撞的人。
河南話,安徽,湖北地區也有人用。是指某個人想事情不清楚,也會被稱“信球”,也就是不聰明。與笨蛋同意,但比笨蛋感情色彩更濃,也更常用的多,為表達不明事理、笨的第一用語,尤其用於家人之間。“信球”可能是從“去球”上延伸出來的詞語,“去球”的意思是沒用,瞎胡扯或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不在乎了,完了。那麼“信球”也就是“不加思考相信神,白白供奉”的意思,引申為傻瓜。
通常用來罵人二半吊、腦子不夠使,辦事不周延、超出常理。
中文名
信球
拼    音
xìn qiú
釋    義
河南話,安徽,湖北地區也有人用
相關文獻
厚重河南
使用地區
河南、湖北、安徽

目錄

信球詞義

通常詞義:
例:“這貨真信球,自己丟了100塊錢,回家就打孩子、摔暖瓶。”(不能用這個)
“信”這個字還有指某個人比較孤單寂寞,沒有人願意和他相處,也沒有朋友約他出來玩。所以“信球”也指那些被周圍人孤立、性格及為人處事不被人喜歡、也想和別人玩但不招他人待見的人。
例:“他在興奮的講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以為有人願意聽嗎?真是個信球。”

信球來源

關於“信球”一詞的來源,在河南大河報的《厚重河南》專欄上,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時,河南已經是土地荒蕪,人煙稀少,十室九空。朱元璋深知中原之重,便決定從山西向河南進行大批移民。但故土難離,歷朝歷代,要移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當時的中原大地正是哀鴻遍野、滿目瘡痍?據説,在山西洪洞縣設立移民機構後,老百姓都躲了起來,不跟官府打照面。朱元璋便心生一計,宣佈某日某時在某處開會,不願意移民的務必準時參加,不參加會的則視為自願移民。老百姓放心了,紛紛按時到會。不料,等人都到齊了,朱元璋宣佈:到會的一律移民!可是,皇帝是九五之尊啊,皇帝説話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老百姓不相信他,還能相信誰呢?相信了他,卻上了大當!試圖逃跑反抗的人被毒打、直至殺戮,老百姓只得拖兒帶女,哭聲震天,被迫離開了故土,從此背井離鄉。
遷徙和拓荒是何等艱難,許多人因此喪命。便是活下來的人,大多也是終生未履故土。“信”的代價如此之高,下場如此之慘,他們怎麼還敢“信”?於是,“信球”一詞就成了移民河南的那些人的心頭之疼,作為一種沉重的教訓流傳下來了。關於這個故事我表示懷疑,正如我懷疑有些風景點的傳説一樣,都是先有遺蹟,後編造傳説來附會。因為根據我的理解,“信球”該詞所表達的內在含義,與“信”“球”二字以及組合後的字面意思,風牛馬不相及得沒有什麼可聯想之處。但是,懷疑歸懷疑,而由“信球”這個故事所傳遞出來的信任危機卻是令人深思的。————《厚重河南》
事實上這個術語的起源很可能更早,《詩·商頌·長髮》:“受大球小球,為下國綴旒。”商王很可能指把一些隕石發給下國,作為信物,稱如若不信神納貢,將會降下大災難。大概看破把戲的始稱信的為信球,嘲諷求神賜福為去球。你去球吧,指你所説的那一套行不通;去球了,指打水漂,完了。
另一方面,根據河南省廣大農村的傳統方言來看,“信球”的寫法是不合理的。在洛陽南陽等地,保留着尖團音,人們發音為xin(四聲) qiu(二聲)而不是sin qiu(信球)。xin所指是什麼字不得而知,但絕對不是信,因為發音完全不同。xin是形容詞,意思是愚蠢,貶義。qiu二聲,作為主體,帶有強烈的貶義,並不是球字,因為在河南,球讀作一聲。據考證,qiu為粗話,從張家口曲靖一帶的官話區都有相似用法。與xinqiu相似的有二qiu,傷實qiu等説法,意義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