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信息源

(指信息的來源地)

鎖定
“信息源” 一詞是由英文 “Information Source” 一詞翻譯過來的。
信息源一般指通過某種物質傳出去的信息,即是信息的發源地/來源地(包括信息資源生產地和發生地、源頭、根據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文獻術語》定義為:個人為滿足其信息需要而獲得信息的來源,稱為“信息源”。一切產生、生產、貯存、加工、傳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源。
信息源內涵豐富,它不僅包括各種信息載體,也包括各種信息機構;不僅包括傳統印刷型文獻資料,也包括現代電子圖書報刊;不僅包括各種信息儲存和信息傳遞機構,也包括各種信息生產機構。
中文名
信息源
外文名
Information Source
定    義
滿足個人信息需要的信息來源
拼    音
xìn xī yuan

信息源信息的定義

信息是事物現象及其屬性標識的集合。
信息資源即“作為資源的信息”,可以理解為有價值的信息。然而信息的價值是體現在使用中的。這反映了信息的特性: 信息是具有語境(context,也譯成“上下文”)的數據。從計算機操作的意義上説,信息資源可以是任何具有標識的東西,在互聯網上,標識通常為由命名域給出的URI。
信息是信息論中的一個術語,常常把消息中有意義的內容稱為信息。1948年,美國數學家、信息論的創始人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1948年,美國著名數學家、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在《控制論》一書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質,也非能量。”

信息源劃分標準

信息源按信息的可保存性,

可分為正式記錄的信息源,非正式記錄的信息源。
前者是可以保存的形式記錄的信息源, 如各種印刷品、縮微品、聲像品、機讀載體的文檔、 資料或出版物;後者指的是沒有或沒有正式記錄, 無法保存的信息源, 如實物、 會議、 電話、 口頭交流。

信息源按信息源產生的時間順序

可分為先導信息源、 實時信 息源、滯後信息源。
先導信息源是產生時間先於社會活動 的信息源。如天氣預報、 科學展望、 市場預測等;
實時信息源是指在社會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信息源, 如實驗記錄、 產品、 講座或報告等;
滯後信息源是指某一社會活動完成之後產生的反映這一活動的信息源。如報刊、 會議論文等。

信息源按信息的存在形式

可以分為記錄型信息源、 實物型信息源和思維型信息源。
記錄型信息源包括以下幾方面:
按記錄信息的方法分:有手寫品、 雕刻品、 印刷品、 光學縮微品、 磁錄品等;
按記錄信息的形式分:有文字型、 聲頻型、 視頻型、 代碼型等;
按載體材料分:有紙質型、 感光材料型、 磁性材料型等;
按記錄信息的出版形式分: 有圖書、 期刊、 報告、 學位論文、 會議記錄、 專刊説明書、 技術標準、 產品樣本等;
按記錄和存儲信息的內容分:有 科技、 商業、 管理等信息源;
按記錄的整體功能分:有公 開、 內部、 保密各種級別等。
實物型信息源一般指的是以物質實體形式存在的信 息源, 如各種產品等。
思維型信息源是存在於人腦之中的信息源, 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活動的分析、 綜合、 推理等思維活動的結 果, 一般以口頭形式表現。

信息源按信息源的生產過程

可分為原始信息源、加工信息源。
原始信息源即為一次信息源, 它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 中直接產生或得到的各種數據、 概念、 知識、 經驗及其總 結。
加工信息源則是有關單位根據社會的不同需求對原始信息源進行加工、 分析、 改編、 重組, 生產人們社會活動 所需的各種信息源。
根據其加工方式和深度的不同分為二 次信息源、 三次信息源。

信息源按信息源產生信息的內容

可分為科技信息源、 管理信息源、 生產信息源、 金融信息源、 市場信息源等。 [1] 

信息源信息的具體表現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進化,不斷積累的科學技術實踐過程中,信息一開始都是表現為真偽難辨的消息羣,由於物質世界的內部規律對於人類來説,需要藉助五官和思維以及識別監測技術手段,並且這些技術不斷的與時俱進,動態發展;
  • 消息只是信息的外殼,信息則是消息的內核。
  • 信息不同於信號,信號是信息的載體,信息則是信號所載荷的內容。
  • 信息不同於數據,數據是記錄信息的一種形式,同樣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圖像來表述。
  • 信息還不同於情報和知識。
總之,“信息即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這個定義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僅能涵蓋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還可以通過引入約束條件轉換為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例如:
  • 引入認識主體這一約束條件,可以轉化為認識論意義上的信息定義,即信息是認識主體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
  • 換一個約束條件,以主體的認識能力和觀察過程為依據,則可將認識論意義上的信息進一步分為先驗信息(認識主體具有的記憶能力)、實得信息(認識主體具有的學習能力)和實在信息(在理想觀察條件下認識主體所獲得的關於事物的全部信息)。
層層引入的約束條件越多,信息的內涵就越豐富,適用範圍也越小,由此構成相互間有一定聯繫的信息概念體系。
比如:人類的最初的語言交流,咿呀學語,都是交互交流的信息動態表達。分別表示食物尋找、安全警告、求偶繁衍、睡眠疲勞等。 [2] 
參考資料
  • 1.    徐金鑄.信息源及其分類研究 [J]. 現代情報,2001,(12):39-40
  • 2.    黃建海.當代實用信息源分類研究 [J] .中國信息導報, 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