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昌檀

鎖定
俞昌檀(1892-1957),福建福清融城人。1918年,遠渡重洋,僑居印尼。由於勤勞儉樸,精明能幹,所經營的遠和公司日臻擴展。除經營布業及土特產外,兼營房地產、橡膠、煙絲、砂糖、木棉等業務。成為福清旅外僑胞中的著名企業家。1935年,捐贈鉅款,在家鄉營建校舍,創辦西園小學。抗日戰爭初期,積極發動僑胞捐購飛機獻給祖國抗擊日軍。1939年,長子兆斌在延安抗日大學結業後奉派赴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工作,被國民黨特務拘捕,經陳嘉庚等多方營救,獲釋返回印尼。俞昌檀支持兆斌參加印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僑居地,他捐贈地皮1萬多平方米和印尼幣50萬盾,支持玉融公會創立泗水僑眾中小學校;解囊支持玉融公會購置地皮充作鄉僑公墓用地。曾擔任泗水布商公會主席、泗水玉融公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俞昌檀帶巨資於1953年回國,定居福州。投資於福建省華僑投資公司,被選為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任省政協委員。 [1] 
中文名
俞昌檀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福清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57年

目錄

俞昌檀人物生平

俞昌檀,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出生於福清融城西園村。父其蘭,清末任縣學官,因見吏治腐敗,辭官歸田。兄弟3人,俞昌檀居次,姐妹1人名瓊英。俞昌檀少時即參加勞動,以助家計。13歲時,父病逝,一家5口生活重擔壓在年幼的昌茂、昌檀兄弟肩上。俞昌檀16歲時,從事販海鹽及經營篾炭殼灰業務。20歲時與族親俞昌奎等合資經營西門油行與協泉豐貨棧。苦心經營,事業拓展,生產發達。 [2]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勒捐逼税,經營艱難。民國7年(1918年),他遠渡重洋,僑居印尼。由於勤勞儉樸,精明能幹,事事躬親,且善於摸清行情,隨機應變,慧眼獨具,使所經營的遠和公司日臻擴展。除經營布業及土特產外,又兼營房地產、橡膠、煙絲、砂糖、木棉等業務。成為福清旅外僑胞中的著名企業家。 [2] 
從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俞昌檀富甲一方。他思想進步,熱愛祖國。抗戰初期,積極發動僑胞捐購飛機獻給祖國抗擊日軍。民國28年,其長子兆斌在延安抗日大學結業後奉派赴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工作。次年被國民黨特務拘捕,經陳嘉庚等多方營救,獲釋後返回印尼。俞昌檀毫無責怪之詞,仍然支持兆斌參加印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 [2] 
在僑居地,他捐贈地皮1萬多平方米和印尼幣50萬盾,支持玉融公會創立泗水僑眾中小學校;解囊支持玉融公會購置地皮充作鄉僑公墓用地,使泗水鄉僑終有所葬。 [2] 
他熱愛桑梓,關心家鄉教育事業,民國24年就捐贈鉅款,營建校舍,創辦西園小學。由於他支持進步,關心鄉僑,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眾望所歸,在僑居地被僑胞推選擔任泗水布商公會主席、泗水玉融公會主席等職。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俞昌檀心懷祖國,毅然將僑居地資產交託女兒華貞經營管理。自帶巨資於1953年回國,定居福州。投資於福建省華僑投資公司,為福建省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受到人民政府的歡迎和尊重,被選為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任省政協委員。1957年秋,因患高血壓病,不治逝世,享年65歲。 [2] 
1958年,其遺孀、兒女承其遺志,捐款30萬元,在福清城郊創辦昌檀中學(後改為昌檀工業學校),同時又捐款30萬元興建福清華僑中學昌檀樓(教學樓)。1985年,其女華貞捐款13.5萬港元建造西園小學教學樓;1989年又捐鉅款為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原昌檀中學校址)建昌檀圖書館。 [2] 
參考資料
  • 1.    福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州人名志.福州: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7:366-367
  • 2.    本書編委會.福建福清市(6).北京: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