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慄

鎖定
俞慄,字祗若,南京溧水孔鎮人,北宋崇寧五年(1106)賜進士第一,是溧水有史記載的第一名狀元。
本    名
俞慄
祗若
所處時代
北宋
出生地
南京市溧水區孔鎮

俞慄人物生平

俞慄榜取後,初在太學的預備學校當經學博士,後又任秘書省正字、吏部員外郎等。他對朝廷極盡“忠”字,宋徽宗很信任他。不久,提拔他擔任給事中、殿中侍御史的職務。後因“勿合於時”,被貶為襄州知府。他在襄州興利除弊,體察民情。在這期間,他發現鹿門寺的僧人有傷風敗俗行為,俞慄查證後,奏明朝廷,將該寺的田地一半沒收歸公,以助軍餉。宋徽宗認為他政績突出,又把他召回朝廷。
俞慄回到京城,面奏皇上,“言官吏苟且成風,不肯予奪公事”,他揭發州縣官吏、監司大員皆官官相護,貧苦進姓冤情甚多卻無法申訴。他請求朝廷“戒諭三省,謹擇監司,俾表率州縣。”宋徽宗非常讚許他的建議,賜他襲衣金帶,再次任命他為給事中。不久,被提拔擔任御史中丞(相當於中央監察機關負責人)。
俞慄擔任御史中丞期間,試圖採取一些措施來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王朝。無奈,宋王朝政治黑暗,國事日非,確已到了回天乏術的境地。當時的宋王朝奸佞當權,被後人稱作“六賊”的蔡京、王黻、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勾結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惡勢力,他們迷君誤國,對人民進行敲骨吸髓的盤剝。而昏庸無能的宋徽宗驕奢淫逸,沉湎於聲色享樂之中。俞慄嫉惡如仇,敢於直面惡勢力,户部尚書劉炳是蔡京的心腹,而俞慄揭發劉炳當年考試作弊的醜行,這自然得罪了蔡京。俞慄因此改為翰林學士,遷知制誥兵部尚書。不久,再次被貶出京城,到開德任知府。他雖遠在朝廷之外,蔡京一夥仍設法羅列罪名罷免他的官職,最後被貶為常州團練副使。
政和七年(1117),朝廷任命俞慄擔任潭州知府。十多年的官場生涯讓俞慄深感睏乏,他以母病為由,多次上書皇上,請求回到家鄉。幾年後,朝廷改任他為江寧知府。沒有多長時間,俞慄告歸林下,辭官回鄉。
俞慄死後葬在溧水城西琛山(今稱小茅山)北麓,墓旁有一水塘,因當地老百姓稱俞慄為俞尚書,故這水塘叫做“尚書塘”。
為旌表俞慄,崇寧五年(1106)於溧水縣城北門內敕建狀元坊(今中大街狀元坊處),經歷宋代元代後,明清兩代曾有過5次修葺。1937年11月,侵華日軍飛機轟炸溧水縣城時它才被毀。 [1] 

俞慄史書記載

俞慄,字祗若,江寧人。崇寧四年,以上舍生賜進士第,籤書鎮南軍判官。未赴,為辟雍博士、秘書省正字、吏部員外郎、起居舍人,兼定、嘉二王記室,擢中書舍人。居三月,進給事中、殿中侍御史。毛注建議罷增石炭場,慄駁其非。
除顯謨閣待制、知蔡州,明日復留。逾年,竟出為襄州。還,拜給事中,上言:“學校,三代之學也。然崇寧四年以前,議者以為是,五年,則非之;大觀三年以前,議者以為是,四年,則非之。豈學校固若是哉?觀望者無定説爾。必使士有成才,人無異論,事之不美者不出於學校,然後為得。”言頗見行。
蔡京再相,憾向所用士多畔己,葉夢得言慄獨否,遂拜御史中丞。陳士風六弊,又發户部尚書劉炳為舉子時陰事。京方倚炳為腹心,戾其意,改慄翰林學士。遷兵部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開德府。石公弼在襄州,以論衙前事謫言者,謂慄實倡之,罷,提舉崇禧觀。竟以毀紹聖法度,貶常州團練副使,安置太平州。行未至,複述古殿直學士、知江寧府,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