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子夷

鎖定
俞子夷(1886.01~1970.07.24),祖籍江蘇蘇州,後遷居浙江,教育家。早年肄業上海南洋公學、愛國學社,曾參加反清革命運動,從1902年至1905年,曾先後兩次跟隨蔡元培參與過光復會的部分活動。1909年,為解決推廣複式教學的師資問題,江蘇教育總會籌辦單級教授練習所,選派俞子夷等人前往日本考查單級、單級複式與二部制教學,1913年冬,俞子夷又赴美國考察,詳細研究美國各派教學理論和實驗,並對哥倫比亞兩所著名的實驗小學進行了全面的考察,1914年轉道歐洲回國。回國後,俞子夷根據桑代克書法量表的編制程序,編制了《小學國文毛筆書法量表》,開我國教育測量編制之先河,最早將西方測驗引入中國。1918年,俞子夷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並主持附屬小學,進行各種新教學法的實驗研究。1933年以後在浙江大學教育系任教授,1951年後,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他把自己關在房裏,埋頭編著,先後編寫了四部共幾十萬字的教育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1970年7月24日,病逝杭州。1979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決定改正對俞子夷同志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的錯誤處分,為他恢復名譽,開了追悼會。 [1-2]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俞子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6年1月
逝世日期
1970年7月24日 [1] 
職    業
革命家、教育家
出生地
江蘇蘇州

目錄

俞子夷人物生平

俞子夷,名旨一,字遒秉,於1885年1月出生在江蘇省吳縣一個普通店員的家庭。他年幼聰穎,六歲入私塾就讀,在本地的童子會考中,曾以優異的成績得到嘉獎。九歲那年,因清廷腐敗,甲午戰爭失敗後政府賠款兩萬萬兩銀子,離他家不遠的蘇州也開為商埠。這在他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反清的種子。以後,戊戌變法維新不幸失敗,清朝腐敗日益加劇,失望了的中國青年知識分子開始轉向西方,試圖尋找一條救國之路。俞子夷就是抱着這種想法報名進了一所中西學堂讀書。三年後,他在姑母的資助下考取了上海南洋公學,這年他滿16歲,已是個血氣方剛的青年,目睹清朝政府一而再的喪權辱國,洋人驕橫,特別是辛丑議和,載灃出國賠禮,路過上海時來南洋公學視察,學校當局強迫學生排隊在路旁迎送,行三跪九叩大禮請安,向欽差打千,這些都深深刺痛了俞子夷的心,他的反清叛逆思想更逐漸明朗。入學後第二年,學校在一個墨水瓶小事上大做文章,開除了兩名無辜的學生,想以此殺一儆百,阻止反清情緒的蔓延。俞子夷所在班的學生首先罷課抗議,全校學生立即響應。1902年10月17日,全校200名學生全體退學,半小時內學校已空無一人。當時擔任特班總教習的著名民主人士蔡元培先生也憤而辭職。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墨水瓶風潮”。此次風潮給別的學校造成了不小影響,以後陸續發生了多起反抗學校壓制的風潮。
蔡元培先生辭職後,即發起組織了中國教育會,並籌設愛國學社,俞子夷重新入學。學社教師有章太炎、蔡元培等,學社以反清愛國為基本綱領,倡導讀革命的書,做革命的事。蔡元培、章太炎還輪流執筆,在《蘇報》上撰寫革命文章。這段時間,俞子夷對反清革命有了更深的瞭解。1903年 《蘇報》遭查封,學社被迫停辦,俞子夷與同學一起逃往日本。1903年秋,經黃宗仰先生的介紹,俞子夷到日本橫濱中學教書,從此他開始踏上了漫長的教育工作道路。
1905年初冬,俞子夷從日本回來,到蔡元培主持的愛國女學任教,並受蔡先生囑託,利用課餘,秘密研製炸藥,為反清革命組織準備武器。這期間,經蔡元培介紹,他加入了反清“暗殺團”,和他同期加入的還有劉光漢、李大釗、陳獨秀等。寒假前,蔡元培與俞子夷談起成立反清組織的事,讓俞子夷起草一個章程,並把這個組織定為光復會。
俞子夷還受蔡元培之託,秘密聯絡革命人士,並保管光復會的名冊、暗語、表格等文件。這期間,黃:興、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也常來校與俞子夷商量國事。在辛亥革命的潮流中,俞子夷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做了許多有益的革命工作。
1913年至1914年,俞子夷多次赴歐美考察教育,他特別緻力於小學算術教育方面的研究。1918年,他在南京高等師範任教並主持附小工作期間,經歷了五四運動,由此他認為建國還得救國,於是他便想到了教育救國。他和附小教師一起,領導學生參加政治活動。此時在附小部分教師中出現了“國家主義教育好,還是社會主義教育好”的辯論,他明確表態支持“社會主義教育好”一方。抗戰前夕,已在教育研究上頗有成就的俞子夷來杭任教。期間,他接觸了一些進步書刊,如《西行漫記》、《唯物史觀講話》等,在政治見解上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進入到新民主主義思想,開始認識到地主對農民的階級剝削關係,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皖南事變後,他更看穿了蔣介石反共獨裁的本質。在《中國之命運》一書出版時,他憤然在書上批道:“中國要斷送在這家 夥手裏”。1946年舊政協破裂的第二天,黃炎培來杭州,俞子夷在與黃的談話中認識到與蔣介石已無法合作了,認識到“政黨是代表某一個階級利益的政治集團”,他內心盼望共產黨能取得勝利。在教育上,他曾大膽提出:土地不改革,鄉村教育便無從談起。全國解放前夕,俞子夷在浙江大學任教授,他是大中學校教師聯誼會的發起人,他傾向進步,同情學生運動,為團結廣大教師迎接杭州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
解放以後,1951年秋,他被任命為浙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廳副廳長,並依舊在浙江大學及中小學的教研班教課。1954年春,他擔任文教廳廳長,他還先後被選為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常委。在他任職期間,雖已是古稀之年,身體虛弱,但他仍風塵僕僕,不辭辛勞深入學校。他治學態度嚴謹,在教學研究、特別是對小學算術教研方面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發表過不少文章和出版過著作,他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貢獻卓著。雖然他曾被當時沙文漢省長稱頌為小教界的“狀元”,但他從不擺架子,平易近人。他特別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一次,杭州佑聖觀路小學(現為勝利小學)的一位青年老師在教學上遇到困難,他得知後,親自上門幫助整理教案,提出意見,使這位教師深受感動。為建立新中國小學算術教育體系,他不顧行政工作繁重和年紀大的困難,親自動手,新編了一套課本。為了使這套課本能符合大紹的精神,他夜以繼日,反覆修改,一絲不苟。這套作為解放後編撰的第一套小學算術課本,受到廣大算術教師的歡迎。
1951年4月,民進中央領導人周建人同志為籌建民進地方組織來到杭州,在中共地方黨委統戰部的幫助下,召開座談會介紹吸收俞子夷、陳禮節、王歷耕、童友三等四位同志首批加入民進,並決定成立杭州民進籌備小組,由俞子夷擔任組長。1952年12月28日,民進杭州市分會正式成立,俞子夷被選為主任理事。當時他儘管行政業務工作相當繁重,但仍以極大的政治熱情,抽出很大一部分時間來做會務工作。他特別強調要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在浙江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俞子夷是主席團成員。他在教育廳工作時,許多人來找他談問題,他總是問:你們和劉廳長(中共黨員)談過嗎?他始終認為,只有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我們在工作中才不會走偏方向,才能有所作為。他對有一段時間有人提出要取消黨委制非常反感,認為這是做夢。他有個學生是個超齡團員,有次來找他要求加入民進。俞子夷告訴她,希望她也能早日爭取參加共產黨。他向她打了個比喻説:“我是站在共產黨的門口, 將你們一個個送進去,然後我再去。”他曾向中共黨員同志談起: “現在民進成立了,自己是否能以民進的身份參加教育廳的工作?”這在50年代是一種參政議政萌芽的觀點,表明他的政治貴任感。
1957年,俞子夷經過深入調查,深慮小學教師的課業負擔實在太重,許多老師的身體健康和學校的教學質量都受到了影響。他從黨的教育事業考慮,出於對知識分子的關心和愛護,在6月3日中共浙江省委統戰部召開的座談會上,以民進省籌委會暨杭州市委會主委的身份發言,為小學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呼籲,並動情地説:“我是愛後一代的。 我也愛教育後一代的教師。”他的發言在當時小教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民進會務工作上,俞子夷經常強調思想教育要結合業務實踐,要根據黨派特點開展工作。民進除積極參加各項政治運動外,還充分利用人才、智力比較集中的優勢,經常性地開展業務實踐活動。當時,剛解放不久,一些教師對新社會教育不甚瞭解,覺得茫然。為了儘快補上這一課,把教育轉到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正確方向上來。在俞子夷同志的積極倡導和具體安排下,民進利用業餘時間舉辦了小學語文、算術及中學各學科教學系列講座。組織會內的教育專家,每月3~4次為教師舉行觀摩教學,幫助他們轉變教學思想提高教學水平。這中間,許多課程的教學綱要他都親自參與制定,有的甚至親自授課,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歡迎。教師們聽俞廳長上課,人數最多的一次能容500人的大課堂還擠不下,教室門口和走廊裏都坐滿了人。俞子夷同志很重視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他提倡徵言察訪,他自已就常常是一個人深入到最基層,在與大家拉家常、談工作中瞭解情況。他在人大、統戰部會議上的許多發言都很具體,有數據、有實例,具有很強的説服力。
1951年,杭州民進組織開始籌備時,俞子夷提出把發展的重點放在中小學教師上。他認為,民進不能僅做擺設,要多做實事,在組織發展上應着重發展那些進步愛國、並且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代表性的知識分子。杭州民進自1951年9月成立籌委會時的18人,到1956年底的五年時間裏增至306人,他們大多是中小學要求進步的業務骨幹,這些同志在教育戰線上勤奮努力,教書育人,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俞子夷為此的確傾注了很多的心血。
俞子夷在小教界有很高的聲望,他知識淵博,並一直擔任教育廳的領導職務。但他從不搞特殊,他生活儉樸,在許多人眼裏,總是身穿長衫,腳穿土布鞋,常常一把破布傘,他曾詼諧地稱之為:出門帶把舊傘,天雨遮雨,天熱擋陽,不雨不熱當手杖。他的工資收入較高,可他卻從不奢侈,能節約一點就節約一點。對子女他也要求很嚴,教育他們要勤奮節儉。他自己每天進食,常常不過是幾片餅乾加一杯酸牛奶或白開水。他常説,一個人所需要的營養每天有一塊豆腐,半斤青菜也就夠了。在工作上,他的節約也是出了名的,簡單的通知或記事,總習慣於用廢棄的小紙頭,撕下的日曆翻個面也要利用。他寫東西是用蘸水筆,用後總要把筆尖擦乾,蓋好瓶蓋防止墨水乾化。然而,俞子夷對待別人卻很慷慨大方,有些做具體工作的教師來他處商量工作,他總是熱情挽留,提供食宿。1953年夏,上城三小的民進會員丁竹青老師患病卧牀,他得知後,立即前往探望,不顧自己年老體弱,攀援上破舊陡直的樓梯,走進丁竹青屋裏,當躺在牀上的丁老師看到比自己年高的俞主委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地來看他,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1957年,俞子夷被錯劃為“右派”,但他愛黨、愛國之心未泯。他當時已年過七旬,身體比以前更瘦弱了,可他還是念念不忘祖國的教育事業。他曾對別人説:“我對小學算術教學研究了五十多年,積累了一些經驗、體會,我要把它留給後人,否則,我就對不起祖國和人民多年的培養與教育,我就是再苦一點也一定要寫出來,供人蔘考,當塊墊腳石。”他還在夫人的遺像前寫下這麼一段話:“我要為社 會主義再作貢獻,以慰吾妻在地下之靈。”在那段時間裏,他把自己關在房裏,埋頭編著,先後編寫了四部共幾十萬字的教育著作,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成果。在“文化大革命”中,俞子夷又遭受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1970年7月24日,他在淒涼中病逝於杭州,終年85歲。當時只有親屬在默默中草率料理了他的後事。
1979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決定改正對俞子夷同志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的錯誤處分,為他恢復名譽,開了追悼會。1985年1月3日,浙江省暨杭州市民進、省教育廳、杭州大學聯合集會,紀念俞子夷同志誕辰100週年,省、市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了會議並講了話,對他一生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的可貴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俞子夷主張筆算與珠算相結合,注重加減基本功的練習,有關珠算著作有《筆算、珠算混合教學法》、《民教班珠算教學研究》、《初級珠算教材》一冊和《高級珠算教材》四冊。他編的《新體算術》、《社會化算術》是中國最早的小學算術課本之一。
俞子夷畢生從事小學教育的實驗和研究,重視小學算術教材教法的探索,是20世紀以來中國最早研究小學數學教育的學者,可以稱為中國算術教學法的奠基人。 [1-2] 
參考資料
  • 1.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資料選輯 第50輯 肝膽常相照:浙江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史料,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10,第325-331頁
  • 2.    俞子夷,教師報,201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