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天一

鎖定
俞天一,男,漢族,1927年出生,浙江上虞人,教授,中國著名金融學家、金融教育家。
曾任中國金融學院副院長兼金融系主任。
中文名
俞天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7年
主要成就
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5年獲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
籍    貫
浙江上虞

俞天一人物經歷

1942年進入上海寶康銀行工作,1950-1952年底在東北銀行總行信貸處任副科長,1953-1958年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1959年調入中央財政金融幹部學校金融教研室任教研組長、講師,1978年任金融系副主任,1984-1986年任系主任,1987-1997年任中國金融學院副院長兼金融系主任,兼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和中國農村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金融學會和北京市農村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委員會和財政部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1] 

俞天一主要貢獻

俞天一教授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西為中用的金融教育,為國家培育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金融業務骨幹隊伍。他堅持市場化的銀行體制改革和利率管理體制, 他不僅是我國銀行和資金管理體制改革的直接推動者,也是中國金融學院的主要創辦者之一。 [1] 

俞天一主要事蹟

俞天一教授在金融教育戰線工作的40年,在金融教育教學、金融學科建設、金融體制改革和中國貨幣信用理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1.崇學尚用,積極倡導“理論聯繫實踐”的金融教育家
(1)將金融理論的教學與金融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俞天一教授實行啓發性教學,着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俞天一教授一直倡導理論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身體力行成為理論聯繫實際的金融教育家代表。俞天一教授1942年就在銀行工作,實踐經驗豐富。從事金融教育工作後,俞天一教授長期密切關注金融發展和實務變化,及時將最新變化引入課堂教學。20世紀60年代初期, 為破解金融教學唯蘇聯式的本本主義,俞天一教授經常深入銀行了解情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現實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並探討解決方案;針對國內教材稀缺的問題,他組織教師自編《工商信貸與結算》等教材;他緊跟現實把最新變化及時 納入教學之中,俞天一教授講課不用教案,而是先發提綱,每講內容隨時更新併成稿印發給學生,到期末合訂起來就成了一本活學活用的教材。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性教學方式把金融理論教活了,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2)將參與改革的研究成果引入課堂,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改革開放以後,俞天一教授積極參與金融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很多研究成果受到決策部門的重視或在實踐中得到採納和應用。他每次上課都會從理論上解讀親身參與改革形成的研究成果及其學術討論的問題,使學生們及時獲知金融體制改革的最新動態和理論發展成果。
(3)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親自帶領學生下基層實習,做改革課題,教學與研究相結合。俞天一教授強調學生除課堂學習外,還應該通過實習、調査研究等方式親身體驗和參與金融實踐活動,學行並舉。20世紀60年代,在他主講中財業務骨幹課程《工商信貸和結算》時,親自帶隊,率領本科生到中國人民銀行分行進行為時三個月的專業實習,他和學生們一起,跟隨信貸員站櫃枱、跑工r,親身體驗基層信貸工作,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了專業素養,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塑造和人生觀的形成,培養了一大批擔任國家重要部門的領導和金融機構高管的高水平金融人才。例如,在中財金融系62級學生中任司局級以上職務的就有30多人,被譽為中國金融黃埔系。俞天一教授不僅為他們授課、親自帶領他們實習,在畢業時還親自為他們譜寫了一首名為《未來的金融戰士》的歌曲,鼓勵他們為國家多做貢獻,為此俞天一教授也被譽為中國金融黃埔系的打造者。20世紀80年代,當他擔任中財金融系主任後,繼續堅持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理念,親自奔波安排所有學生進行學年實習和畢業實習,帶領學生深入各地銀行調査研究問題,使學生受益匪淺。
2.因時立教,大膽探索現代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科建設者
俞天一教授視野寬闊,開放包容,積極推動開放型金融學科建設與教育教學改革,在開設新課、引進講座、對外交流、服務社會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1)大膽將西方先進的金融理論與實務運作引入課堂。改革開放後,俞天一教授敏鋭地意識到基於計劃體制的封閉型金融教育必須進行改革。1983年, 在他擔任中財金融系副主任時,在課程體系改革中敢為人先,在國內率先倡議並安排開設了《當代西方貨幣金融學説》課程;1984年,他大膽開設西方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講座,把西方銀行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引入課堂,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1994年,俞天一教授率團到中國台灣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完成了兩岸金融實踐和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的破冰之旅。
(2)熱情普及金融知識,大量培訓在職金融人才。俞天一教授的金融教育教學活動範圍甚廣。改革開放以來,他利用各種途徑向全社會普及金融知識,積極承擔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的責任。為了解決“文革”造成的金融實務領域人才 匱乏和在職人員更新知識結構的難題,他組織和參加了大量金融系統幹部培訓活動,除西藏以外,在全國所有省份都舉辦過數百場金融講座,他深厚的金融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金融業界贏得了很高的聲望。
(3)創辦中國金融學院並奠基學科建設。1987年9月,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國金融學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長劉鴻儒教授親自點將,將俞天一教授調至中國金融學院擔任副院長併兼任金融系主任。為落實陳雲同志“辦好中國金融學院,培養新一代銀行家”的指示,為改革和發展中的中國金融事業培養市場 化、外向型的新型金融人才,俞天一教授在金融學科的新建和課程建設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領導下,中國金融學院的金融學科建設堅持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引進與特色三方面的關係,在引進國內外先進專業模 式和課程體系的同時,突出培養適應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金融人才的特色。特別是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一是基礎理論課程突破“資”“社”分立的傳統教育模式,率先引進發達國家的貨幣銀行學教材,形成了單一的、體現經濟市場化的、能夠與國際接軌的貨幣銀行學課程模式;二是專業課程設置率先開設市場經濟下的《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課程,取代計劃體制下的《銀行信貸管理學》,很具先見性和前沿性,使中國金融學院金融學科的培養模式從建立初始就具有了鮮明的特色和高水準的起點,是中國金融學院金融學科建設的奠基者。
3.建言獻策,是我國銀行和資金管理體制改革的直接推動者
俞天一教授科學研究的最大特點是求真務實,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在理論上深入論證,切合現實提出可行性強的解決對策。因此,他的研究成果貼近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受到決策部門重視和採納的比率高,在現實金融運作中的應用面廣,在學界和業界的影響力大,是理論聯繫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突出代表。
改革伊始,他便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其中,前瞻思考改革的方向,密切關注改革的進程,切實研究改革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議,形成了大量學術成果,為推動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00年以前, 金融領域在整個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問題,他幾乎都參與了討論研究 並提出自己的見解,主持了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國家計委委託和社科基金“八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向中央領導和決策部門提交了12份內部研究報告, 發表了近60篇相關的論文和講話稿,比較突出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以市場化取向推進銀行體制改革。俞天一教授從改革初始一直堅持市場化導向的銀行體制改革方向。早在1979年俞天一教授就提出了推動銀行經營機制從計劃向市場化轉軌的新辦法——銷售資金率貸款法,關注企業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強調貸款效益。該辦法被中國人民銀行採納,在多地試點的基礎 上,逐步在全國銀行系統推廣,成為推動銀行經營機制轉軌的最早措施之一。1980年他在《財貿戰線》上撰文,明確提出“要給銀行以較大的經營自主權”,“與此同時銀行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制度和管理辦法”,是國內最早主張專業銀行實行企業化經營的學者之一。1986年,針對專業銀行身兼政策性和商業性業務於一身帶來的矛盾,他在國內率先提出建立政策性和經營性的雙軌制銀行體系,組建政策性銀行,將政策性業務從專業銀行分離出去,將專業銀行改組成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綜合業務、以利潤為目標的商業銀行,這個觀點在當時是非常超前並具有前瞻性的。在有關銀行改革的一系列論文、內部政策建議中,他都結合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力推市場化的銀行體制改革,僅1986-1993年他就發表了41篇文章,系統論證了專業銀行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提出了“專業銀行應按市場化原則向商業銀行轉換”(1986)、“國家專業銀行應實行股份制改造”(1991)、“銀行經營機制應向市場化方向轉換”(1992)、“專業銀行應轉換經營機制和向綜合性銀行發展”(1993)等一系列具體的改革建議,為我國銀行業成功轉軌提供了大量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意見,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銀行體制的市場化改革進程。
(2)實事求是地推動資金管理體制的漸進式改革。1979年,俞天一教授針對國營企業流動資金供應的弊端,在中國人民銀行內刊上撰文,分析了原因並澄清了一些模糊看法,提出為了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定額內的流動資金應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實施全額信貸制,發揮銀行信貸的經濟槓桿作用,具體提出了以週轉速度為標準衡量資金使用效率,作為掌握貸款發放和採取不同利率予以獎懲等實施方案。1983年,他在接受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的委託研究中央銀行如何管理貨幣流通和信用的課題時,指出當時實行的“差額包乾”辦法的弊端,認為在這種管理辦法下銀行可以通過創造派生存款的方式 實現多存多貸,對造成貨幣供應的擴大和通貨膨脹的危險,提出銀行應該“以銷定貸”,按企業銷售資金率發放貸款,走市場化信貸決策之路。他的研究成果 和政策建議引起了高層重視並在實踐中得到應用。
(3)倡導市場化的利率管理體制改革。俞天一教授憑藉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多年銀行工作的經驗,敏鋭地抓住了市場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槓桿——利率,從改 革之初就倡導改革利率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利率的槓桿作用,他主張改變幾十年 固定利率的管理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利率水平;改善利率結構,解決存貸款利率倒掛問題;充分發揮利率的槓桿作用。特別是1983年在他承擔的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課題“關於如何進一步發揮利息槓桿作用”的內部研究報告中, 從市場經濟的要求出發,系統地論證了利息是與價值規律密切聯繫的經濟槓桿, 尖鋭地指出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利率管理的弊病,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實行差別利率調整行業結構以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對企業貸款按經濟效益的好壞實行浮動利 率、運用利率槓桿鼓勵企業進行內部資金積累以提高內源融資能力、調整存款和 貸款利率結構並增加利率靈活性等具體的政策建議,為決策層提供了積極而又有可行性的參考意見,對於推進金融體制的市場化改革發揮了正向作用。
(4)從金融視角力推企業體制改革。俞天一教授對我國轉軌時期的企業體制改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提出了有影響力的政策建議。1979年,他在“金融研究動態”上撰文剖析計劃經濟下的國營企業流動資金管理體制的弊端,提出改革信貸體制,給企業更多的經營自主權的主張;1984年,他提出了“企業內部積累獎息制”,主張用利率等經濟槓桿激勵企業進行內部資金積累,減少對外部資金的依賴。他發表的“企業內部利益機制的重新構造”(1986)和“職工收入應與企業積累掛鈎”(1989)等文,提出了“積累率獎金分成制”,解決企業財務管理與利益脱節問題,克服短期化行為,加強企業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機制。該成果被新華社《國內動態》和《經濟消息》作為內部資料刊登。
4.創新求是,轉軌時期貨幣信用和宏觀調控理論的探索者
(1)俞天一教授是國內著名貨幣經濟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俞天一教授敢於突破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些理論框架,緊緊抓住市場化改革方向和漸進式改革進程,實事求是地探索研究我國轉軌時期的貨幣信用理論,大大推動了國內貨幣理論和宏觀調控政策的研究,澄清了轉軌過程中對貨幣理論的一些錯誤認識, 為制定正確的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2)俞天一教授依據市場經濟中貨幣運行的基本原理,針對我國改革進程中的實際問題,深入研究轉軌時期的貨幣信用理論。他僅在《金融研究》發表的貨幣信用理論文章就多達8篇,包括“怎樣才算真正的信貸平衡”(1981)、“要搞活國民經濟必須強調貸款經濟效果”(1982)、“如何發揮銀行在宏觀經濟中的調節作 用“(1983)、“論中央銀行怎樣發揮集中資金保證重點“(1983)、“改用,銀行宏觀利潤'考核信貸資金效益的建議”(1984)、“論制定我國統一的社會主義銀行信貸基本原則“(1984)、“重新考慮流動資金統一管理問題“(1984)、“論銀行信貸 資金的數量規律”(1987)、“亟待澄清的若干金融理論問題”(1988)。這一時期,他提出的關於貨幣流通範圍和層次的觀點、關於必須通過控制貸款調控貨幣數量的觀點、關於重新考慮信貸原則和改善資金管理的觀點等,對我國貨幣金融理論體系的建設和宏觀調控體系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其中,他提交的“怎樣才算真正的信貸平衡”作為內部資料被天津金融研究參政資料轉載,“關於中央銀行如何管理貨幣流通和信用的意見”(1983)和“關於如何進一步發揮利息槓桿作用的意見”(1983)作為內部資料被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印發。
(3)俞天一教授對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金融宏觀調控問題的研究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對貨幣政策和宏觀調控提出了超前的觀點,相繼發表了“發揮銀行經濟調節作用的設想”(1980)、“人民銀行怎樣發揮中央銀行作用”(1981)、“試論我國的貨幣政策”(1982)、“關於中央銀行如何控制和管理貨幣流通與信用的意見”(1983)、“關於穩定幣值與發展經濟的統一”(1984)、“論我國中央銀行進行宏觀調節的目標、手段和條件”(1984)、“論金融宏觀控制和微觀自動調節”(1985)、“論金融宏觀控制”(1986)、“論信貸資金來源對總供求的影響”(1988)、“我國的通貨膨脹與體制、政策、理論”(1989)等20多篇論文,主張發揮銀行體系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強調利率槓桿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性,深入探討了貨幣政策的目標、手段和條件,剖析了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特點和對策等。特別是在1983年他主持的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委託課題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央銀行控制貨幣必須要重視存款貨幣及其派生問題,強調在銀行信貸是社會唯一融資方式的情況下,控制信貸對控制貨幣量的重要性,具體從八個方面提出了中國人民銀行如何通過控制貸款來實現對貨幣流通總量和現金流通量控制的方案,被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作為內部報告印發。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大大推動了我國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沿着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前行。 [1] 

俞天一所獲榮譽

俞天一教授曾獲教學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7項;
1992年起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