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大彩

鎖定
俞大彩,俞大維的妹妹,排行老七,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外語系,1934年8月5日與國學家、歷史學家傅斯年結婚。1949年以後任台灣大學英語系教授。 [2-3] 
中文名
俞大彩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上海滬江大學
性    別

俞大彩人物簡介

俞大彩的父親叫俞明頤,母親是曾廣珊。俞大彩兄妹十人,她排行老七,其他兄妹分別為大維、大綸、大紱、大絜、大綱、大緈、大絢、大縝、大絪。俞大彩所在的俞家祖籍浙江紹興。 [2]  上海滬江大學外語系畢業。 [3] 

俞大彩軼事典故

1934年8月5日,重獲自由身的傅斯年,在同學俞大維的撮合下,與俞大彩結成連理。這年,傅斯年38歲,俞大彩30歲。 [3] 
婚後的這段日子,兩人雖過得並不富裕,卻還勉強算安樂。但這樣的日子,也隨着抗日戰爭的爆發戛然而止了。隨後,等待兩人的一直是愁苦辛酸。 [3] 
抗日戰爭初期,出於安全考慮,傅斯年不得不讓妻兒前去投奔孃家。在這期間,俞大彩一人帶着孩子過着艱難的生活。對此,傅斯年一直愧疚不已。他還專門畫了一幅兒子行程圖,來記錄俞大彩和兒子這段顛沛流離的生活。傅斯年此舉,也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妻子為自己所受的苦。 [3] 
由於虛胖,加上過度操勞,傅斯年病倒了。病來如山倒,傅斯年病後的日子,家裏的開銷全靠往日的積蓄撐着。如此坐吃山空很快,他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中。 [3] 
大户出身,且從未受過經濟之苦的俞大彩,在這段時間真正感受到了困苦的滋味!俞大彩在回憶與傅斯年在重慶郊區山中養病的情形時説:“那是一段窮困悲愁的日子,孟真重病在身,幼兒食不果腹。晴時,天空常有成羣的敵機,投下無數的炸彈。” [3] 
但即便家裏已經沒米下鍋了,俞大彩仍會偷偷瞞着傅斯年到處借錢,生怕影響傅斯年養病。傅斯年病癒之後,再未讓俞大彩借過錢。雖然一家的生活不再如之前那樣艱苦,卻也同樣捉襟見肘。 [3] 
俞大彩對於這種生活,也從未有過絲毫怨言。傅斯年雖一直不間斷地生病,但在任何時候,都不忘與俞大彩相互加油打氣。平日裏,生活中只要有值得高興的事, 他們總是互相分享着,細細咀嚼着,彷彿他們生命裏, 除了幸福快樂再無其他。 [3] 
從1949年起,一直帶病堅持工作的傅斯年,為貼補家用,常會趕稿到深夜。平日裏,傅斯年總捨不得為自己置辦衣物,衣服總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但有一次,傅斯年主動説想做一條新棉褲穿。好不容易傅斯年動了心思為自己想一次,俞大彩心裏雖不忍,卻很欣慰。於是,便任由傅斯年在燈下操勞。 [3] 
1950年12月20日,由於操勞過度,傅斯年剛走下講台就昏倒了。送到醫院後,雖竭力搶救,傅斯年也終未挺過難關。傅斯年因操勞過度併發腦溢血死亡後,俞大彩肝腸寸斷,怎麼也想不到,相伴才16年的傅斯年,竟就這樣離開了自己。傅斯年去世後,俞大彩才知道傅斯年最後一筆稿費裏的秘密。 [3] 
董作賓把傅斯年最後一筆稿費送到俞大彩手裏時説:“先生跟我講了,自從你嫁了他,沒過上舒心的日子,這篇文章的稿費,是要留給你貼補家用的, 做棉褲之説,只是先生的託詞。”直到這一刻,俞大彩才明白,傅斯年夜夜挑燈, 根本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她!只是,這個真相傅斯年不敢説,因為一旦説了, 俞大彩就會制止。實際上,俞大彩從未向傅斯年抱怨過生活辛苦,對於他們的窮苦生活,俞大彩從未表現出過不滿。但傅斯年卻時時為此內疚着,也是這種內疚逼迫自己日日操勞。 [3] 

俞大彩個人生活

丈夫傅斯年(1896—1950) [1]  傅也是詩書門第,其祖上傅以漸是清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狀元,授兵部尚書之職。1917年他進入了北大文本科學習,1919年也參加過“五四”運動,1923年考取山東的官費選派,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留學。1925年又到德國柏林大學深造,在柏林期間,和俞大維從相遇到相知,傅斯年只比大維大一歲,從此二人成了莫逆之交。回國後,在中山大學任歷史、中國語文二系主任,並創辦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長達二十三年。1938年以社會賢達的身份出任國民參政員,是個敢於向蔣介石提出尖鋭抨擊的人。所以有了只有傅斯年敢在蔣介石面前翹二郎腿的傳言。以後又擔任北京大學的校長,台灣大學校長。大維公特別欣賞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的治學精神。1950年,在台北去世。蔣介石送挽匾“國失師表”。
大彩在1935年誕下一子,取名傅仁軌。大彩一直在台大執教英語。退休後,長期移居美國。
參考資料